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文
(甘肅廣播電視大學,甘肅 蘭州 730030)
在Lewis于1997年出版的《Lexical Approach》一書中提出了“語言是語法化的詞匯,而非詞匯化的語法”這一全新語言觀,而這里所說的“詞匯”就是指“詞塊”。他認為,詞塊是在真實的語言交際活動當中,高頻出現(xiàn)的、比較固定的語言形式,而大多數(shù)語言使用者的語言,都是由一些具有意義的詞塊進行合理組合而構成,形成了交際活動中連續(xù)的語言。而“預制性”詞塊教學方法則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外語教學方法與模式。
語言是人類溝通與交流的工具,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騰飛與發(fā)展,國內(nèi)與國際上的交流與合作日益增加,外語教學也越來越受到重視。然而如何能夠在學生掌握外語語法的情況下,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外語交際能力,一直是困擾著語言教育學家的難題,直到“預制性”詞塊教學方法的出現(xiàn),才從根本上改變了這一現(xiàn)狀。
什么是“預制性”詞塊教學方法呢?想要了解這種教學方法的真正含義,就必須要了解什么叫做詞塊。所謂詞塊,就是融合了語法、語義和語境的優(yōu)勢,形成了比較固定的,在真實語言交際活動中高頻出現(xiàn)的,大于單詞的語言現(xiàn)象。最初的定義將詞塊定義為產(chǎn)物不同,但語法形式和意義較為固定的板塊,其中包括了預制短語、模式化語塊、詞匯短語和詞匯化句干等等。而經(jīng)過長時間的發(fā)展,如今的詞塊已經(jīng)不單純是一些詞或者短語,而是一種以固定或半固定的預制模式存在于人們頭腦的詞匯記憶庫當中的,在實際語言交際活動中被人們頻繁使用的,包含了語義、語言認知和語句結構等方面的多詞組合。
而所謂的“預制性”詞塊教學方法,就是將詞塊的預制性這一特點提煉出來,讓學生們在學習外語的過程當中,預先在頭腦中形成一定的詞塊區(qū)域,而在實際的語言交際活動中,直接提取出這一詞塊區(qū)域的詞匯或短語,組成相應的句子,而不是在語言交際活動中從頭尋找與拼湊。運用“預制性”詞塊教學方法,能夠將詞塊在語言學習與運用中的優(yōu)勢完全發(fā)揮出來,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并且由于詞塊區(qū)域的形成,詞匯與短語之間關聯(lián)性的語法也會隨之被學生記憶,因此在外語語法方面也并沒有太過落后??梢哉f,“預制性”詞塊教學方法是融合了語法結構教學和語言交際教學兩種不同方向上的教學方法的優(yōu)點,而形成的一種全新的,行之有效的外語教學方法。
早在20世紀70年代,受到當時的一些語言學家與語言學習機制理論的影響,一些語言學家開始摒棄 20世紀 50年代的看法,不再認為語言是一個由語法結構組成的,并且受到規(guī)則支配的系統(tǒng),而是開始注意到語言教學的重點應該是培養(yǎng)教育對象的“交際能力”與實際運用能力,并在此基礎上產(chǎn)生了意念法,最終發(fā)展成為交際法。
由于這種概念體現(xiàn)了語言本身的功能和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因此而受到了語言學家與教育學家的普遍關注。交際法的重點是放在了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上,強調(diào)教育對象必須要大量接觸真實自然的語言交流環(huán)境,并且在這種語言交流環(huán)境中使用這些語言,從而讓教育對象學會在相應的時間、地點與環(huán)境中,正確運用語言來進行表達。交際法的教學特點是在課堂教學上注重教學過程的交際化,而排斥機械性的詞匯背誦與句型練習,為教育對象創(chuàng)造真實自然的語言交流環(huán)境,通過大量的對話、游戲、情景模擬等方式來進行語言訓練。
在交際法的基礎上,21世紀的語言學家與教育學家進一步提出了“預制性”詞塊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十分重視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語言語法的教學也同樣沒有忽視。在詞塊形成的過程中,相對應的語法知識其實就已經(jīng)在教育對象的腦海當中,通過詞匯與短語之間的相互關聯(lián)而形成,從而在實際運用的過程當中,教育對象能夠根據(jù)不同的環(huán)境而快速提取出相應的詞匯或短語,在簡單組合之后,就能夠運用自如,而不用緩慢地思索組合,造成語言交流的障礙。
