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燕霞
(廣東省廣州市從化西寧小學,廣東廣州 510000)
習作講評課側重于作文后的講評,它要求教師結合學生的習作進行評價,指出學生習作中的優(yōu)點與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見,旨在幫助學生習作水平的再提高。俗話說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在引導學生修改作文的初始階段,教師的指導和示范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鬃诱f:“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彼倪@一教學思想到今天依然可以為我們所用,特別是在習作評講課中,而傳統(tǒng)的習作講評課單靠一支粉筆,一張嘴,任憑教師怎樣啟發(fā),怎樣引導,學生都是坐冷板凳的多,課堂枯燥無味,學生作文水平無法提高,教師的啟發(fā)式教學舉步維艱。
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發(fā)達,信息技術走進課堂已成為一種趨勢,它以豐富的資源為習作講評課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來源,它不僅改變教學手段、教學組織形式,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為此,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優(yōu)勢,在教學氛圍的營造、想象力的培養(yǎng)、學生獨特見解的珍視、自主探究的引導等方面努力,使啟發(fā)式教學在習作講評課中“生根、發(fā)芽”,得以順利開展。下面筆者以東莞市東城三小謝軍老師的《我敬佩的一個人》習作講評課為例,展現(xiàn)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開展啟發(fā)式教學的一些做法。
縱觀現(xiàn)今的習作講評課,教師在沉重的應試壓力下,失去了往日的激情,按照機械重復的方式,要么把全收全改后的作文情況硬塞給學生,要么牽著學生粗粗修改就完事。這樣的課堂導致教師心力交瘁,學生索然無趣,收效微乎其微。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變得尤為重要,而引導學生進入這種學習情境更為重要。信息技術集聲音、圖畫、影像于一體,給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強的教學信息,建構起一個愉悅、寬松的學習氛圍。如果教師能適時運用信息技術去創(chuàng)設情境,就能引導學生進入其中,還原角色,提升習作講評課的感染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我敬佩的一個人》習作講評課的課始,謝老師是這樣啟發(fā)學生進入學習情境的:他先播放“2013 感動東城”視頻資料,然后深情旁述:“同學們,上一節(jié)課,我們上了一節(jié)作文課《我敬佩的一個人》,我把全班同學的作品送到‘2013 感動東城人物'評選活動中參評。今天,組委會給我們回信了?!苯又詫W生代表讀組委會的回信的方式對本次習作情況作總體點評,表揚獲得“‘最佳書寫獎'、‘最佳標題獎'、‘最佳語句獎'、‘最佳選材獎'以及‘最佳推薦稿'”的同學。在代表宣讀的過程中,謝老師用PPT 出示了獲獎的項目、獲獎的名單,并隨機點撥:請“最佳題目獎”獲得者韓宇石同學跟大家揮揮手;林麗文同學的作文直接入圍了,真令人驚喜;請獲獎的同學說說獲獎感言。最后,謝老師設置了一個小懸念:看看叔叔阿姨對大家的要求吧,課件出示:小小建議——習作做到內容具體,將會有更多同學的習作入圍決賽。
通過以“2013 感動東城人物評選組委會”回信的方式對在本次習作中的優(yōu)勝之處作點評,謝老師借助視頻、圖片、文字一步步帶領,把學生引入學習的情境。學生就是其中的一員,他們興致勃勃地參與其中,特別是用不同的方式讓獲獎的小作者表現(xiàn)自己,激發(fā)了他們的自豪感,又促進了同學們向榜樣學習的理念,營造簡單而隆重的“頒獎”氛圍,提升學生寫習作、改習作的積極性。
《廣州市義務教育階段語文學科學業(yè)質量評價標準》明確指出:三、四年級的學生要“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五、六年級的學生能“修改自己的習作,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guī)范、整潔”。按照《評價標準》中的要求,學生具備修改的能力,是需要修改方法作支撐的,這就需要教師教給學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做到“授之以漁”。
謝老師如何在《我敬佩的一個人》習作講評課中做到“授之以漁”呢?他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直觀、生動、便利的優(yōu)勢,結合實例恰到好處地進行方法的引領。
首先是對“怎樣寫”的方法引領。在“佳作欣賞”環(huán)節(jié),謝老師作了這樣的處理:
(課件出示“最佳推薦稿”林麗文同學的作文)
師:我最尊重“林老師”(最佳推薦稿的作者)了。“林老師”,我想跟你聊聊,你是怎樣把你的“孩子”喂養(yǎng)大的?
“林老師”講述……
師:這是“林老師”的“小孩”,看看“林老師”怎樣把它喂養(yǎng)大?
