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安
在調研過程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還在使用初中學習物理的方法。初中物理,由于學習的內容比較明了,現(xiàn)象明顯、容易分析,描述簡潔,需要理解的定義、公式少,類型題較簡單,基本無太多拐彎的地方,篇幅短,容易計算。這些就是我們常說的簡單的物理現(xiàn)象,特別容易就明白了。因此,初中生的學習方法比較簡單。習慣死記硬背,不習慣歸納、總結。可是高中物理需要從理想模型代替表面現(xiàn)象入手,通過對物理情景的理解和物體的狀態(tài)得到概念和規(guī)律。這種由物理現(xiàn)象到物理本質問題的理解過渡要求學生要大幅度改進原來的學習方法,才可以達到新的要求。高中物理大部分考查的是對現(xiàn)象本質的理解,對物理情景的理解。這樣就導致新高一學生物理成績不理想,對物理失去信心。
在調研過程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物理公式背得滾瓜爛熟,尤其是一些運動學公式更是熟爛于心、張嘴就來,可是一到應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就不知道怎么用了,開始無限的想象,亂套公式,結果可想而知。
在調研過程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在學習新的物理量的時候只知道字母代表的意思,知道公式里含有這個字母,并不知道其概念和意義。例如必修一中學習的位移X,問起定義是什么,有的學生還在和路程S做一樣的定義和比較,更有甚者都不知道位移X是一個矢量。物理量的運算法則也是模棱兩可。
在調研過程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對物理本質的理解不好,很多題都讀不懂。究其原因,很多學生不接近生活、對日常的物理現(xiàn)象不注意仔細研究,課外讀物不充足,致使知識面窄。即便有一些愛好運動的學生,也不能將一些常見的物理現(xiàn)象與生活建立聯(lián)系,例如:基本的小球的拋物線運動、物體碰撞涉及的動量定理的應用。由于學生缺乏正確的思維關聯(lián),對于多個細小的知識點聯(lián)合成完整的題目時不能想到有效的物理情景,造成知識的短路,對物理學科產(chǎn)生難懂的想法從而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導致很多學生認為在物理上花費這么多時間,還不如學習一下別的學科,或許提高得更快。
一是教師應更深層次的理解課本,解讀課標,通過課程標準研究初中與高中物理教材的不同與相通之處,努力發(fā)掘一些相同與相似的知識點并講解,找出問題之間的延伸點、連接點,從初中課本出發(fā)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把教師自身對知識點的理解轉變?yōu)閷W生看問題的方法。我們還要有初中到高中物理知識銜接的意識,找出新知識與舊知識是如何關聯(lián)起來的,如何做好物理新舊知識的銜接,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自然地將初中的物理知識與高中的物理知識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建立基礎的思維模式,讓學生做題有主人翁的意識,增強自信心。
二是應經(jīng)常針對一些特殊的專題讓學生展開討論。如:如何理解矢量的合成與分解,討論摩擦力可能的做功情況,如何學習物理概念和定律,尤其是考試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些相關考點,利用基礎的物理公式及解題技巧迅速找到題目的突破口,組織學生參與一些生活物理現(xiàn)象的探索活動,改變原有單一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從生活現(xiàn)象走進物理現(xiàn)象中。既可以降低他們的學習壓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同時又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對本質問題的理解能力,并最終達到所期望的學習目標。
對于高中物理學科思維模塊的建立應采用以學生為主導,通過一些生活中的小現(xiàn)象和具體的物理實驗完美的結合,讓學生在實例中探索真知,教師將實驗情景與物理結論建立聯(lián)系,讓一些難懂的概念瞬間變成學生追求真理的樂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解決知識的愉快感,建立物理學習的信心,掌握基本的物理情景。例如在學習必修二《萬有引力》時,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這些天體是眼睛看不到的,一點也不接近生活,認為難理解,這樣就會出現(xiàn)很多奇怪的問題。那么我們作為一名高中物理教師該如何處理呢?講正課之前,建議拿一些球體的形象教具展示,并給學生講解一些天體運動知識,或是一些天文學家的成長故事,這樣也會獲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物理學科無非是綜合語文、數(shù)學等多學科的綜合體。適當改進教學內容,每一節(jié)課前需要教師講解一個相關的趣味性知識點,在學習的過程中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使知識簡單化,養(yǎng)成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新課程的學習中,需要學生積極主動思考、探索物理量之間的聯(lián)系,總結出物理基本規(guī)律和本質屬性。例如:物理量分為矢量和標量,我們在講解他們區(qū)別的同時,還要講解運算法則,告訴學生物理量的運算法則適用于高中物理的所有公式:在課下練習時學生能夠應用發(fā)散思維,以簡單的方式將復雜的題目一一解出。在教師的引導和實驗道具的配合下,學生立即將問題簡單的解決了,那么學生心里一定有信心,在做題中會聯(lián)想教師的思維方式與物理情景,對物理的學習大有幫助。
在解決物理問題時不能采用固定的思維模式,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首先是明白物體的狀態(tài),其次是物理情景的建立,最后才是受力分析,運用公式等。例如:解決運動學問題時我們要多利用位移的定義式(平均速度*時間)等,這樣避免了那些二次的運動學公式,使問題簡單化。由于初中物理知識簡單固定,很多學生沒有真正掌握內容的精髓,遇到高中復雜的題目時無從下手,生搬硬套公式,不能靈活地運用方式方法,所以正確理解題目,正確使用方法與技巧對物理題目的解決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物理教學中應該采用階梯教學的方式,采用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對基本的物理知識理解后建立一定的物理情景,將初高中知識點做到有效的物理結合,在基礎中升華,最重要的是不能脫離實際的生活常識,在真實情景中尋找知識點的學習。由于有些物理公式比較復雜,所以在教學中不但要講解物理基本的知識點,對整個公式的來源與導出要有詳細的講解過程,注意到數(shù)學的知識點的強化(如國際單位制、物理量的運算法則、三角函數(shù)等)。課堂中的簡單練習不宜太難,階段性的考試難度要適中,讓題目做到難易適度,讓學生體會學習及考試中的樂趣。用簡單的方式與方法與學生分享書本中的基礎公式、概念與定理,不要使學習本身的難度擴大化,從不同方式解釋(文字、公式、圖像等)。例如“物體沿斜面自由下滑”其中的自由就是指物理無初速度這一隱藏的條件。最后,對學生那種憑空想象物理情景的經(jīng)驗錯誤,一定要及時發(fā)現(xiàn)并改正。
總而言之,我們的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好初高中新舊知識的結合,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物理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更好地建立他們對這門學科的思想與觀念,認識到思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