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巖,劉 寶
(安徽醫(y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yī)院急診內(nèi)科,合肥 230000)
百草枯是一種高毒性吡啶類除草劑,屬于有機氮雜環(huán)類化合物,百草枯對人畜有較強毒性,如皮膚接觸、呼吸道吸入及口服均可造成急性中毒,人口服20%百草枯約5~15mL即可導致死亡[1]。國內(nèi)報道口服中毒,病死率為85%~95%[2]。迄今,百草枯中毒尚無特效解毒劑,也無明確有效的治療方案。因此判斷急性百草枯中毒的預后對于病情發(fā)展的估計及治療方案的確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研究通過對53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年齡、中毒劑量、入院時間、百草枯血藥濃度、WBC、血肌酐(SCr)、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T)8項相關(guān)因素分析,為此類患者的早期預后評估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安徽醫(y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yī)院急救中心急診內(nèi)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間共收治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53例,其中,男16例,女37例,年齡15~67歲,平均(34.6±14.7)歲??诜俨菘葜卸?0例,均為經(jīng)口服用20%的百草枯溶液中毒患者,口服量為2~200mL。皮膚接觸中毒3例,排除合并其他藥物中毒、創(chuàng)傷和其他急性病發(fā)作者。到本院就診時間為1~14d。由于百草枯中毒的特殊毒代動力學及毒理機制,目前,臨床上還暫時沒有百草枯中毒的分期及分型方法。一般根據(jù)服毒量、血毒檢濃度、臨床癥狀分型,按文獻[3]:(1)輕型,攝入或者皮膚接觸百草枯的量小于20mg/kg,僅出現(xiàn)消化道癥狀或者皮膚潰破,多數(shù)患者能夠完全恢復;(2)中至重型,攝入百草枯的量達到20~40mg/kg,部分患者可存活,但期間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肝、腎功能,肺功能損害,部分患者在2~3周內(nèi)死于肺功能衰竭;(3)暴發(fā)型,攝入百草枯的量超過40mg/kg,一般l~4d內(nèi)死于多臟器功能衰竭。根據(jù)以上分型,本研究中輕型患者13例,中重型患者36例,暴發(fā)型患者4例。其中,有33例患者經(jīng)同意在入院3h內(nèi)行血液灌流聯(lián)合血液透析治療。隨訪3年死亡16例,存活37例。本研究符合醫(yī)學倫理學標準,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治療獲得患者家屬知情同意。
1.2 救治方法 對輕型口服中毒者及時洗胃,小劑量使用甲潑尼龍40~80mg靜脈滴注,每日2次,最好給予血液灌流。3例皮膚接觸中毒患者主要是局部清洗及預防感染。中重型及暴發(fā)型中毒的患者給予綜合治療:(1)減少吸收和促進排出百草枯:盡早用清水或2%碳酸氫鈉進行洗胃,洗胃結(jié)束后用泥漿水(白陶土)或藥用炭或蒙脫石散胃管內(nèi)注入,吸附胃腸道內(nèi)尚未吸收的百草枯。在上述處理基礎(chǔ)上可給予甘露醇或硫酸鎂口服導瀉,用淡肥皂水灌腸,直至排出無綠色糞便為止。入院后盡早行血液凈化,包括血液灌流聯(lián)合血液透析、強化血液灌流[4]。(2)促進炎癥緩解和減少炎細胞浸潤,甲潑尼龍、烏司他丁可明顯抑制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血清炎癥細胞因子TNF-α、IL-1p、IL-2的釋放,具有抗炎作用,從而減少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的發(fā)生,降低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的病死率[5]。(3)免疫抑制劑:環(huán)磷酰胺能夠抑制體液和細胞免疫,降低百草枯中毒產(chǎn)生的炎癥反應強度,從而減輕肺纖維化。一般采取靜脈滴注,每日0.6g,連用5~7d。(4)抗氧自由基的應用:維生素E、維生素C、還原型谷胱甘肽、依達拉奉等均可以通過清除氧自由基,抑制過氧化脂質(zhì)的生成,從而達到阻斷肺纖維化進程。(5)中藥的應用:研究證實血必凈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銀杏葉提取物、原花青素、黃芩甙、丹參注射液和生脈注射液、貫葉連翹提取物、大黃等對均有保護百草枯急性中毒重要臟器損傷的作用[6-7]。(6)其他治療:拮抗劑普萘洛爾、維生素 B1、非甾體抗炎藥水楊酸鈉等,同時對癥支持治療。