生:用上“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的描寫。
師:“林老師”就是用這些方法去“喂養(yǎng)”,怎樣“喂養(yǎng)”,還是讓我們走進“林老師”的習作。
師:我要開始問問題啦!電話鈴響了以后,爸爸做了什么動作?
生:拿起手機,穿上大衣,去接電話。(課件出示變了顏色的文字,并以“飛”出來的效果呈現(xiàn)表示動作的文字)
師:“林老師”剛出生的“孩子”,一問動作就長大了。
師:看看“林老師”還問了什么,讓她的“孩子”茁壯成長的。
生:問了語言、神態(tài)、心理。(課件以不同形式的放映效果呈現(xiàn)表示語言、神態(tài)、心理的句子)
師:是呀,輕輕的一個“問”,已經(jīng)打動評委的心,難怪評委被迷得迷迷糊糊的。
謝老師通過采訪“最佳推薦稿”的作者,讓小作者闡述自己的寫作緣由與思路,以及大家共同找緣由,品評小作者的習作為什么能入圍。大家在課件提供的直觀的實例面前,對“怎樣將內容寫具體”的方法有了深刻的感觸,而謝老師更是借助多媒體課件把小作者的作文作了“技術處理”,讓學生追問到某個讓文章寫具體的細節(jié),課件就以不同的放映效果一一呈現(xiàn),一步步引導學生領會作文寫具體的方法就是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實施“輕輕的一個問”。
其次是對“怎樣改”的方法引領。在“問題總結與修改”環(huán)節(jié),謝老師簡明扼要地點出了本次習作中出現(xiàn)的主要問題后,就出示了一個內容不具體的例文讓學生修改。由于干巴巴的講解不利于學生理解,于是,謝老師就播放了課前他與學生表演的兩個視頻,第一個是根據(jù)原例文表演的視頻,第二個是根據(jù)原例文進行“擴充”表演的視頻。在看視頻前,謝老師引導學生思考:比較兩個視頻,想想有什么不同?第二個視頻“問”了人物的什么?是怎樣“問”的?視頻再現(xiàn)了鮮活的生活場景,學生如身臨其境,思維一下子就得到觸發(fā)。在此基礎上,謝老師引導學生慢慢地用口頭語言描述視頻“追問”的東西,有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心理等等,同時他提醒學生可以不借助視頻,自己想開去。生活再現(xiàn)無疑觸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思維,并調動學生頭腦中的語言。學生的靈感一觸即發(fā),說得頭頭是道,“刪”、“改”、“加”等修改方法,在這一引導過程當中就自然引出了。
運用視頻對學生進行修改方法的引領,對于學生而言,吸引力之大,不言而喻。學生處在視頻的環(huán)境下,用耳聽,用眼看,用腦想,用口說,多管齊下,修改方法就自然而然地被學生領會、吸收,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習作講評課的課堂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理性的、單一的、直奔主題的,缺少了語文味——缺少了情感的熏陶。因此,在習作講評課中,語文教師深感困惑的是無法像閱讀教學那樣通過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帶著情感走進課堂。其實,習作講評課的課堂也可以情意盎然的,因為多數(shù)語文教師都是性情中人,善于“抒情”“煽情”。如果教師能
運用信息技術引入文字、音樂,把握本次習作講評的重、難點,挖掘學生習作中所蘊含的深層思想情感,同樣能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
《我敬佩的一個人》習作講評課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主要通過讓學生欣賞佳作、品讀佳作、分析佳作,從而掌握“將內容寫具體”的寫作方法——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進行細致描寫。在總結方法時,教師巧妙地運用了《月亮代表我的心》中的一句歌詞“輕輕的一個吻,已經(jīng)打動我的心?!奔ぐl(fā)學生的情感,擷取片段如下:
師:通過欣賞“林老師”的作文,請你總結一下我們該如何把作文寫具體?
