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實用課程,主要是以貼近人們生活的話題或案例為依托,給大學生傳授一些生活常識,包括大學生畢業(yè)以后在工作上或生活上可能遇到的。該課程覆蓋的學科領域廣泛,涉及內容豐富,如茶道、剪紙藝術、現代社交禮儀、廚藝、旅游、法律維權、理財、生理保健和形體塑造、珠寶鑒賞等。以現代社交禮儀為例,它泛指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應共同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和準則,具體表現為禮節(jié)、禮貌、儀式、儀表等;還可按使用媒介劃分為語言類禮儀、身體語言類禮儀、飾物類禮儀、酒宴類禮儀。其中,儀表內容就包括從發(fā)型、眼神、微笑、化妝、服裝搭配、個人身體姿態(tài)等個人具體形象。
2013年9月,揚州大學選修課網站上公布了不少新穎的課程,包括寵物飼養(yǎng)、調酒技術、橋牌基礎、女子防身術在內的生活類實用課程廣受學生歡迎,一些熱門課程甚至需要“搶”。其中,開設《寵物飼養(yǎng)》課程的周斌老師指出,開設這門課程主要想教學生一些實用性知識,“以前上課時,經常有學生來問我一些養(yǎng)寵物方面的問題,既然大家有需求,我就直接開出了這門選修課。”盡管學校里不可以養(yǎng)寵物,但知道一點寵物的知識對不少女生來說,絕對是個吸引。該校文學院學生唐欣說,“我們全家都比較喜歡養(yǎng)寵物,但缺少經驗,養(yǎng)得不太好?,F在學校開設了和寵物有關的課,我當然不能錯過了?!睂W校教務處注冊中心主任戴云龍認為,選修課的面孔就不應當太嚴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開這樣的選修課,就是為了讓學生自由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拓展專業(yè)課以外的知識這些選修課之所以受歡迎,恐怕正是因為它們改變了以往的填鴨式教學,從學生的喜好、學生的需求、學生的視角來設置課程。
《自助旅行與心理素質教育》是中國人民大學胡鄧教授主講的一門共享課程。每次上這門課時,教室里總是座無虛席。一位曾經“蹭”過這門選修課的學生說:“晚上6點準時趕到教室時,200人的階梯大教室里已經黑壓壓一片,所有過道都站滿了人。整堂課超過一個半小時……”課堂上,胡鄧教授展示自己在國外游走的照片,講述路上發(fā)生的故事和其中的美妙體驗。有時,他還會給學生留非常個性的“作業(yè)”:在黑板上掛一張民國時期的北京城區(qū)地圖,讓學生朝地圖投擲飛鏢,扎在哪個點,學生就要去那兒“游走”一番,認識一個人,拿到一張他的名片。一名曾經做過這份“作業(yè)”的學生說,“他想讓我們去經歷一次用腳仔細閱讀一個城市的感覺?!?/p>
《高尚女性——女性與倫理》,是南京師范大學金陵女子學院面向全校本科生開設的自主發(fā)展選修課“女性學系列課程”之一。主講這門課的錢煥琦教授介紹,該學院的女性學系列課程于2006年推出,是學院聯(lián)合全國一些知名專家、學者花了3年多的時間醞釀、設計出來的,目的是結合女子學院的特色,培養(yǎng)女大學生在現代社會中生存發(fā)展的能力?,F已發(fā)展到19門課,不僅包括《女性與倫理》《女性與審美》《女性與法律》《女性與現代家政》《女性與溝通》《女性與理財》《女性生理保健和形體塑造》等實用性更強的課程,還有《女性主義電影賞析》《性別與美國亞裔文學》等文史類課程,讓“新女性”的內涵更豐富。選修過相關課程的大三女生王麗說,女性課程的針對性很強,而且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還定期與企業(yè)、律師事務所以及家政服務中心等聯(lián)合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她感覺收獲很大。
“實踐性不足,理論性有余”,是當前高校中與時代契合的課程并不普遍的主要表現,有些課程看上去很美,以為可以開闊眼界,但往往乘興而去,敗興而歸。而生活化實用課程卻因其實踐性強而備受學生喜愛。有教育專家表示,一直以來,就業(yè)難、動手能力弱的矛頭都指向了我國傳統(tǒng)的大學課程教育弊病,大學生們抱怨學到的知識與實際生活、工作、生存距離較遠。因此,高校不妨多開設一些實用課程,讓大學生學到更“實用”的知識和技能,這樣的課程肯定會受到學生的歡迎,更重要的是,這些課程能增強學生的就業(yè)能力和社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