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義平,徐 芳 (.陜西省漢中市鐵路中心醫(yī)院勉西分院,陜西 漢中 7408;.陜西省漢中巿鐵路中心醫(yī)院,陜西 漢中73000)
隨著近年來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和工作壓力的增加,精神病的發(fā)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發(fā)展趨勢,且已成為世界疾病分類中較為嚴重的疾病類型之一,嚴重影響患者及家屬的生活質量,已成為全世界共同關注的問題之一[1]。本研究旨在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精神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現(xiàn)將臨床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研究對象選自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精神病患者共122例,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中[2]相關標準,其中男72例,女50例,年齡17~65歲,平均(35.73±3.23)歲,病程3~20年,平均(5.73±1.03)年。文化程度為:小學及以下15例,初中17例,高中39例和大學及以上51例。排除嚴重軀體疾病或智能障礙者、具有乙醇或藥物依賴史者?;颊呔栽概浜现委煵⒑炇鹬橥鈺淳驮\順序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61例,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可知,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采取綜合護理干預,具體為:①心理護理: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定期對其進行支持性心理治療,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鼓勵其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家庭和工作,樹立治療疾病的信心,以促進心理康復;②健康教育:定期向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宣教,使其了解疾病相關知識,鼓勵其多交流、宣泄,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并要求家屬給予理解和幫助,消除患者自卑、孤獨等不良情緒;③用藥干預:鼓勵患者積極進行藥物治療,并做好相應的監(jiān)督和檢查,提高其治療依從性。兩組均干預6個月,采用健康狀況調查表(SF-36)評價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
1.3 統(tǒng)計學方法:結果采用SPSS17.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值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SF-36評分為(73.26±4.68)分,均較干預前的(51.74±3.62)分和對照組的干預后的(62.38±4.32)分顯著增加,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精神病患者因受各種壓力或刺激而導致其精神活動嚴重受損,致使對客觀現(xiàn)實及自身的健康狀況不能正確認知,或自身行為不受控制,而發(fā)生危害自身、他人或公共安全的行為,嚴重損害患者的社會功能[3]。隨著近年來社會競爭的不斷加劇,精神衛(wèi)生問題已日益突出,且越來越受到社會和臨床工作的高度關注[4]。因此,積極開展對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生理干預及社會康復已受到國內外廣大學者的高度重視,對于保持患者健康狀態(tài),恢復其學習和工作能力,使其重建人際關系,恢復社會功能具有重要意義,從而減輕患者家庭和社會負擔。
對精神病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同時采取積極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勞動能力,促進其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的改善,不僅有利于改善患者認知功能,還可提高其社會能力,促進其盡早回歸社會[5]。本研究通過比較常規(guī)護理和綜合護理干預對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得出,綜合護理干預通過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用藥指導等進行干預,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及治療依從性,消除其因疾病產(chǎn)生的自卑、孤獨等不良情緒,有助于提高其抗壓能力和社會功能,盡快改善精神癥狀,對改善精神病患者生活質量療效確切,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進行廣泛推廣和應用。
[1] 王玉翠.護理干預對精神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8):35.
[2] 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M].濟南:山東科技出版社,2001:75-78.
[3] 羊健蓉.綜合干預對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12,22(5):338.
[4] 邢應芝,陳會群,譚友才.護理干預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及社會功能的影響[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3,(5):545.
[5] 張玉娥,鄔東紅,李志英.人性化護理干預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