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一中校長
錢學森之問:“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yǎng)不出杰出人才?”我們反思追問:我們的學校在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學校該是怎樣的一個地方?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要做出認真的思考和負責任的回答。
我以為,素質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實現(xiàn)人的充分發(fā)展,基礎教育的任務是要夯實每個孩子做人的基礎;夯實走向社會的基礎;夯實學習力的基礎。學校要真正培養(yǎng)有能力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并生活在幸福狀態(tài)中的人!而不是把一個知識的容器推向社會成為工具。
一所好學校是以質量為基礎,以特色為品牌,以社會公認為標志的。課程與課堂是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主要渠道與基本途徑;學校特色的形成與學校的競爭力在根本上決定于學校課程與課堂教學。
2011年9月,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一中全面啟動了一場課堂革命——“1+1”問題解決課堂。即基于高中新課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于由“記知識”到“做事情”的學習理念與方式的轉變;打破了傳統(tǒng)的課堂結構模式,建立了適應新課程的“自主+展示”問題解決課堂模式,每半天的時間學生自主學習,半天的時間展示交流。以問題解決學案為導引;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前提;以學生展示學習為突破口;以目標的完成和新問題的生成的學習報告為成果;創(chuàng)造一種基于問題解決的生態(tài)鏈課堂,關注每個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生存質量。
這樣的課堂從無門檻走向有門檻。每天下午的自主課,學生根據學習任務單、教材、手機百度、網絡、教師提供的微課程等各種資源獨立讀書、查閱、思考、自主學習,解決基礎問題;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同一小組合作研究學習,解決共性存在的問題,對本節(jié)課的核心問題有初步的探究;下課時以小組為單位把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以及自己還想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幫助等填寫在互動卡上,交給老師,以在展示課解決。這樣,自主課后,學生要帶著兩張“通行證”走進展示課堂,一張是準備向全班同學和老師展示、交流、共享的學習收獲,另一張是準備向老師和同學求教的尚未理解的問題。
自主課是學習的起點,而展示課是落實和提升,展示是解決學習內驅力的最好手段;第二天上午展示課的核心不是教師如何講,而是師生開展交流、探究、共享的活動。課堂實實在在呈現(xiàn)的是學生的思考、懷疑、認同、理解的過程,是知識從無到有的形成過程。學生在走進課堂之前,他們清楚的知道,這節(jié)課要做什么?怎么做?我為這節(jié)課做了哪些準備?我將如何參與課堂上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活動?我能為這節(jié)課帶去什么?我能從這節(jié)課收獲什么?要帶著對以上問題的思考,以課堂主人的姿態(tài),走進課堂,組組互動、師生互動。
在課堂實踐中不斷滲透幾個理念與做法:(1)不在自主課上提出問題,就在展示課上解決問題。(2)讓會的小組給不會的小組解決問題。(3)能把別人教會,自己才算真會。(4)誰展示、誰受益。課堂如戰(zhàn)場,展而勝,避而衰,退而敗,疑而強。(5)展示要脫稿、限時,大膽、自信,面向全體,多樣化形式展示。(6)展示課上最好發(fā)言就到發(fā)言的地點,要聽就到能聽得到的地方去。(7)小組展示要有分工,是小組集體成果的展示,只有大家合作、探討、學習才會高效(8)組與組之間要積極互動,要善于提問并認真關注其他小組團隊的展示,積極欣賞并客觀評價其他小組的展示,這樣可以提速自己的進步。(9)一個問題展示即一場微型研討會,盡可能增加展示的探究含量,包括質疑、傾聽、辯駁和邏輯事實數據使用等。(10)展示要緊扣目標,有效展示,展示課目標達到與否是根本。
“自主+展示”問題解決課堂,探索“倒金字塔”式的問題導學進程,即學習進程從自主、合作到展示的內容,從量上越來越少,從質上越來越深。2013年秋季,學校高一年級網絡全覆蓋,實行“人人通”教學,孩子們手中的平版電腦成為基本的學習工具,隨時隨地的在線學習,使得互動、問題解決更加高效。“1+1”課堂結束后,沒有了整齊劃一的作業(yè),自主課前的學習任務單就形成了每個學生個性化的學習報告:每節(jié)課后有任務型的學習報告,每個單元或模塊結束有反思性的學習報告,學有余力或有興趣的同學還形成了自己的學術性學習報告。自主喚醒自覺、展示突破自我!