由于我國長久以來形成的語言教學觀念的影響,在我國外語教師的教學觀念中,依舊保留著死記硬背的陳舊觀念,并沒有形成語法結構的教學與實際應用的教學相融合的觀念。大多數(shù)外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上依舊側重于以下兩方面——一方面是通篇講解課文,注重詞匯的記憶背誦與句子分析,并且要求學生理解課文中的語法;另一方面是對課文中重點難點進行講解和操練,依舊遵循著典型的行為主義“講解到練習,練習到復用”的傳統(tǒng)模式。其目的是提高學生對于語言的掌握以及語言運用能力,然而實際上卻是學生能夠理解一篇文章,但一旦開口或動筆就會感到無從下手,力不從心,出現(xiàn)單詞、短語搭配不當,甚至語法錯誤的嚴重問題。
以上情況說明,在我國現(xiàn)今的外語教學當中,“輸入”與“輸出”這兩個環(huán)節(jié)之間存在著極大的問題。“輸入”雖然十分順利,并且輸入量很大,然而“輸入”卻無法保證順利的“輸出”,造成了我國特有的“啞巴外語”的現(xiàn)象。
其實,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國內(nèi)的教師,甚至是語言教育學家都沒有認清學生語言“輸出”障礙的根源究竟在哪里,既然不知道根源在哪,那么也就無法總結出相對應的方法來緩解這一現(xiàn)象,并且無法驗證一些方法的有效性。所以,目前在外語教學方面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認清根源問題,只有認清了根源問題,外語教師或是語言教育學家才能夠從根本上改變自己對于語言教學的看法,才能夠著力于思考解決辦法。
英語研究學者鄧昭春在對各地大學生的入學詞匯量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調(diào)查之后發(fā)現(xiàn),大學生入學時的詞匯量平均達到2000個,這能夠在某種程度上說明學生在學習外語的過程當中,已經(jīng)掌握了最基本的詞匯,能夠理解大部分的文章內(nèi)容。然而在進入大學之后,學生們迫于各種考試,如英語四、六級,托福等等,還需要背誦大量的外語詞匯,并且在他們的觀念當中認為,學習外語就是需要背單詞,只要認識了大量的詞匯,就能夠學好外語。
但盡管大部分學生都已經(jīng)認識了大量的生詞與難詞,不過當讓他們用一些基本詞匯進行口語表達或者書面表達的時候,卻明顯會感到力不從心,甚至所說出來的話與寫出的文章都是漏洞百出,一些最基本的語法也會出現(xiàn)錯誤。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在長期的外語學習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即只重視語法結構教學而忽視語言交際的教學。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甚至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只需要背單詞、做習題的觀念,就連學生本身都已經(jīng)不重視語言交際了。
根據(jù)上文所述,在我國如今的外語教學當中,依舊存在著很多問題,不論是教師教學方面所存在的觀念性與方法性的問題,還是學生在學習方面所存在的認識性與方法性問題,都在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我國的外語教學。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國的外語教學迫切地需要一種切實有效的方法來進行外語教學,而“預制性”詞塊教學方法這一先進完善的教學方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我國目前的外語教學需求。
在“預制性”詞塊教學方法的運行過程中,語言的產(chǎn)出不再僅僅是一個單純受制于語法規(guī)則的過程,而是一個從記憶中直接提取與拼湊詞塊單位的過程。當頭腦中的詞塊量不足時,就會出現(xiàn)運用時只是詞與詞之間的堆砌,出現(xiàn)匹配錯誤或者不符合運用規(guī)則的現(xiàn)象。因此語言的交際運用能力不僅僅取決于頭腦中的詞匯量與語法規(guī)則,更在于頭腦中儲存了多少預制詞塊。因此,“預制性”詞塊教學方法就是要將詞塊作為外語教學的基本單位,使學生能夠通過多樣化的詞匯教學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更快更好地擴大預制性詞塊量。
首先要做到量的擴展,教師可以通過語義場的理論進行詞匯教學,通過詞匯語義上的聯(lián)系,教導學生在學習詞匯的過程中,在頭腦中形成預制性詞塊區(qū)域,這樣只要想起其中一個詞匯,就會聯(lián)想到其他的詞匯。同時,了解詞匯的構成也能夠進一步幫助學生建立預制性詞塊,通過一些詞匯構成方面的特點來進行分類。教師還可以通過詞意與其語法特點等方面下手,幫助學生建立預制性詞塊,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詞匯量。