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活動進行提問。
師:是呀,“輕輕的一個問”,已經(jīng)打動你的心。(反復呈現(xiàn)鄧麗君歌曲的歌詞:輕輕的一個吻,已經(jīng)打動你的心。)
師:對這“輕輕的一個問”,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1:這“輕輕的一個問”,能把人物寫得有血有肉。
生2:這“輕輕的一個問”,讓我們走進人物的內心,仿佛就是寫自己。
生3:這“輕輕的一個問”,融進了作者的感情,與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
生4:這“輕輕的一個問”,讓我們的“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
師:這就是歌唱家“輕輕的一個吻”,也打動了“我”的心啊。
(音樂再次響起,歌詞“輕輕的一個吻,已經(jīng)打動我的心”響徹整間教室。)
就是這樣,悠揚的音樂打開了同學們的心房,把枯燥、理性的總結化作一句經(jīng)典的歌詞,深深地植入孩子們的心中。不用強加,他們已學會在習作時注意問“外貌、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才能打動讀者的“心”。不用多說,他們已體驗到“輕輕的一個問”,能讓他們表真情,說真話。
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睘榇?,在習作講評課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自己去提出問題,自己去解決問題,邊學邊想,就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
謝老師在“妙手回春”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運用多媒體課件提供了《盡職的爸爸》中的一個片段讓學生修改:“一個夏天的早上,天空晴朗,爸爸騎自行車送我上學,走到半路,天色暗下來,還下起了小雨,后來雨越來越大,爸爸連忙把雨衣遞給我,到了學校,爸爸的衣服全濕了。那一刻,我真佩服爸爸?!彼寣W生抓住“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去“輕輕一問”。因為學生已習得了方法,所以他們“輕輕的一個問”,都精彩紛呈。有的抓住“爸爸把雨衣遞給我,會說些什么?”去問出語言——“他說:‘兒子,快穿上,不要著涼了!'有的抓住“那一刻,我會怎樣想?”去問出心理活動——“那一刻,我心潮澎湃:爸爸,平常你對我非常嚴格,每次我做錯一點小事,你就會嚴厲地批評我,我總責怪你不關心我,可今天你為了我,一點都不顧自己,難道這不是愛嗎?”有的抓住“那一刻,我有什么表現(xiàn),我的神情怎樣?”去問出神態(tài)——“那一刻,我的眼淚快要流下來了,顯得非常激動,想對爸爸說些什么,可喉嚨好像堵住什么東西,一句話也說不出,只是愣在那里?!?/p>
就這樣,“輕輕的一個問”“逼”著學生由淺入深、由此及彼、由人及我,將思維的空間無限擴大,智慧的火花被瞬間點燃。正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些“追問”不會限制學生的思維,回答可以多角度,讓學生能暢所欲言,真正做到了學生是習作評價的主人。
QQ 是國內使用最廣泛的聊天軟件之一,QQ 空間中的140 字“說說”板塊,是一個傳播交流信息以及進行情感溝通的平臺。用QQ“說說”寫作文,能改變傳統(tǒng)的寫作方式,讓學生改變對作文的看法。同時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放飛學生的個性,讓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培養(yǎng),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在《我敬佩的一個人》作文評講課中,謝老師布置了這樣一個作業(yè):把上課的收獲以日記的形式直接發(fā)布在QQ 空間的140 字說說板塊當中。當謝老師布置這個作業(yè)后,同學們都樂了,因為這是他們第一次做這樣的作業(yè)??梢杂秒娔X寫作業(yè),日記只要140 字就行了,對于他們而言,真是一大快事。當天晚上,“小丸子”發(fā)布第一條“說說”:“今天的習作講評課是我上過的最快樂的一節(jié)課,課中竟然有表演,我就是‘演員'之一,雖然之前沒有任何的準備,但我居然能把唐小文作文中的‘媽媽'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演得'活靈活現(xiàn)。這么一演,我就輕松記住了以后如何把作文寫具體了,真是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庇辛恕暗谝粋€吃螃蟹的人”,隨后同學們紛紛開始“說說”。林麗文寫到:“當老師宣布我的作文‘直接入圍'時,我真的想哭了,因為我太激動了。謝老師還說在我的精心‘喂養(yǎng)'下,我的‘小孩'慢慢長大了。他還說我就是這么輕輕地一‘問',就把所有評委給迷住了。老師說得真生動、有趣,以后寫作文我要學會用生動的語言去‘問',就能‘問'出好作文了?!卑仔§o也不甘落后,她寫到:“通過今天的作文課,我發(fā)現(xiàn)自己有點喜歡寫作了,以前一提到作文就怕,一怕就寫不好,一寫不好就越不想寫,可今天我改變了對作文的看法,原來寫作是可以那么快樂的?!钡玫讲簧偻瑢W的評論后,謝老師也來點評:“是的,用真實的情感,真誠的話語去‘問',大家的作文就會錦上添花?!?/p>
QQ 作為信息技術的“新產(chǎn)品”之一,應用到作文講評課中,帶給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它不僅改變了學生對習作的態(tài)度,還提高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苯處煹恼n堂教學中都有一股“源頭活水”,只是我們沒有好好利用它。所以,要提高習作講評課的實效,教師應在教學中好好利用“信息技術”這一“活水”,變灌輸式為啟發(fā)式,達到教與學和諧交流,提高課堂實效。
[1]熊梅.啟發(fā)式教學原理研究[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5-36.
[2]高英.啟發(fā)性教學模式探討[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4(9).
[3]劉飛舟.啟發(fā)式、討論式、研究式教學方法初探[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7(2).
[4]胡琴.淺談信息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J].科技廣場,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