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摘 要: 小學生普遍存在學習和思維能力弱的問題,他們很難理解數(shù)學中抽象的理論知識,因此,案例教學法應運而生,它有效地在理論和實際之間搭建了一座橋梁,通過適當?shù)那榫霸O置讓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感受。作者就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如何正確選擇案例,應用案例教學法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數(shù)學素養(yǎng)談談看法。
關鍵詞: 小學數(shù)學 案例教學法 教學實踐
小學數(shù)學雖然理論性很強,但它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小學數(shù)學教師必須堅持理論聯(lián)系的教學原則,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數(shù)學,掌握數(shù)學知識。教學實踐表明:傳統(tǒng)的強行將知識灌輸給學生的教學方式已無法滿足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相比之下,案例教學法更具實踐性,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應大力倡導,并積極踐行。
一、案例教學法的要求及特征
案例教學法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教師借助具體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讓學生在對案例進行討論的過程中成長,提高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它離不開一個合理的案例,一個明確案例教學內(nèi)涵和方法的導師,以及學生在案例討論過程中的收獲。也就是說,案例教學不強求學生解決問題,而是需要學生從學習過程中掌握一些分析和探究問題的方法,在思維碰撞中升華對知識的領悟。教師在選材和實施案例教學法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只有目標明確,教師才能挑選出適合的教學案例,就像醫(yī)生的病例、律師的判例,有很強的針對性。(2)真材,即案例內(nèi)容真實。案例要求真實,切忌胡編亂造,只有案例真實,學生才能有設身處地的感覺,記憶深刻,把案例中的問題當成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去解決,總結歸納出一般性的規(guī)律和實踐原理,在日后再次遇到同類問題時,便于回憶起并使用這些“原理”。(3)學生主體。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精選案例的工作完成后,應該讓學生獨立閱讀、分析,然后小組討論,過程中求同存異,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體。在討論完成后教師可以適當進行總結和評價,但前提是必須留給學生解題的空間,尊重學生的想法。
二、案例教學法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具體實踐
案例教學法歸根究底是一種教學方式,與一切教學方法的目的一樣——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案例教學法的具體實踐方法如下。
1.明確案例內(nèi)涵。課堂上所使用的案例是真實的,它是與教學內(nèi)容密切相關材料的一種課堂表述方式。換言之,它是一種實際問題的情景模式,重要的是它自身具有很高的教研價值,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問題。教學案例是描述一個完整故事的問題情境,必須真實;要敘述清晰,研究價值高,具有代表性;可以起到啟發(fā)學生的作用,使學生再次遇到同類型問題時能輕易求出答案;要與時俱進,因為新事物才有足夠的吸引力,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2.豐富案例內(nèi)容。教學案例可以有很多種類,但萬變不離其宗,它無法脫離生活實際。教師可以選擇校內(nèi)外發(fā)生的事情作為教學案例,也可以選擇發(fā)生在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事作為教學案例。比如在講“小數(shù)的加減法”時,我設置了案例:老師昨天在書店給兒子買了一套《西游記》,一共花了148元,還剩53元,老師一共帶了多少錢呢?學生聽到生活中熟悉的加減法題,輕松地演算,148+53=201(元),很快就得出了答案。我趁著學生熱情高漲,又說道:那天老師家隔壁的王阿姨也給她女兒買了一本《白雪公主》,花了3.2元,一本《動物世界》,花了11.5元,大家知道王阿姨一共花了多少錢嗎?在學生一臉疑惑之下,我鼓勵他們勇敢嘗試,列出等式,然后在課堂中巡回走了一圈視察學生的思考狀況,最后一邊列出等式:3.2+11.5=?11.5+3.2=?一邊說:“這是我看到有些同學在稿紙上列出的等式,還有人列出不同的等式嗎?”在看到學生一臉疑惑之后,我讓他們看課本,學習小數(shù)加減法法則,這樣的案例更有助于學生理解題意,列出等式。因為只有在學生理解了題意后,再教授他們解法,學生才能輕易地解決問題??傊咐梢源蟮絿掖笫?,也可以小到生活中不起眼的細節(jié)。對此,首先教師應該多關注生活,因為小學數(shù)學基礎性強,生活化的問題更易于學生接受和理解,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數(shù)學其實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其次,教師應該拓展資料來源,因為多源頭的信息可以為教師提供多樣化的案例資料,不論二手資料還是自編資料都對教學工作十分有利。再次,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目前多媒體教學得到了廣泛應用。教師完全可以借助多媒體跨越時間空間、化靜為動的教學資源特點為學生呈現(xiàn)出更加豐富多彩的教學案例,這類案例是小學生特別感興趣的。
3.逐步實施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是有序可循的,首先,教師要以學生認知程度為標準向?qū)W生清晰地呈現(xiàn)出案例,方式不限(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情景演示等),避免學生難于理解案例的現(xiàn)象發(fā)生。其次,分析案例。形式主要是以激活學生思維活動、讓學生在案例的分析過程中學會科學分析和解決問題為目的的小組合作、課堂討論模式。最后,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教師應適當擴充知識,拓展學生認知范圍,這樣有利于學生學會并歸納出數(shù)學中規(guī)律性內(nèi)容的能力,從思維遷移延伸至能力遷移。比如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千米和噸》中“千米”這個知識點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理解一千米的概念,一千米的概念對小學生而言是十分抽象的,所以我借助了相應的案例。首先,我讓學生估計學校門口距離某超市的這段路有多長,通過多媒體演示讓學生初步感受到1000米其實是比較長的,然后展示操場的平面圖,標明從沙坑到操場前端有100米,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幾個100米是1000米?將這段距離來回走5次是多少米?接著通過學校周圍的調(diào)查錄像讓學生直觀地看看以學校為起點,走到哪里會有1000米,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自己走走看。這樣循序漸進地深化知識,從抽象理論到具體實踐,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知識。學生從觀察學習案例的過程中可以獲得成就感,從而激發(fā)學習興趣,此時教師再趁熱打鐵,鼓勵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結語
教師必須意識到小學數(shù)學的基礎性作用及它對小學生思維能力和數(shù)學素養(yǎng)提高的重要性。由于數(shù)學本身抽象,要求學生有一定的概括能力,但實際情況是很多學生認為數(shù)學理論難理解,學習起來很困難,枯燥乏味,對它根本不感興趣。小學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規(guī)定:“課程內(nèi)容的選擇要貼近學生實際,有利于學生體驗和理解、思考與探索?!痹谛W數(shù)學中實施案例教學是很有必要的,案例教學的生活化情節(jié)、真實性情節(jié)對小學生而言更具吸引力,學生會在自己感興趣的學習模式(案例教學模式)下積極主動地開動腦筋、分析問題、合作探討,進而在自身邏輯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時回饋教師高質(zhì)量、高效率的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1]戴昌虎.有關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的“生本理念”[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0(05).
[2]劉素真.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1(09).
[3]牟利霞.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的導課淺談[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08).
[4]高潔.淺議如何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教學效率[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4(03).
[5]鄭海玉.小學數(shù)學新課程教學設計的實施原則探討[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4(03).
[6]李卓.論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小學數(shù)學教學改革[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4(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