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宣
愉悅的心理是高效的認知基礎,興趣是語文的內動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讓學生利于傾聽課并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就必須引發(fā)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并讓他們感受到學語文的樂趣,才能激發(fā)學生追求、探索、升華,力爭趨近最佳境界。如果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能夠充分掌握和有效運用形象思維,則對教育和學生都無不有益,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精心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用知識本身吸引學生,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多種多樣,我常常采用的方法有導語、點撥、討論、講解。導語是課堂教育的突破口,也是強化學生課堂心理的第一步,是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開始。教師如果采用生動而幽默的導語,用兩三句話導入新課,就能使學生產生急于求職的欲望。點撥是為學生指點迷津,引導他們登堂入室,巧妙的點撥是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催化劑。
探索語文教法和學法,引導學生走上語文學習之徑。教學方法是指教學與學法的統(tǒng)一,教學是雙面的活力,一堂具體的語文課,只有建立在教學學生的基礎上才算得上體現(xiàn)了正確教學思想。學生對語文不感興趣,不愿學語文的原因之一是語文太難,語文知識浩如煙海,茫無頭緒,猶如走入迷宮,找不到門徑,即使花了時間也不見成效,不像數(shù)理化,有那么多的公式、定律可循,只要下工夫在較短的時間內就可以提高成績。學生的想法不無道理。教師通常只重研究教法,而不重視研究學法,學法是學習的核心,學生主動性最終落實在學習方法的掌握上。不僅要讓學生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方法,教給了學生的方法等于給了他一把鑰匙,最終他可以開啟知識的大門。教師在研究怎么教的同時,也要考慮學生會怎么做,教學中一定要貫徹為學生服務的思想,學法可以滲透到具體課文中講解。
優(yōu)化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語文學習群體意識,凡學習語言都離不開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學生學語文大多在班上,他們的語言能力、語文成績跟班級這個群體有著密切關系。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濃厚的學習氛圍,活躍的課堂氣氛,猶如一座燈塔,指引著一個班級前進的航向。班級是學語文的群體,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tài)度、學習成績時時在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語文教師絕不可忽視學語文的環(huán)境,群體意識的培養(yǎng)。一是把競爭機制引入課堂,結合課文實際適當組織開展各種語言競賽,如朗讀、演講、作文、書法比賽等。又如把優(yōu)秀作文和書法張貼出來,讓學生相互觀摩。在考試測驗時,組織學生開展小組競賽、個人挑戰(zhàn)等活動,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氣氛,使學生通過努力取得優(yōu)秀的成績,同時為班上爭得上游而感到高興,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群體意識。此外,還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開闊學生視野,讓學生走入語文的大世界。語文學習絕不能局限于課堂教學,班級、學校、家庭、社會是學習語言的廣闊場所。在班級中我訂了多種報紙雜志,每周一篇觀察日記,設立了書法興趣小組,經常介紹新科學知識,推薦一些健康的范文給學生讀,鼓勵他們用發(fā)現(xiàn)的眼光發(fā)現(xiàn)語文,告訴他們只要留意,則生活處處有語文。正是因為注意了教學的趣味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由被動的“要我學”變成主動的“我要學”,由厭學變成樂學,教與學做到了交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所謂形象,是通過具體、直觀的形象,利用思維的形式和方法,遵循思維規(guī)律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事物的特性、結構和關系的過程。形象是思維的基礎,它可以啟迪人們進行試驗設計,提出科學假說,提煉各種模型,有利于說明和傳播科學思想,傳播科學知識。思維是形象的升華,是產生科學理論的階梯。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形象思維,就是再現(xiàn)語文中具體形象的場景和知識,通過分析比較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真理。例如:朱自清的《春》就很好地運用了形象思維,選取春天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從不同側面寫出了春的神韻,春的精神。劉熙載說:“山的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樹寫之?!痹谥熳郧骞P下,春的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败浘d綿的”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春草的勃發(fā)和它蘊藏的無限生機。這正是春的精神,盎然向上,不可阻擋。朱自清筆下的春天:“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薄帮L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薄傍B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婉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薄爸獣r節(jié)?!薄皾櫸锛殶o聲的好雨?!薄跋衽C?,像花針,像細絲密密的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上一層薄煙。”“……地里還有工作的農民,披著蓑,戴著笠?!备唧w形象地描寫了花之競放,風之和暖,雨之細小,蝴蝶之繁忙,鳥兒之歡喜,牧童之悠閑,農民之勤勞,一副春鬧之象躍然紙上,這正是春的神韻,美麗動人,萬象更新,催人奮進。
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形象思維,就是要把課文中難以理解的情景和知識轉換成具體形象的語言,深入淺出,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例如:對古詩句的意境,學生很難用語言表達,如果我們轉換為用繪畫表現(xiàn),則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峨防崭琛返囊饩忱斫猓赏ㄟ^讓學生繪畫巍巍的青山,廣漠的天空,遼闊的草原,豐茂的百草,肥壯的牛羊,展現(xiàn)敕勒川的蒼茫和富饒,表達人們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總之,,把課文中那些深難知識轉換為形象具體、淺顯易懂的知識,教法頗多,如實物參照、課外考察等。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形象思維,就是讓學生學會立體地全方位地思考分析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質,從而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用智慧統(tǒng)率知識。簡而言之,就是要張開想象的翅膀,拓寬知識面,提高認識。以上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的體會和嘗試,還有待進一步改進,使之日趨完善,更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