這樣的新課堂模式最直觀的變化是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圍坐學習,一個非常重要的組織創(chuàng)新——學習小組的出現(xiàn),支持著學習的這場革命。小組保障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在小組內表達、爭論、完善、思想碰撞、頭腦風暴。同時作為一個有分工、有合作的共同做事的組織,它還完成著小組自治、評價的重要使命,成為真正有動力的學習的共同體。
學校各班在“學習小組”的基礎上建立了“科研小組”,即每班每個小組的各學科負責人和該學科老師組成一個科研小組,每周例會研討、反饋、解決各學科的學習問題,他們成為各學科的骨干團隊,成為統(tǒng)籌負責本小組本學科學習的學習組長。同時由班委和各學習小組組長組成“行政小組”,負責班級的常規(guī)管理與考核。
每個星期由一個年級的一個班級自主擬定規(guī)則,值周全校紀律、上課、衛(wèi)生、兩操等各項常規(guī)落實的檢查,每周一升旗后面向全校學生作出考核與評價數據結果,提出一周工作問題與建議,接力傳承到下一個班級。這是一個還權利于學生的過程,也是給責任于學生的過程。
學校每年的體育節(jié)、運動會、科技節(jié)、藝術節(jié)和讀書節(jié)從開幕式到各個項目的組織,都由學生們參與提出項目,全校各班自主投標、一個項目有三個以上班級投標即可公開競標,中標班級最終承辦中標項目,也可多個班級聯(lián)合競標某個項目。各項活動的開展同時也成為校園各個社團最活躍地做服務和展示的最佳時間。這樣學生由參加者成為組織者、參與者,老師則由組織者退位成為顧問或被邀嘉賓,而活動的進程與效果,讓所有老師不得不刮目相看我們的孩子!
自主學習——從“平面”走向“立體”。建成網絡化信息平臺的高效互動模式。從單一的教材、學案、紙筆平面走向網絡化信息立體平臺。
2013年,當一場有關“教育模式”的大變革:大規(guī)模在線教育——“慕課”在全球蔓延開來的時候,我驚喜地感到這種讓學習變得更加主動、便捷、充滿個性化的學習與我們的課改是如此的神韻相通!未來三年學校將會全部實現(xiàn)校園網絡人人通,學校聯(lián)合體間“慕課”資源互動,最終實現(xiàn)無時空、零距離學習及管理的生生互動、組組互動、班班互動、師生互動和校內外互動。讓每一個學生和小組享有更廣泛、快捷、豐富的學習資源,讓自主學習與管理走向更深層次。
課堂——嘗試從“課時”走向“學時”。從“教室”走向“校園”乃至校外。進一步保證給足學生自主的時間,探索嘗試以一周為一個學習項目,以一天一個科目學時的“大模塊、大自主、大展示”整體化學習方式。全方位、深層次開放校園各系統(tǒng),乃至以小組為組織走出校園,與社區(qū)、工廠、農村、博物館、大自然、天文地理、文物古跡搭建平臺,尋找更真切、需要的學習資源。
自主管理——從高效學習走向民主自治?!皢栴}解決”是學生學習的起點和終點,即學生的成長。孩子們的校園生活則需要在“做事情”的過程中學會“解決問題”,從“做事情”可以逐步上升到進一步的“民主參與管理”,我們的學生——校園的主體,可以對自己的學習、生活有“話語權”、“參與決策管理權”,讓他們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獲得全新的學習和體悟,形成良好的習慣和品行,得到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