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梅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賽罕區(qū)中專路辦事處防保站,呼和浩特010020)
心理護理糖尿病患者的15例
張玲梅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賽罕區(qū)中專路辦事處防保站,呼和浩特010020)
目的 探討糖尿病人心理護理的重要性。方法 回顧分析我院糖尿病???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0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針對其心理特點采取相對應的心理護理措施。結果 30例糖尿病患者通過心理護理指導后,心理障礙得到了改善。結論 心理護理對糖尿病患者的治療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樹立了占勝疾病的信心,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糖尿??;心理;護理
生活的提高,生活壓力增大及飲食結構的復雜化,糖尿病已成為繼腫瘤和心血管疾病的大非傳染性疾病,糖尿病患者每天都在增加,糖尿病尚無治愈的方法,只能預防和控制,所以對人類的存活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由于患者對所患疾病缺乏一定的了解,擔心血糖控制不佳、害怕并發(fā)癥、恐懼胰島素注射等,進而引發(fā)焦躁、恐懼、拒絕治療等心理問題。給治療和康復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心理護理顯得非常重要。針對我院糖尿病專科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0例糖尿病患者,實施規(guī)范的心理護理措施,心理護理可有效緩解病人的抑郁和焦慮,減少了糖尿病并發(fā)癥,獲得了令人滿意的療效。本文針對這種情況進行了臨床護理研究,特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糖尿病???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19例,女11例;患者年齡20~75歲,平均 (42.5±10.5)歲。糖尿病病程3~18年不等。將全部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為進行心理健康護理的觀察組和未進行心理健康護理的對照組。每組15人,經過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患者的病情、年齡、原始心理狀態(tài)等都沒有明顯差異,P>0.01無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有臨床對比分析意義。
1.2 護理方法
1.2.1 心理護理目標 在臨床護理觀察及交談中發(fā)現糖尿病患者心理負擔過重,對醫(yī)院環(huán)境陌生,對治療效果等情況不了解,認為自己得了不治之癥,常常會產生疑惑、憂慮、抑郁、悲觀失望等心理活動,家庭成員缺乏基本醫(yī)療常識、不能安慰幫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控制飲食,不按時服藥,起居無規(guī)律,加重了病情。人在不良情緒時,腦會刺激身體大量分泌一些拮抗胰島素分泌的激素。人的胰島素不足,血糖就會升高。嚴重時會導致酮癥酸中毒。
滿足患者需要:調整患者角色向患者講述消極心理對病情的危害,了解自己的病情,知道糖尿病并不可怕,要聽從醫(yī)囑,使其能積極配合治療工作。患者進入生病角色后,與原健康角色發(fā)生沖突,生病后仍想繼續(xù)原來的工作,護理人員應及時予以調整角色行為疏導,以利于康復。當疾病轉入恢復期,讓患者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增強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感,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盡快恢復其社會角色。
穩(wěn)定患者情緒 實施護理計劃:糖尿病患者的情緒不穩(wěn)定,性格內向、情緒波動、優(yōu)柔寡斷等。長期的治療效果不顯著,懷疑醫(yī)生診斷有誤,否認自己患病,拒絕接受治療,導致患者心情郁郁寡歡,加重了病情。護理人員要盡快解除患者的心理憂慮,確定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需求,根據患者情況和家屬共同建立教育目標,選擇教育方法,協(xié)同實施教育計劃。使患者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穩(wěn)定情緒,以最佳心理狀態(tài)接受治療[1]。
1.2.2 心理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健康教育方法。實驗組進行了全面地心理健康護理,分別由專門的護士進行心理健康宣傳和護理。制定并執(zhí)行系統(tǒng)心理護理措施。
和諧護患關系:尊重患者,平等相處,多方了解患者的需要、動機、個性和行為習慣,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患者意識到周圍的人對他很尊重,在治療過程中心情愉快,積極配合,消除恐懼,樂觀向上。把病人當做自己的親人細心照顧,以尊重贏得信任。運用溝通技巧進行溝通協(xié)調,有利于患者好心態(tài)養(yǎng)成,使病情得到很好地控制,減輕患者痛苦,使其積極樂觀的配合治療。
加強健康教育:針對患者心理實施健康宣教,向患者講解糖尿病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控制飲食、禁止飽餐、戒煙戒酒,以免加重病情。指導患者科學用藥,增強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對患者提出的問題和看法,要認真傾聽,不要立即評論,更不要表現出漠不關心,應盡量創(chuàng)造出一種輕松的氛圍[2]。
1.2.3 隨訪 全部患者均進行了治療隨訪,隨訪方式以電話隨訪和實地隨訪相結合。隨訪時間為3個月~1年,平均隨訪時間為6.25±1.25個月。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了SPSS 13.0軟件進行分析,對比資料用具體數值和百分比進行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和觀察組的心理問題對比結果是十分明顯的,護理后的觀察組進行了系統(tǒng)的心理健康護理使得患者的心理情況明顯好轉,重新有了較高的生活滿意程度,兩組有明顯的對比差異。兩組有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心理健康護理對血糖值的控制也十分有效果。
糖尿病是慢性的終身性的疾病,它的治療將伴隨病人的終身。對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疏導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定要有耐心,切不可半途而廢。護士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積極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幫助患者獲得最適宜的身心狀態(tài)。通過語言、表情、姿勢及行為解決患者的心理問題,滿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學會放松,保持心情愉快,早日恢復健康。
心理護理對糖尿病患者的治療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樹立了占勝疾病的信心,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1]李委.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護理對策[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13):101.
[2]朱云燕.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點及護理[J].甘肅中醫(yī),2010(07):60-61.
doo:10.3969/j.issn.1672-2779.2014.08.084
1672-2779(2014)-08-0001-02
楊 杰 本文校對:翟 偉
2013-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