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先標
(福建省南靖一中,福建 南靖363600)
中國是詩的國度,中國古典詩歌是中國主流文化的重要載體。誦讀鑒賞中國古典詩歌,對于繼承和弘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塑造青少年的靈魂,追求崇高的人格理想和人生境界,提升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都是不可或缺的。圣哲先賢,仁人志士,他們詩篇的格調和神韻,他們的人格理想,他們的人生境界,他們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熏陶著我們,感染著我們,不知不覺地融入我們的血脈和魂魄,人文素養(yǎng)逐漸提升,使我們逐漸成為既有本土情懷,又有國際視野的高智商、高情感、高品位的現(xiàn)代人。
然而,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的中學生整天面對的是“做不完的題,考不完的試”,大量的、重復性低水平訓練,占據(jù)了課內(nèi)課外的時間,他們失去了玩的權利,失去了童趣,沒有時間思考,沒有時間選擇閱讀經(jīng)典。在中小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中國古典詩歌的教育嚴重缺失。當前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喜歡詩歌,他們對古典詩歌的語言解讀困難,不能準確理解詩歌內(nèi)容,不了解表現(xiàn)手法,體會不出詩中隱含的思想感情。鑒賞詩歌也找不到恰當?shù)姆椒?,結果或者是凌亂的簡單背誦,不求甚解,或者是一頭霧水,不知所學。長此下去,逐漸失去了對詩歌這種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熱情。即使是為了應付高考設的“詩歌鑒賞”專題,也是急功近利,老師肢解灌輸,學生生吞活剝,做題應試,與感悟鑒賞相距十萬八千里!強化中學生中國古典詩歌教育刻不容緩。
如何強化中學生中國古典詩歌教育?教師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找到路徑,并帶著他們上路,進而引導他們學會尋找和開辟路徑。面對新的教材、新的要求,我們別無選擇。我們只能多方學習,潛心鉆研,刻苦實踐,努力探究,以期找到行之有效的古詩詞鑒賞方法,順利完成古詩詞鑒賞的教學任務。發(fā)掘中國古典詩歌蘊含的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吸收中繼承,在傳承中創(chuàng)新,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讀詩、背詩。“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庇浾b優(yōu)秀的中國古典詩歌,既有利于“立人”,又有利于“學文”。程千帆先生說“背誦名篇,非常重要,這種方法看似笨拙,實巧妙。它可以使古典作品中的形象、意境、風格、節(jié)奏等都銘刻在自己的腦海中,一輩子也磨洗不掉。因此才有可能由于對他們非常熟悉而懂得非常深透”。讀什么樣的詩,背什么樣的詩?
要把中國古典詩歌教育落到實處,必須提供一些適合中學生閱讀的經(jīng)典性的按題材分類的詩作,引導學生誦讀、積累、感悟,同時還要授之以漁,引導學生與詩歌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與自己對話,感悟,品味。通過閱讀量的積累,掌握方法,學會鑒賞,學會評析,構建古典詩歌鑒賞評析模式,進而創(chuàng)造性地解讀詩歌意蘊。
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分類教學法。分類教學就是依據(jù)詩歌的不同內(nèi)容、題材、風格或形式進行歸類的聯(lián)系或對比學習。
教育學家布魯納告訴我們:“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進構造得很好的模型里,否則很快就會忘記?!薄皩W得的知識如果沒有完滿的結構把它聯(lián)系在一起,那是一種多半會被遺忘的知識。一串不連貫的論據(jù)在記憶中僅有短暫得可憐的壽命。”布魯納指出:“要幫助學生了解那些看起來似乎無關的新的事實是相互關聯(lián)的,而且與他已有的知識也是有關的?!?/p>
分類,正是提供了這樣一個“完滿的結構”,它將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新學的詩歌和過去學過的詩句是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的,而這些聯(lián)系正是將它們牢牢地“捆綁”在記憶中的一根根“絲帶”。