表1 死亡組與存活組臨床生化檢驗結(jié)果的比較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入院后1h,病情好轉(zhuǎn)或者發(fā)生變化時隨時采血,觀察年齡、中毒劑量、入院時間,百草枯血藥濃度、WBC、SCr、ALT、AST與患者病死率的關(guān)系。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非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中位數(shù)(M)和四分位數(shù)表示,組間比較采用非參數(shù)秩和檢驗。對入選的變量進行單因素分析,將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再進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生化檢驗結(jié)果 53例患者中,37例存活,16例死亡,病死率為30.2%。生存組年齡、中毒劑量、入院時間與死亡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生存組百草枯血藥濃度、WBC、SCr、ALT、AST與死亡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單因素分析 將年齡、中毒劑量、入院時間、百草枯血藥濃度、WBC、SCr、ALT、AST等指標進行單因素分析,WBC、SCr、ALT、AST是百草枯病死率的危險因素,見表2。分析發(fā)現(xiàn),WBC每增多1×109L-1會導致病死率提高24.3%,ALT每增多1U/L會導致病死率提高2.6%,AST每增多1U/L會導致病死率提高8.6%,SCr每增多1μmol/L會導致病死率提高0.9%。
表2 百草枯中毒相關(guān)危險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2.3 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歸分析 將單因素分析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WBC、SCr、ALT、AST進行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逐步回歸篩選變量,以α=0.05為顯著性水平,發(fā)現(xiàn)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百草枯1962年開始應用于農(nóng)業(yè)除草,從此逐漸出現(xiàn)百草枯中毒的病例報告,因其病死率高,治療效果差,對其中毒機制及治療方案的研究漸成熱點。百草枯進入人體后,對肺臟、肝臟、皮膚、腎臟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但主要聚集在肺部,引起以肺通透性改變?yōu)樘卣鞯募毙苑螕p傷,多數(shù)患者最終因肺纖維化引起呼吸衰竭而死亡[8]。百草枯中毒引起的肺損傷的機制主要有以下幾種學說:氧自由基學說、線粒體損失學說、酶失衡學說,其中,以氧自由基學說最為重要,為百草枯中毒的診治提供基本的理論基礎(chǔ)[9]。因其機制復雜且不完全清楚,目前,無特效解毒藥,對百草枯的療效多不佳[10]。
在臨床上,年齡并不是判斷預后的重要因素,因此,也不是判斷急性百草枯中毒預后的敏感指標?;颊哳A后與中毒劑量有關(guān),一般來說根據(jù)百草枯攝入劑量的不同,引發(fā)不同的臨床癥狀和結(jié)局,百草枯超大劑量中毒者可在短期內(nèi)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中、重型中毒者如能渡過急性期,以后則出現(xiàn)不可逆肺纖維化,后期多死于肺功能衰竭[11]。但因服毒自殺者情緒比較激動,而家屬情急之下很難判斷具體中毒劑量,醫(yī)師只是根據(jù)患者的口述,而患者通常服用一口或數(shù)口,口腔容量的大小受諸多因素影響,如性別、年齡、身高、體質(zhì)量、情緒,甚至毒物的口感也可影響服毒量,而服毒后患者多有惡心、嘔吐,殘留在患者體內(nèi)的毒物受患者服毒時胃內(nèi)容物的影響也較大,搜集資料的偏差較大,故中毒劑量對判斷病情及預后不準確性增加,而且中毒量超過一定劑量后,再增加中毒劑量,與病死率無關(guān)。百草枯進入體內(nèi)吸收入血后,約在服毒后60~90min達到高峰,之后開始迅速下降[12],因此,患者入院時間的早晚應該是預后的重要因素,如果早期應用血液灌流等手段清除毒物,能夠顯著延長患者生存時間及存活率,尤其是早期尚未出現(xiàn)腎衰竭時[13],但由于本例中大部分患者入院時間超過24h,故入院時間并不能反映預后。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有學者提出血百草枯濃度與患者預后有關(guān)[14]。也有學者認為,使用血百草枯濃度判斷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預后時,對死于百草枯中毒的患者是很合理的,但是其靈敏度不如特異度準確,即對于可存活下來的患者判斷其預后的靈敏度不夠準確。