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社教 □高建新 □王龍欣 □張 榮(河南省石漫灘水庫管理局 河南省陸渾水庫管理局 河南省水利勘測有限公司)
南水北調(diào)中線一期工程總干渠方城段位于樁號124+751~樁號185+545,全長60.79km,采用明渠輸水,有各類建筑物107座,布置跨渠公路橋37座,生產(chǎn)橋21座,9個施工標段均有橋梁工程施工。
該段渠道多數(shù)為上粘性土、軟粘土、砂,下軟質(zhì)碎屑巖,地形平坦,渠道挖深9~10 m,渠坡主要由al-lQ3粉質(zhì)粘土、粉質(zhì)壤土、有機質(zhì)粘土組成。局部渠底揭露N層軟質(zhì)碎屑巖。Q3粉質(zhì)粘土、粉質(zhì)壤土,夾少量薄層粉細砂,呈可塑至硬塑狀。中間分布有富含有機質(zhì)粘土,厚3~6m,呈軟塑至可塑狀。局部分布有粉細砂層,厚0~2m,分布于有機質(zhì)褐黑色粘土層之下。
有機質(zhì)粘土抗剪強度低,具中等偏高壓縮性,粉細砂層具中等透水性,厚薄不均,在渠坡開挖時易發(fā)生邊坡失穩(wěn)及基坑涌砂涌水現(xiàn)象。局部地下水承壓水頭達9m左右,可能存在基坑突涌問題??缜窐驑蚨障虏繛闃督又问?,柱高達十幾米,地下水對其下部的樁施工影響嚴重,部分標段采取井點降水、開挖樁基工作面,然后進行鉆孔灌注樁施工的方案,由于地質(zhì)條件差,開挖后,局部出現(xiàn)土體失穩(wěn),工作面濕軟,機械難以進入,嚴重影響施工進度,且降水費用較高。
施工順序:場地準備→樁位放樣→埋設護筒(Φ3m)→鉆機就位→配置泥漿→鉆進(鉆進至橋墩樁基設計高程以上1m處)→安裝Φ2.70m鋼護筒→樁位放樣→鉆機再次就位→鉆進(鉆進至樁基底設計高程)→清孔→安裝鋼筋籠(聲測管)→安裝導管→灌注水下混凝土→抽出泥漿→鑿除樁頭→質(zhì)量檢測。
一是對樁基進行初步放樣,測出樁基原地面高程,根據(jù)地面高程和樁頂高程制作Φ2.70m護筒,在每根樁位四周呈十字形布置4個固定點,每個點離樁心半徑2m,用來控制和復核樁中心位置。二是現(xiàn)場準備:現(xiàn)場基坑做好防護,接通水電,做好泥漿池及沉淀池等。
護筒采用鋼護筒,用12mm的鋼板卷制而成。護筒直徑比鉆孔樁直徑要大30cm,根據(jù)周圍土質(zhì)及水位,護筒制作長度為1.50 m。埋設時,高出地面20~30 cm,埋入地下1.20~1.30 m,平面位置控制在5cm之內(nèi),豎直線傾斜度在1%內(nèi)。
埋設鋼護筒時應通過定位的控制樁放樣,使鋼護筒中心與孔位中心重合,并使用水平尺或垂球檢查,使鋼護筒垂直。然后在鋼護筒周圍對稱的、均勻的回填最佳含水量的粘土,要分層夯實,以保證其垂直度及防止泥漿的流失。如果護筒底土層不是粘性土,應挖深或換土,在孔底回填夯實30~50 cm的粘土,再安放護筒,以免護筒底口滲漏或塌方,夯填時要防止鋼護筒偏斜。護筒上口應綁扎木方對稱吊緊,防止下竄。
鉆機就位時應有專人指揮,不斷調(diào)整鉆機位置,主要是保證鉆尖與鋼護筒的十字線中心重合,鉆機平穩(wěn)、不發(fā)生傾斜、位移,并在機架上作出控制的標尺,以便在鉆進過程中進行觀測、記錄。
一是開鉆前,向護筒內(nèi)注滿水,加入一定量的粘土或膨潤土,用鉆頭上下反復攪拌造漿。二是在鉆進過程中要及時松放鋼絲繩長度。升降錘頭要平穩(wěn),不得碰撞孔壁及護筒。三是鉆孔作業(yè)必須連續(xù),并做好鉆孔施工記錄。鉆機上必須設有記錄本,由操作人員做好原始記錄,一般每兩小時記錄一次,遇到特殊情況每半小時記錄一次,終孔后將原始資料交給資料員保管,作為竣工資料。四是鉆進過程中,要隨時對鉆孔泥漿進行檢測,保證孔內(nèi)泥漿質(zhì)量符合要求。五是每班最少測孔深三次,注意地層變化,在地層變化處撈取渣樣,詳細記錄并保存好,交班要詳細鉆孔記錄及注意問題,發(fā)現(xiàn)異常問題馬上糾正,因故停鉆,應查明原因,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進行處理。在鉆至卵石易塌地層時,鉆進速度必須放慢,適當加大泥漿比重,防止坍塌,確保成孔質(zhì)量。六是成孔檢測:成孔檢測一般包括孔的中心位置、傾斜度、孔底標高、直徑、及沉渣厚度等;孔的中心位置偏差應在50 mm范圍內(nèi),孔徑不小于設計樁徑;傾斜度小于孔深的1%;樁長不小于設計;在孔徑檢測時,下放根據(jù)設計樁徑制作的探孔器入孔底進行檢測,上下暢通無阻表示孔徑合格;成孔后還要及時進行清孔,保證沉渣厚度低于10 cm,嚴禁利用超鉆深度代替清孔,以免造成混凝土澆筑之后樁頂標高下沉。
一是澆筑首罐混凝土時,導管提離孔底50 cm,以便沖擊沉渣,要特別注意首罐混凝土的灌入量,必須能夠滿足灌入孔底后導管埋入混凝土1.00m以上。二是灌注開始后,應緊湊連續(xù)進行,并注意觀察管內(nèi)混凝土下降和孔內(nèi)水位升降情況,及時測量孔內(nèi)混凝土面高度,正確指揮導管的提升和拆除。導管在混凝土內(nèi)埋深控制在2~6m左右。三是為防止鋼筋骨架被混凝土頂托上升,在混凝土澆筑面上升到鋼筋骨架下端時,適當控制澆筑速度,而當混凝土進入鋼筋骨架4~5m以后,提升導管,減小導管在鋼筋骨架下的埋置深度。四是在混凝土灌注過程中,后續(xù)混凝土要沿導管壁徐徐灌入,以免在導管內(nèi)形成高壓氣囊。另外,為保證樁基礎的密實,要定時抽插振動導管,達到振搗效果。五是在混凝土灌注完成后,采用泥漿泵將Φ2.70m孔內(nèi)泥漿抽出,防止泥漿沉淀,給后期樁頭鑿除帶來施工困難。六是為確保樁頂質(zhì)量,混凝土澆筑標高應比設計樁頂標高高出0.50~1.00 m,待澆筑完成后挖除多余混凝土,但留出10~20cm左右在樁基礎達到設計強度后用風鎬鑿除至設計標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