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兵
(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山西 太原 030021)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應用以及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信息的傳播和獲取已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數字時代,數字化信息技術以其便捷、高效的特點,改變了圖書館的發(fā)展進程,數字圖書館已脫穎而出。數字圖書館主要是構建于計算機網絡系統(tǒng)基礎之上,通過服務器、大容量數據庫以及數據處理和終端機等外設構成,使得遠程數據傳輸成為可能,用其強大的數據儲存及快速的檢索和查詢功能為讀者提供聯機檢索、互聯網瀏覽、電子書閱讀、文本的復制和打印等服務,從而為讀者提供強大的的文獻信息支持。數字圖書館替代傳統(tǒng)圖書館,已成不可逆轉之勢。黨校作為培養(yǎng)教育干部的基地,如何主動加快并完善數字化圖書館建設,是當前的重要任務。
數字圖書館是傳統(tǒng)圖書館在技術手段上的進一步進化和發(fā)展。計算機的大規(guī)模普及和計算機網絡的暢通,以及存儲手段的不斷進步,為數字圖書館的產生和發(fā)展提供了前提條件,而傳統(tǒng)圖書館的館藏,分類、編目、查詢、資源共享等傳統(tǒng)模式,并未發(fā)生改變,改變的是管理的自動化程度和效率的提升,因而傳統(tǒng)圖書館的管理模式仍然是建設數字圖書館的前提和基礎。
將現代信息技術技術與傳統(tǒng)圖書館完美的融合是數字圖書館發(fā)展的方向。建設數字化圖書館要適應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環(huán)境進行技術和服務創(chuàng)新。
《中國共產黨黨校圖書館工作規(guī)程》規(guī)定,黨校圖書館是黨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是為黨校教學科研和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領導提供文獻信息服務的學術機構。
黨校圖書館作為一個專業(yè)圖書館,服務對象主要是教研人員及黨政領導干部。為黨委、政府的決策提供有價值的第一手資料。要本著實用性的原則,從黨校教研人員和黨政領導干部的角度出發(fā),建設高質量的專題文獻數據庫,提供諸如干部學員數據庫、教學案例數據庫、省情、市情數據庫、學科前沿問題數據庫、社會問題數據庫、黨校教學科研數據庫,學員論文數據庫等等。其中,為本級黨委和政府服務的、反映地方歷史和現實情況以及與本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息息相關的適用性強的地方特色信息是黨校教學科研所必備的,因此收集和組織地方特色的數字資源是黨校特色資源建設的發(fā)展方向。例如,廣州市委黨校圖書館通過從各機關、事業(yè)單位搜集他們的通訊內刊的形式,建成了廣州市市情數據庫,內容以統(tǒng)計數據和宏觀研究文章為主,這些數據庫在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同時,也為政府機關、事業(yè)單位及社會各界提供信息服務,受到好評。
黨校圖書館的硬件配置改善要突出性能穩(wěn)定、安全、可靠的原則,為使其高效率的運轉,在硬件設備的選擇上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合理構建,具體要注意以下幾點:
1.安全性。網絡安全涉及系統(tǒng)及數據資源安全,在網絡拓撲結構,密碼技術、共享域范圍、安全監(jiān)測和日志、防火墻、數據備份等必須方面采取嚴格防范措施。這是保證圖書館數據安全可靠,避免出現重大損失的必要條件。
2.可靠性。建設數字化圖書館要在技術準備成熟的前提下,調研工作要在考慮到現有資金投入的前提下,盡可能的采用成熟的技術和設備,考慮到以上這些原則,關鍵設備選擇性能優(yōu)良的產品。使其具有較高的性能價格比,同時要考慮設備的可擴充性,及升級能力。
3.開放性。設備應選擇標準化設備,具備通用性好、開放性高的特點,以利于網絡的擴展和系統(tǒng)的維護。
數字化資源建設是發(fā)展數字圖書館的前提條件,要立足于做好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
1.對館藏資源進行數字化
館藏資源數字化,就是根據黨校的發(fā)展規(guī)模、學科重點、科研目標,建立個性化的數據庫,利用數字化平臺實現數據庫的目錄檢索、主題檢索和全文檢索功能;實現校園網內便捷查詢和下載。
2.外部資源館藏化
外部資源館藏化,指對外部的海量信息資源進行收集、過濾和整合,將有關資源分門別類地加以組織,供教學科研使用。
在數字化資源建設過程中,還應注意數據庫的個性化,力求突出自身特點,以便于實現資源共享的,減少重復勞動,突出自身價值,從而為合作單位未來的資源共享做提前準備。
圖書館數字化建設務必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是社會信息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一項子工程,不應搞“小而全”、“大而全”,應遵循整體性原則,各館的館藏數字化資源應各具特色,避免重復和浪費。在數字化圖書館建設中把握:規(guī)劃科學、定位準確、特色鮮明、層層推進、互聯互動、資源共享這個準則。
數字圖書館環(huán)境下的專業(yè)人員、管理人員,是數字圖書館建設和管理的關鍵。數字圖書館建設仍然要堅持“以人為本”。傳統(tǒng)圖書館的工作人員的工作模式是:人—書—人,即以書為媒介與讀者發(fā)生聯系。而數字圖書館時代,館員工作的主要模式是人與計算機的結合,也稱為“人機結合”,館員必須熟練掌握通過計算機和計算機通訊網絡來獲取并且提供信息服務。所以,數字圖書館的工作人員既要有傳統(tǒng)圖書館學的基礎知識,還要兼?zhèn)潆娔X技術、網絡技術、通訊技術技能,同時數字化圖書館還要配備懂得網絡安全維護,知識產權常識的復合型技術人才。目前,地方黨校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當中,館員的知識結構和知識水平相對于硬件建設的逐步完備,存在滯后的現象。所以,圖書館要搞好數字化建設,首要的問題是解決人力資源這個短板,除了加大加快對現有人員素質培養(yǎng)以外,更要引進技術骨干力量,引進可以進行計算機開發(fā)、運行管理和維護的專業(yè)人才,為圖書館的數字化發(fā)展、信息化建設和網絡化管理作好人才儲備。引進專業(yè)人才,打造專業(yè)化的團隊。同時,努力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用貼心化、人性化的服務方式來贏得用戶的尊重和好評。
建設數字圖書館,就要構建能與之相適應的新的組織模式,充分利用數字化圖書館。一要理解數字圖書館構成要素,即數字資源、網絡化存取和分布管理。二是在技術層面上加強管理水平,掌握包括用戶接口、預處理系統(tǒng)、查詢系統(tǒng)和數據庫等基本構成等方面的知識,三是要注重在社會組織系統(tǒng)方面的工作,即各黨校數字圖書館之間各自的組織結構及相互關聯。
各級黨校圖書館要在服從總體規(guī)劃的前提下,根據各自的地域特色、學科和研究重點、用戶的個性需求等因素出發(fā),量力而行,使得每一筆投入都盡可能發(fā)揮出最大效能,充分體現自身價值,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信息和資源的共享。
[1]吳志榮.數字圖書館——從理論走向現實[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0.10.
[2]范曉鵬.關于我國數字化圖書館建設的探討[J].圖書情報工作,2001,(3).
[3]陳俊華.IT 環(huán)境下的高校圖書館轉型期建設[J].圖書情報工作,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