而且由于毒代動力學的個體差異性,血毒檢結(jié)果也有很大的差異,加以檢測方法復雜,故以血百草枯濃度制定分型標準在臨床中應用受限。WBC水平的升高與百草枯中毒病情嚴重性相關(guān),可能由于百草枯中毒時刺激大量的中性粒細胞產(chǎn)生氧化物,單核巨噬細胞釋放細胞因子來參加炎性反應,使得WBC反應性增高以及可能同時伴有感染引起,但尚缺少大樣本的對照研究?;颊哳A后與肝腎功能存在密切聯(lián)系這一結(jié)果不難理解,超大劑量中毒者可在短期內(nèi)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能由于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樣本數(shù)量相對較小,而且其中中、重型偏少,在統(tǒng)計過程中會使統(tǒng)計力度減弱。
多項研究證明,百草枯中毒患者預后受多種因素影響。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WBC、SCr、ALT、AST是影響百草枯中毒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國內(nèi)還有報道百草枯中毒胸部CT影像表現(xiàn)及血氧分壓與臨床轉(zhuǎn)歸關(guān)系密切,但目前仍無確切依據(jù)論證百草枯中毒的最危險因素。對于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救治來說,在中毒早期對病情進行及時而正確的評估,采取盡早、盡快和綜合的治療措施仍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1]Hart TB.Pamum-a review of safety in aieultural and horticulturall[J].Hum Toxicol,1987,6(1):13-18.
[2]俞森洋.SIRS,sepsis,嚴重sepsis和 MODS的診斷標準[J].臨床肺科雜志,2009,14(1):1-2.
[3]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毒控制中心.百草枯中毒診斷、急救和處理[J].中國臨床醫(yī)生,2005,33(7):17-19.
[4]劉冰.強化血液灌注救治百草枯中毒療效分析[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04,16(7):420-421.
[5]陳安寶.烏司他丁對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炎癥因子的影響[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2009,21(6):375-377.
[6]劉建輝,馬玉騰,石漢文,等.百草枯中毒大鼠急性肺損傷時黃芩甙對肺組織中血紅素氧合酶-1表達的影響[J].中華勞動衛(wèi)生職業(yè)病雜志,2006,24(6):337-340.
[7]劉芙蓉,佟飛,田英平,等.大黃對百草枯中毒大鼠急性肺損傷保護作用的研究[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08,21(9):924-928.
[8]杜宇,何慶.紅霉素經(jīng)環(huán)磷酸腺苷途徑改善百草枯處理的血管內(nèi)皮細胞通透性機制研究[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09,21(6):668-671.
[9]李海軍.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研究和治療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2,18(2):264-266.
[10]聶時南.百草枯中毒及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09,22(10):1009-1011.
[11]OiniB-Oliveira RJ,DriVe JA,Sanchez-Navarro A,et al.Parac81n8of lung toxicity,clinical feamres,and trealment[J].Crlt Rev Toxicol,2008,38(1):13-21.
[12]Patial RK.Acute fatal paraquat poisoning[J].J Assoc PhysiciansIndia,2003,51:88-89.
[13]Editorial.Cyelophoqahamide forraq1ing[J].Lancet,1986,8503(2):375-376.
[14]姜凱麗.百草枯中毒患者預后早期判斷指標的研究[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yī)學雜志,2010,5(7):617-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