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海民
(寧城縣八里罕中學,內蒙古 赤峰024200)
近年來高考對文言虛詞的考查集中在《考試大綱》規(guī)定的18個常見文言虛詞,即: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虛詞大多有多種用法,形成虛詞的應用能力,要靠平日的日積月累。對文言虛詞常見用法的把握,還必須與教材的典型例句結合起來,即把虛詞用法規(guī)則放入典型例句中去闡釋,鞏固在典型例句中。利用學生熟悉的例句,有利于學生對虛詞用法的記憶歸納,提高復習效率。下面以“而”字用法復習為例,談談操作方法:
1.“而”字做連詞,可連接詞、短語和分句,常見的可表示并列、遞進、承接、假設、因果、修飾、轉折、目的等8種關系。體現(xiàn)“而”字做連詞用法最多的篇目是《勸學》,里面帶“而”字的語句達15處之多。對這些帶“而”字的語句進行分析,歸類如下:
(1)表示并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和”“與”。
例句:蟹六跪而二螯(荀子《勸學》)
譯文:蟹有六條腿和兩只蟹鉗。
(2)表轉折關系,可譯為“但是”“卻”“可是”
例句: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勸學》)
譯文:冰(這種東西),是由水凝凍而成,但是(它的溫度)比水(更)低。
(3)表遞進關系??勺g為“并且”“而且”。
例句: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荀子《勸學》)
譯文:君子(能)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檢查、省察自己。
(4)表修飾關系,即聯(lián)系狀語和中心語,可不譯。
例句:順風而呼(荀子《勸學》)
譯文:順著風向呼喊。
(5)表因果關系,相當于“因而”“那么”
例句: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荀子《勸學》)
譯文:積累善行養(yǎng)成(高尚的)品德,那么(極高境界的)精神和智慧(就)自然會獲得。圣人那種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備了。
(6)表假設關系,可譯為“如果”“假如”
例句: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譯文:如果刻了一會兒就停下來,朽爛的木頭也不能刻斷,如果刻個不停,金屬和石頭也能雕刻成功。
通過以上歸納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而”字做連詞,在這篇課文中用法達六處之多,這些例句記住了,分析透了,“而”字做連詞的基本用法也就掌握了。
復習完《勸學》,基本掌握了“而”做連詞時表并列關系、遞進關系等六種用法?!岸弊肿鲞B詞時還可表示承接關系和目的關系,可借助教材其他篇目進行補充。
(7)表順承關系,可譯為“就”“接著”
例句: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韓愈《師說》)
譯文:人都不是一出生就知道知識的,誰能沒有疑惑呢。
(8)表目的關系,可譯為“來”“以便”
例句: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
譯文:給官吏百姓編造名冊,封存官府倉庫的財產,以等待項王的到來。
2.“而”字做代詞,同“乃”“爾”。用作第二人稱代詞,相當于“你”“你的”
例句:某所,而母立于茲。(歸有光《項脊軒志》)
譯文:這個地方,是你母親曾經站立的地方。
3.“而”字做語氣助詞,有時用在句中起舒緩語氣的作用,不譯。
例句: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譯文:世俗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再駕車出去又有何求。
4.“而”字用法同“能”,才能。
例句:而能征一國者。(莊子《逍遙游》)
譯文:能力使一國的人信任的人。
5.“而”字的固定搭配
【而已】用在句末,相當于“罷了”
例句: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莊子《逍遙游》)
譯文:我迅速地飛起,遇到榆樹、檀樹等就停下來,有時如果飛不上去,就掉在地上罷了。
【然而】用在句首,相當于“這樣卻”
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寡人之于國也》)
譯文:這樣不能統(tǒng)一天下稱王,是不曾有的事。
【既而】不久,一會兒。
例句:既而兒醒,大啼。(林嗣環(huán)《口技》)
譯文:過了一會兒,兒子醒了,大聲啼哭。
【而況】相當于“何況”,表反問語氣。
例句: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諫太宗十思疏》)
譯文:我雖然愚笨,但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明智的人呢。
總之,文言虛詞的復習備考要緊緊依托教材典型篇目,熟記課本中常見文言虛詞的多個義項和文言虛詞的基本用法,注意同一虛詞在不同例句中的比較。課外練習時,要學會借助上下文語境進行辨析,既要考慮到上下文的語義,整個句子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系,也要考慮到虛詞在句子中的位置或充當?shù)恼Z法成分。這樣,課內識記鞏固與課外練習相結合,文言虛詞復習的時效性定會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