其次,要在詞塊的知識深度上做出深化。詞匯的教學不應該僅僅停留在詞意與語法的層面上,而且應該對詞匯進行詞塊化的拓展模式教學,幫助學生認識并找出教學過程中的詞塊,培養(yǎng)其相關語言的生成能力,鼓勵學生進行課外的詞塊整理,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與自覺性。并且教師還應該在運用“預制性”詞塊教學方法的過程當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真實良好的語言練習環(huán)境,幫助學生更快更廣地在頭腦中建立預制性詞塊。鼓勵學生多多進行口語練習與寫作練習,并且運用詞塊調(diào)取的方法來快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與寫作能力。
“預制性”詞塊教學方法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建立起運用詞塊進行外語學習與交際的觀念,并且?guī)椭處熮饤墏鹘y(tǒng)的教學理念,從語法結構教學與語言交際教學兩方面同時入手,提高教學質量。
在教學方面,教師運用“預制性”詞塊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在進行語法結構教學的同時,幫助學生記憶大量的詞匯與語法知識,更加能夠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起一系列的詞塊,在真實的語言交流環(huán)境當中,幫助學生練習外語的應用,讓他們進一步認識到運用詞塊提取的方法能夠更加快速地完成口語表達與書面表達,使學生們對于詞塊的使用變得更加有信心。當然,這樣做也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與工作效率,更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通過多聽、多說、多寫的方式,提高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消除學生的抵抗情緒,讓學生盡快地融入到外語學習的環(huán)境當中,快速高效地學習外語。
在學習方面,“預制性”詞塊教學方法不同于以往的學習理念與方法,能夠讓學生在學習外語時,時刻保持著輕松愉悅的心情,通過對詞匯的記憶與聯(lián)想,在頭腦中建立起預制性詞塊。運用“預制性”詞塊的方法進行學習,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提高自己的語言交際能力,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于學習外語的信心,更能夠讓他們愿意去運用外語進行交流與寫作,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以達到不斷進步的目的。
“預制性”詞塊教學方法的運用,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我國現(xiàn)在的外語教學問題,不僅僅讓學生掌握大量的語法知識與詞匯,并且為社會輸送了大量的應用型人才。在語言交際能力上的提升,也讓我國的外語教學能力得到了整體的提升,對于社會的人才輸送能力以及人才的實際應用能力都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目前,我國的外語教學與學習的效果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教師觀念的陳舊,學生實際語言交際能力的不足,都是導致我國外語教學效果停滯不前的原因。運用“預制性”詞塊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與教師掌握詞塊學習的方法,不僅能夠讓教師教學效率得到質的飛躍,更是能夠幫助學生掌握預制性詞塊的學習方法。在真實的語言交際環(huán)境當中切實感受預制性詞塊所帶來的改變,提高聽說與寫作方面的能力,正是如今的外語教學應當達到的最終目的。
[1] 潘恒. 大學外語語言預制性實踐研究[J]. 現(xiàn)代交際,2012,(1).
[2] 劉佰蕾. 基于詞塊理論的中學英語寫作教學研究[D]. 信陽師范學院,2013.
[3] 劉英賢. 詞塊教學對大學生英語語用能力影響的研究[D]. 首都師范大學,2009.
[4] 胡寧文. 基于認知心理學的詞塊理論在中職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福建師范大學,2013.
[5] 陶冉冉. 詞塊法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信陽師范學院,2013.
[6] 王建彬. 詞塊教學法在中級對外漢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D]. 山東大學,2011.
[7] 周旭東. 詞塊教學對高中生英語產(chǎn)出性技能影響的研究[D]. 華中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