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萌
(河南警察學院,鄭州 450000)
中英文委婉語有很多共同之處,但不同的文化促進不同語言,所以東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導致各自委婉語的特殊性。很明顯,委婉語是文化的產物,不僅反映了獨特的文化內涵也具有本國特色,同時也顯示了不同的形式和用法。因此,委婉語在漢語和英語中不可避免地成為文化品牌的標志,有著不同的文化內涵。
文化扮演著區(qū)別英漢委婉語的重要角色,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論文化的影響,包括歷史淵源、宗教信仰、社會風俗、社會價值和一些著名的文學作品等。這些貌似分離的文化因素其間有著各種各樣的緊密聯系,不同的歷史進程創(chuàng)造不同的社會價值觀,各種習慣反映各種社會體系。一般來說,這些文化差異突出了英語和漢語委婉語的特點,尤其是在他們的構成方法、表達以及應用。
委婉語是一面鏡子,有其特定的歷史淵源、文化背景,與此同時,它的作用反映了民族心理、獨特的文化、道德價值觀和倫理。
大多數的西方人相信上帝的存在,他們相信上帝會真誠地幫助人們,所以他們經常使用委婉語以顯示尊重神明。人們認為只有上帝能拯救他們。在這種情況下,當人們不敢說話避除禁忌時,委婉語出現了。在那段時間,人們認為直呼神的名字是不禮貌的,所以那時許多直接關乎宗教的委婉語就此形成了?!叭艿摹?、“上帝”、“永恒”、“造物者”都是用來代替神。如果我們說委婉語的產生發(fā)生在祭祀神靈時,它顯示了對神靈的敬畏,古希臘人害怕報應,所以人們稱神為“the Eumenides”或“Erinyes”,意思是“kindly ones”(和藹的人)。
中國的委婉語也反映出人們相信神明。在古代伴隨著低生產力,科學技術落后,許多自然現象無法解釋。為了尋求快樂和避免災難,人們常常獻祭神,他們就有了特殊的名字:太陽神叫“義和”,“河伯”是分管河流的神。
另一種委婉語所引起的宗教哲學是關于 “死亡”,在宗教中,死亡和生存的問題是不能討論的。威廉·莎士比亞的生活被分成七個階段,在最后一個人生階段他使用“生命的最后一幕”指的就是死亡。毫無疑問,每個人都想逃避痛苦的現實,特別是逃避死亡,莎士比亞甚至沒有提及任何單詞。漸漸地,人們形成了一種使用委婉語來代替死亡的習慣。一方面,因為宗教的原因;另一方面,為了減少對死亡的恐懼,所以在英語中有很多關于死亡的委婉語短語,如:be knocking on heaven’s door(被敲響天堂之門),at the last breath(最后的呼吸),to pass away(離去),go to one’s own place(去自己的地方)。在中國的委婉語中,“死亡”是一個禁忌的話題,“安息”“走了”“升天”是用來描述死亡的。
總之,委婉語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對宗教的恐懼和對神的尊敬,也牽扯一些禁忌的話題。
英語委婉語在1066年諾爾曼人征服英國開始流行。當時,征服者諾曼封建領主拒絕接受當地語言,他們認為無法入耳,之后上層階級利用拉丁文形成一些單詞,以區(qū)別于平民的語言。在17世紀,英國國王James一世制定規(guī)矩,任何說褻瀆的言語必須付12磅的罰款。19世紀是非常保守的,所以有些詞語涉及部分身體、私人生活,都替換成了委婉語。例如,“trousers”(褲子)被稱為“nether garments”(下面的服裝)。
在古代,中國人被委婉語影響最深的是階級層次,因此,中國人重視人們的社會階層身份。例如從我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中人物的對話里就可看到委婉語的影響之所在:鳳兒姐忙笑到……我活一千歲后,等老祖宗歸了西,我才死呢!(曹雪芹《紅樓夢》第52回)
王熙風直接說死而沒有使用“歸西”來表達她卑微的身份,并顯示尊重奶奶史太君。當談到死亡,首先想到的是中國古代的層級結構。和尚的死亡稱為“圓寂”,貴族的死亡稱為“壽終正寢”,死的皇帝被稱為“駕崩”。更重要的是,儒家價值觀一直從古代到現在都在被重視。它在中國的委婉語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人們把“以禮待人”作為溝通原則。不僅對其他人禮貌,也把自己放在別人的位置,考慮到別人是否愿意接受你的表達方式和談話內容。
我們都知道,社會風俗是一個普遍體現的社會價值觀和行為的標準。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風俗,一個國家的社會習俗是和社會發(fā)展同時出現的,不同的習俗導致委婉語差異產生。我們可以推斷出中英委婉語中最主要的差異被認為是社會習俗的差異,這些差異反映在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
審美意識和觀念上有各種各樣的連接與特定的文化背景。不同國家的文化,生活背景直接決定他們自己的獨特的審美標準。
例如,在西方,“age”象征著軟弱、無能,老年意味著遠離主流社會,孤獨和凄涼的生活,所以人們看到“old”作為一個禁忌。一般來說,他們經常說“senior citizens”, “seasoned men”, “in golden age” “wellpreserved men”來取代“old”。但在中國,“老”象征著智慧、知識和經驗。老人最終決定一些重要的家庭活動。一個著名的中國諺語: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當人們在一個人的姓前面添加“老”,如“老張”“老趙”,使人聽了有一種好感。除了這個,“老”賦予的意義是經驗豐富、資深。像“老師傅”“老板”“老總”。另一個用法是,在姓后面添加“老”,是形容一個人的高貴品格和崇高的聲譽,如“孫老”“張老”。
