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祎
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把握故事情節(jié),體會作者感情,體悟小說中的“父親”是一位典型的中國農民形象;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閱讀小說的能力,如把握關鍵語句、理解內容和人物情感,理解作品圍繞“臺階”選材、掌握詳略得當的寫法;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感受父親性格中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培養(yǎng)學生理解父輩、尊敬父輩、熱愛父輩的美好情感,使學生以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對待人生。以此作為教學目標。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把握父親的形象及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教學難點是父親形象的寓意及小說背后所蘊含的深刻意義。針對以上重難點,教師應該運用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引導探究法、多媒體教學等教學方法予以解決。
播放歌曲《懂你》,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暢談自己的父親。
導入新課:從滿文軍《懂你》的歌聲中,我們回憶了自己父親給予我們的愛與付出的辛勞,那么,讓我們帶著這樣感恩的心走進李森祥的《臺階》,感受另一位父親的形象與情感。
1.學生默讀課文與感受交流
(1)給學生3分鐘的速讀文章。
(2)分享初讀文章的感受。
2.復述課文與把握情節(jié)
(1)教師給出提示。
香港四大才子各有擅長,一般認為,最懂吃的是蔡瀾。這位生在新加坡的廣東人,或許很懂得燒鵝、腸粉、靚湯、蝦餃之道。但論及江南美食,恐怕遠不及土著金庸精通。
(2)學生根據教師給出的提示復述課文。
(3)教師概括情節(jié)。
1.標題切入,品讀文章
問:結合全文,“臺階”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答:“臺階”是起到貫穿全文的作用,是文章的線索。
再問:既然“臺階”是全文的線索,那么,小說主要是要借“臺階”來表現什么呢?文章中又是通過什么方式來表現的呢?
答:小說是借“臺階”來表現父親,臺階只是觀察和表現父親的一種獨特的視角。作者主要是利用細節(jié)描寫來刻畫父親的形象的。
問答后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介紹細節(jié)描寫,包括具體的方法(神態(tài)、動作、語言、心理、外貌的描寫)及作用(刻畫人物、表現情感等)。
2.精讀段落,細讀文章
朗讀段落一:因為沙子多的緣故,父親要了個板刷刷拉刷拉地刷。后來父親的腳終于洗好了,終于洗出了腳的本色,卻也是黃幾幾的,是泥土的顏色。
師問:我們可以從這段文字中體會到什么?
生1:這段文字是對父親洗腳的動作及皮膚的顏色的描寫。
生2:“刷沙子”反應出父親生活的艱苦及他的吃苦耐勞,而“黃幾幾”不僅是父親腳的膚色,更能體現出父親的樸素與敦厚。
朗讀段落二:父親坐在綠蔭里,經常望出去,那里能看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那里栽著幾棵柳樹,柳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這時,一片片旱煙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
師問:段落中體現父親的何種愿望?
生答:父親對高臺階的渴望與羨慕,立志要建造屬于自己的高臺階。
再問:那么為何父親要建造高臺階呢?文章中又有哪些地方顯示出父親的這種愿望的呢?
生1:因為高臺階代表著高的地位,父親建造高臺階是想受到別人的尊敬,體現出父親自強不息的品格。
生2:文章中“我們家的臺階低!父親又像是對我,又像是自言自語地感嘆。這句話他不知說了多少遍。”貫穿全文,深刻地體現了父親的對高臺階的渴望。
朗讀段落三:許多紙屑落在父親的頭上肩膀上,父親的兩手沒處放似的,抄著不是,貼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覺得有許多目光在望他,就盡力把胸挺得高些,無奈,他的背是駝慣了的,胸無法挺得高。因而,父親明明是該高興,卻露出些尷尬的笑。
師問:父親建造好新屋時,本該高興,卻為何出現上述情景?結合全文探究其深刻含義。
生1:父親是典型的勞動人民,他身上有著質樸的個性,所以對于高臺階有些無所適從。
生2:主要是由于父親的自卑心理的影響,前文提到“父親老實厚道低眉順眼累了一輩子,沒人說過他有地位,父親也從沒覺得自己有地位?!闭f明父親一直是處在一個自卑的狀態(tài)下,所以無法適應突然的地位轉變。
1.課堂過渡
在上述的段落分析之后,相信同學們在文章的把握上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但肯定還存在著一些疑問,那么,下面我們花幾分鐘的時間來討論一下同學們的疑問。學生提問如下:父親創(chuàng)業(yè)為什么這么艱苦?結尾處寫父親很少踏出臺階,偶爾出去一趟,為什么回來也總顯得若有所失?
2.針對學生所提問題,教師釋疑
創(chuàng)業(yè)的艱苦主要是因為父親家庭的貧苦,但歸根究底是當時社會條件差,普遍勞動人民的貧苦。小說深沉的呼喚著時代的進步,期望先進的生產力改變農村落后的面貌,結束老牛拉車的日子;父親是典型的勞動人民,從小到大都是在勞動中度過,對他們的精神世界來說,勞動是精神寄托,有了勞動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而父親在建成新屋之后,失去了健康,無法再進行勞動,所以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價值,一日不干活也就感到若有所失。
1.課堂過渡
既然大家的大部分疑問已經解決,那么讓我們對今天的所學習的這篇小說《臺階》做一個課堂總結。
2.以寄語結束全文
關于小說結尾,當初我的確沒有把它當作悲劇來處理。在中國鄉(xiāng)村,一個父親的使命也就那么多,或造一間屋或為子女成家立業(yè),然后他就迅速地衰老,再也不被人關注。我只是為他們最終的命運而惋惜,這幾乎是鄉(xiāng)村農民最真實的一個結局?!钌?節(jié)選自作者李祥森給編者尤志心的信)
在此次《臺階》的教學過程中,筆者采用了平等教學的教育理念,通過引導教學兼用多媒體輔助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信息技術在本次教學和學習中,對于教學的情景設置及知識結構構建具有潛在的優(yōu)勢,它給予學生接觸和理解課本上知識更多的可能性,使學生的學習與理解不是停留在文字和想象中,而是使文章內容變得具體真實可見,大大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教學重點,適度的教學拓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此外,在教學實踐中,筆者還采用了引導探究法,對學生提問及回答的評價,多采用鼓勵的方法,并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上進行思維的拓展,進一步完善他們的閱讀思考的體系。不僅如此,學生在通過學習掌握小說內容的過程中,學會了分析主人公的性格和品質,學會了作者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