所以我們在進行一首詩歌的教學時,不能“就詩論詩”地單講一首詩歌,而應該按照一定的“分類”進行廣泛的聯(lián)系和對比。在這樣的聯(lián)系和對比中,詩歌的思想內(nèi)涵、寫作手法、風格特點就會明朗起來。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大量接觸古典詩歌優(yōu)秀作品,必將使其在學習活動中感受到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熏陶。古典詩歌優(yōu)秀作品按題材內(nèi)容分類:
第一類“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水田園詩,按時間先后的順序編排,重點介紹以王、孟為代表的盛唐山水田園詩派,上承陶、謝開創(chuàng)的田園詩派和山水詩派,下啟中晚唐山水田園詩乃至宋、元山水田園詞曲,從縱的方面彰顯山水田園詩發(fā)展的脈絡。
第二類“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托物言志詩,按吟詠的不同對象分類編排:鷓鴣、鴛鴦、雁、燕、馬、鼠、蟬、柳、梅、楊花、菊花、芭蕉、草、月等,同一個意象,不同的作者賦予的意蘊是不同的。
第三類“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邊塞征戰(zhàn)詩,根據(jù)邊塞征戰(zhàn)的思想內(nèi)容,按照以下順序編排:渴望建功立業(yè)、效命疆場、以身許國;塞外生活的艱辛,久戍邊塞將士的懷鄉(xiāng)思親;連年征戰(zhàn)的慘烈,反對不義戰(zhàn)爭,表達厭戰(zhàn)情緒;邊將疏于戒備,諷刺朝廷將非其人;希望化干戈為玉帛,表達各民族和睦相處的美好愿望。
第四類“詠千古興亡多少事?不盡長江滾滾流”——史懷古詩,按吟詠的不同對象分類編排:春秋吳國(吳王、西施、越王)、息夫人、王昭君(毛延壽)、項羽、賈誼、諸葛亮、赤壁、金陵、驪山、潼關等。同一對象,既選體現(xiàn)傳統(tǒng)觀點的詩作,更注重選那些標新立異的翻案之作。
第五類“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友情送別詩,根據(jù)作者抒發(fā)的思想感情的不同,按凄清感傷之別、清新樂觀之別和滲透身世際遇之別等順序編排。
第六類“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羈旅行役,先分兩大類:游子羈愁歸思和閨中思婦的幽怨之情。游子之思又有正面寫羈愁歸思和從對方落筆之分。從表達的情感來說,又有漂泊哀傷、思念故園親人與表達自己曠達、豪放、孤傲不群乃至對人生、對宇宙的探究思考之別。
這樣安排,一方面讓同學們了解詩歌題材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另一方面便于求同辨異,比較分析,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每類詩歌三個步驟進行鑒賞指導。
首先概述此類詩內(nèi)容指要。概述此類詩的思想內(nèi)容、藝術特征及鑒賞評析要點。
其次鑒賞評析示例。逐首賞析,先“明詩意”,再精選名家的鑒賞文字,或側重于意蘊,或側重于藝術手法的總結點評。每首詩都有簡要注釋,便于自主鑒賞評析。
再者鑒賞評析實踐。從近幾年全國高考試題中精選典型題例,把從示例中學到的方法運用于詩歌鑒賞實踐,鞏固提高,學以致用。既利于主體詩歌鑒賞評析模式的構建,提高詩歌賞析水平,又對高考應試大有裨益。
如上所述,這樣解讀古詩詞實在是一種最可行的方法。我們從高一開始,利用課堂教學和課外興趣活動時間,不斷進行看似零碎而實質系統(tǒng)化的教學指導,讓大家邊比較,邊摸索規(guī)律,果然收到預期效果,簡而言之,主要有以下幾點:
1.通過適當引導,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他們以前認為古詩詞只要背誦,對詩意不大理會,一看到古詩詞鑒賞題就叫苦,多數(shù)人常??瞻祝F(xiàn)在有了方法,經(jīng)過實驗,他們嘗到了甜頭,有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使古詩詞鑒賞教學變得順利多了。
2.經(jīng)過反復歸類比較,使一般認真學習的同學基本掌握了解讀古詩詞的方法,使他們對試卷中的古詩詞鑒賞題不再畏難,而能得心應手、應付裕如。通過大量分類古典詩歌的探究,學生學習掌握古典詩歌基本閱讀鑒賞方法,提高審美情趣,培養(yǎng)審美感知、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文化品位。
3.有人還因為掌握了方法愛上了古詩詞,他們以前覺得古詩詞讀來朗朗上口,就像唱歌,對內(nèi)容是不大理解的,現(xiàn)在通過解讀,使他們看到了五彩繽紛的詩的王國,而且他們可以自由漫步其中,這使他們由衷地喜悅。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彼麄兡軓膶W習中獲得快樂,這正是我們的愿望,也是新課程的目標要求。
[1]陳琦.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師大出版社,2007.
[2]程千帆.宋詩精選[M].江西古籍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