趙婷
摘 要: 中職中專學生學習英語應具有審辯式思維能力。教師應考慮中職中專學生學習英語的特點,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時的審辯式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使其盡快適應畢業(yè)后的社會、工作需要。
關鍵詞: 中職中專學生 審辯式思維 英語教學
一、審辯式思維的概念與含義
1940年,審辯式思維(critical thinking)作為美國教育改革的一個主題首次被提出來。在1987年的“審辯式思維與教育改革國際會議”上,英國人Michael Scriven與美國人Richard Paul共同發(fā)表聲明,指出審辯式思維并非單一的思想方法,而是包含分析、綜合、評估及重建等一系列思想方法的綜合體。需要指出的是,很多學者將“critical thinking”翻譯為“批判性思維”,其實這種譯法并不十分準確?!癱ritical thinking”原意是指邏輯清晰而嚴密的思考。而“批判性思維”從字面上理解,很容易傾向否定性,質疑地思考,以致對立、對抗,造成不必要的矛盾,這并不是提倡“critical thinking”的初衷。根據《中庸》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共五個環(huán)節(jié),其要求是敢于獨立思考,提出疑問,但“思”要“慎”,“辨”要“明”,不是亂加質疑一番。這首先要有基礎,就是“博學”,而在思辨之后,還得有實踐的延續(xù),就是“篤行”。這種思維模式可以用來指導人們進行各方面的知識獲取,更重要的是可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
二、中職中專學生英語學習的特點
1.英語基礎較差。中職中專學生經過初中階段的英語學習,僅具備少量的詞匯量和最基本的語法基礎,大部分學生聽、說、讀、寫等各方面的基礎都比較薄弱。學生的英語水平也參差不齊,給教學帶來一定困難。有些學生雖有學習英語的興趣,但由于基礎薄弱,挫傷了學習積極性,甚至幾乎放棄了英語學習。這種學生的比例并不小,必須引起教師重視。
2.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信心不足。中職中專學生主動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較低,對于單詞背后蘊含的文化內涵不敏感,多數(shù)學生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因此,他們在聽、說、讀、寫等各方面都產生了畏難和抵觸情緒。在閱讀英文報紙和雜志時普遍感到吃力,這也導致學生課外閱讀的自覺性不足,進一步影響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
3.以“接受式”為主,缺乏審辯式思維。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部分學生把教師當做獲取英語知識的唯一來源,他們很少通過英文報紙、雜志、網絡主動獲取更多知識。同時,教師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也導致學生缺乏審辯式思維能力。
三、培養(yǎng)中職中專學生英語審辯式思維能力的策略
1.選取豐富的閱讀材料,擴大學生知識面。除指定的教學內容外,教師還應該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材料,如英語報刊、雜志等,或者從網絡上選取一些時事熱點問題,盡量選擇一些具有爭議性的話題,這樣才有利于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為他們的審辨式思維的發(fā)揮提供一定的空間,真正鍛煉他們的審辯式思維能力。學生在對同一話題材料進行閱讀和討論的時候,就會進行一定的思考,產生思想的碰撞,甚至會對自己所持有的觀點和態(tài)度進行重新思考,這時教師要和學生溝通交流,引導學生在思想碰撞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觀點。
2.營造愉快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英語課堂教學往往缺乏一定的趣味性。首先,在形式上,教師站立或坐立于講臺旁,學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這種傳統(tǒng)方式從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也不利于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討論。其次,在教學內容上,尤其是閱讀教學,教師往往采用逐字翻譯、逐句釋義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往往使學生淪為一種學習工具,喪失個體思想,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英語課堂教學效率,不利于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
為了鍛煉學生的審辨式思維能力,就要營造出愉快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在形式上,教師可以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與學生交流、溝通,并鼓勵學生之間相互討論。當然,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師持續(xù)學習,不斷補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同時多與學生溝通,與學生建立平等的朋友關系,切實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真正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另外,可以選取各種圖片、音頻、視頻等豐富的多媒體材料,吸引學生的興趣。其次,在內容上,應當以審辯式閱讀為導向,加強課堂互動,多開展課堂討論,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有爭議的問題進行討論,并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讓學生在討論中深入了解閱讀內容,在整理思路進行辯論的過程中完善思維,促使他們以辯證的觀點看待問題??傊獜男问胶蛢热輧煞矫嫱瑫r抓起,“兩手都要硬”,努力營造愉快的課堂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審辯式思維,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消除其負面抵觸心理,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3.積極評價學生觀點,增強學生學習信心。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往往把教師的觀點或者教材的內容當做權威,缺乏一定的主觀性和批判精神。同時,部分中職中專的學生英語基礎薄弱,缺乏學習興趣和信心。因而,教師應該多采用開放式和鼓勵式的教育模式,對學生的觀點多多支持,樹立學生的英語學習信心,讓學生敢于發(fā)表批判性意見,提高審辯式思維能力。不要一味地對學生的不同觀點采取打壓、糾正的態(tài)度,否則會使學生不敢發(fā)表觀點,沒有信心挑戰(zhàn)權威,從而降低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和英語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Richard Pirozzi.Critical Reading,Critical Thinking:A Contemporary Issues Approach[M].New York:Addison——Wesley Educational Publishers Inc,2003.
[2]李瑞芳.外語教學與學生創(chuàng)造性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J].外語教學,2002(05).
[3]何強生,劉曉莉.批判性閱讀及其策略[J].當代教育科學,2003(19).
[4]趙必昌.高中英語批判性閱讀的教學策略[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