還有一個例子是關于懷孕的委婉語。在西方,人們通常把個人獨立和自由放在第一位,他們強調個人權利和自由,所以很多西方人都不愿意受限于婚姻,更不用說撫養(yǎng)孩子,一些夫婦認為這樣就不能更好地 “丁克”,不愿懷孕時,人們通常會說“She has an accident”或是“She is in trouble”。
然而,中文完全不同于英文,大多數的中國人有很強的家庭觀念。他們認為在他們的生活中父母是最重要的,有一個孩子是一個來衡量是否完成婚姻的標準。人們愿意加個“喜”字來表達懷孕時的幸福感覺,如“遇喜”“有喜”“進門喜”“害喜”。
很明顯的,根據上面提到的中英文委婉語中的差異,懷孕在英語委婉語中指使人感受到一些實際的問題:生活壓力、生活費用、喪失自由等。和英語比較,在漢語中的懷孕則是一種喜慶的色彩。
無論什么樣的社會習俗和價值觀,毫無疑問,越來越透明和簡單的委婉語已成為英語和漢語委婉語的發(fā)展方向。以在英語中描述“pregnant”(懷孕)作為例子:
She has canceled all her social engagements.(1856)
She is in an interesting condition.(1880)
She is in a delicate condition.(1895)
She is knitting little bootees.(1910)
She is in a family way.(1920)
She is expecting.(1935)
She is pregnant.(1956)
文學作品在每個方面都影響著人們,所以人們經常應用著名的句子和生活化的典故作為委婉語。在Sons and Lovers:
“She lives separate from her husband, and talks on platform;,and,as far as I can see,hasn’t much to lose”(D.H.Lawrence 303). 根據基督教的傳統(tǒng)“sheep”是代表好人和美德而“goat”代表邪惡,在這個句子,作者寫道:“so she’s already singled out from the sheep” 來形容她不再是一個好女人。
此外,在應用文方面,委婉語也普遍成為應用的重心。比如在恩格斯寫的馬克思的悼詞里:
On the 14th of March,the greatest living thinker ceased to think.He had been
left alone for scarcely two minutes and when we came back,we found him in his
armchair, peacefully gone to sleep—but forever.
悼詞里,恩格斯用“cease to think”,“go to sleep—but forever”可能會降低人們對這個偉人的死而感到的悲痛,我們認為馬克思非常平靜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我們都知道,看電視和原聲電影不能直接了解外國的文化,然而美劇“生活大爆炸”打破了這一規(guī)律,其間出現了許多典型的委婉語,例如,當Lenord遇到問題以及不能找到一種方法來解決問題時,Sheldon經常跟 Lenord 說“Senior,what can i do for you”。 同樣的,當它涉及一些政治敏感詞匯時,比如:學生罷工被簡單地解釋為“the students unrest”(學生騷亂),用“the police action”警察行動來代替“the aggression”(進攻)。
舉兩個在中國文學中經常被人引用的著名的例子,以顯示情侶開始戀愛時的微妙感覺:
寶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摈煊竦溃骸捌爸魏危俊睂氂竦溃骸胺瞧捌粤?,瓢自漂耳!”黛玉道:“水止珠沉,奈何?”寶玉道:“禪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風舞鷓鴣(曹雪芹《紅樓夢》第91回)。
應知汝意有遠來,好收吾骨瘴江邊。(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在古代詩歌中,只是幾句話就可以表達豐富的意義。著名唐代詩人韓愈在這首詩中,用委婉的方式來表達他的挫敗感。
根據這些著名的中英文文獻,讀者可以掌握委婉語的本質。但在中國文獻中,每個委婉詞語都有其特殊意義與不同的感情色彩,所以許多學者認為漢語委婉語有更深的含義,尤其是古詩比英語委婉語表達得更淋漓盡致,所以漢語委婉語被稱為充滿了藝術內涵的語言。
綜上,委婉語的應用發(fā)展主要在于表達、溝通、互動和繼承,更好的理解獨特文化特征將有助于我們學習委婉語。當下,正處于一個多元文化的時代,科技的進步,媒體和高度現代化使整個世界變得更小,跨文化交際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英語和漢語中使用委婉語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現象。出于這個原因,我們應該尊重每個國家的獨特文化,使委婉語更好更適用地得到發(fā)展和延伸。
[1]David Herbert.Lawrence.Sons and Lovers [M].New York:Bantan Classics,1985.
[2]曹雪芹,高鶚.紅樓夢[M].長沙:岳麓書社,2002.
[3]劉純豹.英語委婉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4]劉瑞琴.英漢委婉語對比與翻譯[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10.
[5]李衛(wèi)航.英漢委婉語的社會文化透視[J].福州大學學報,2002,16(1).
[6]米琳娜.英漢委婉語構成方式對比研究[J].青年文學家,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