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
1大豆低產(chǎn)的生理特點
1.1大豆籽粒蛋白質含量為40 %,脂肪20 %,碳水化合物為35 %。而玉米相應的含量分別為10 %、4 %、84 %。每形成100 kg大豆籽粒所消耗和貯藏的能量為3647.69 kJ,而形成100 kg玉米所消耗和貯藏的能量為1685.98 kJ,這是大豆比玉米低產(chǎn)的重要原因之一。
1.2大豆植株光合積累少而呼吸消耗多。光合強度(即光合能力)、光合面積(葉面積)、光合時間(主要指生育期長短),呼吸消耗、經(jīng)濟系數(shù)等5個因素決定了大豆產(chǎn)量的高低。大豆與玉米比較,光合強度低,呼吸消耗多。大豆凈光合強度為18.0~32.3 mg C02/dm2·h,而玉米凈光合強度則達到了51.0~58.5 mg CO2/dm2·h。
1.3大豆田的光能利用率不高。大豆植株較玉米矮,葉片呈水平分布,在封壟之后,除頂部葉片光照較好外,中下部葉片由于遮蔭,其光照條件較差。而玉米則植株高大,每層葉片都可以接受陽光,中下部也較好。而且大豆的光飽合點又低,一般在0.3 %(C02濃度)時的光飽和點為2.1萬Lx。而玉米的光飽合點高達10萬Lx。說明夏秋中午,大豆不能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而玉米則可以。
2大豆產(chǎn)量的構成因素
大豆產(chǎn)量:株數(shù)*每株莢數(shù)*每莢粒數(shù)*每粒重量。只有每個因素都增長且互相協(xié)調時,乘積才會增大。而株數(shù)與每株莢數(shù)是相反方向的,就高產(chǎn)田而言,株數(shù)容易達到,且每株莢數(shù)、每粒重量受品種影響一般變化不大,粒重受水分影響大一些,但相對于莢數(shù)而言變動還是小的。幾個因素中.莢數(shù)變化最大,是決定大豆產(chǎn)量的主導因素,增加單株莢數(shù)是栽培的主要攻關目標。據(jù)研究.單株莢數(shù)主要是受主莖節(jié)數(shù)的影響,主莖節(jié)數(shù)由栽培條件和品種共同決定。選擇高產(chǎn)品種的主要性狀是單株莢數(shù),栽培條件主要是水肥條件和密度大小,群體發(fā)育狀況與受光條件關系很大。在相同的密度條件下,不同的田間排列對大豆光照條件是不同的,其產(chǎn)量差異也明顯,所以等距勻播人工手間苗是增產(chǎn)的有效措施。
3高產(chǎn)栽培技術
3.1合理輪作合理輪作是大豆高產(chǎn)的基礎。大豆最好的前茬是有施肥基礎的玉米,施肥較多,管理精細,雜草較少。同時,麥茬一般多實行秋翻整地,耕作時間較早,造成了很好的生育條件,有利于大豆的生長和發(fā)育。
3.2選種培育和選用適應性廣、抗逆性和抗病能力強、純度高、不帶病蟲害的大豆品種,保證為種子發(fā)芽率在90 %以上、光合效率高、葉片透光高、株型收斂的多花多莢高產(chǎn)良種。播前進行種子篩選和晾曬。選種時要選粒大飽滿、純度高、不帶病蟲害的大豆種子。播種前做好種子處理工作。采用藥劑、根瘤菌拌種或種子包衣。藥劑拌種時,用50 %多菌靈按種子重量的0.4 %拌種,以防治根腐病。拌種隨拌隨播,處理后的種子不宜過夜。
3.3壯苗一般采用寬窄性條播,行距40 cm,株距12~14 cm。大豆出苗后進行查苗。對土壤墑情差、搶墑播種的,出現(xiàn)較大墊片面積的缺苗,要及時補水補籽。大豆3葉進行中耕滅茬,一般中耕2~3次,鋤深度不超過3 cm。大豆3~5葉時要進行間苗定苗,一般實行人工間苗,使大豆植株分布均勻。間苗時拔除弱苗、病苗、小苗和雜株,單株留苗,留壯苗、好苗.保證苗全、苗齊、苗均、苗壯。留苗密度早熟品種留苗 22.5萬~27.0萬株/hm2;晚熟品種留苗18.0萬~19.5萬株/hm2。
3.4施肥大豆施用有機肥作底肥,可增產(chǎn)10 %~20 %。一般地塊每畝施有機肥1500~2000 kg,瘠薄崗地可施2000~5000 kg。底肥的使用方法:平播大豆,在翻地前將有機肥均勻撤施地里,然后翻入土中。秋起垅地塊,播種前可破壟夾肥:沒有秋翻地原茬地,可于春季結合頂漿扣垅,將有機肥攄入垅溝深施。
用磷酸二銨做種肥,在瘠薄地決每畝施用12.5~15 kg。在中等肥力的平川漫岡地,每畝地10 kg:在肥沃地塊,每畝施5~5.5 kg。如用其它肥料做種肥時,要按純氮、磷、鉀的比例1∶2.5∶0.5計算。用化肥作種肥一定注意種、肥隔離,否則易引起燒苗,尤其是尿素作種肥,決不可與種子接觸。—般要求種肥深施,肥料施于種下4~5 cm處。
一般每畝追施尿素7.5~10 kg,可結合第二次中耕在垅側開溝5~8 cm,條施于溝內(nèi),然后趙土覆蓋,且忌將肥料揚施于地表,防止氮素揮發(fā)。
大豆葉面噴肥于大豆開花結莢期,每畝用尿素500 g,磷酸二氫鉀75 g,鉬酸銨10 g,加水25 kg兌水攪勻,用噴霧器進個十面噴灑1~2次。一般可增產(chǎn)5 %~10 %。
此外,根據(jù)大豆的田間生育狀況,還可以噴施一些激素,如矮壯素、亞硫酸氫鈉、三點苯甲酸、豐收寶等都是促進大豆高產(chǎn)的有效措施。
3.5病蟲害防治大豆銹病多發(fā)于高溫高濕的條件下,發(fā)病后用三唑酮 675 g/hm2對水1125 kg噴霧防治。危害大豆的害蟲種類很多,對產(chǎn)量和品質影響很大,要根據(jù)蟲害發(fā)生的情況及時噴藥防治。大豆食心蟲于8月中下旬危害,在8月中旬成蟲始盛期用敵敵畏熏殺是防止食心蟲的有效措施。花莢期防治豆莢螟,豆天蛾幼蟲,在3齡前用4.5 %氯氰菊酯375 mL/hm2加辛硫磷600 mL/hm2,對水450 t進行噴霧。■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