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德安
一位單身女搬到一新住處,發(fā)現(xiàn)新居室的隔壁是一戶窮鄰居,一個三十五六歲的寡婦與一個六七歲的小兒子相依為命。一天晚上,小區(qū)忽然停電,單身女只好自己點起一根蠟燭。沒一會兒,聽到有人敲門。開門一看,是隔壁鄰居的小男孩,小男孩茫然地問:“阿姨,你家有蠟燭嗎?”單身女以為小男孩是來討蠟燭的,擔心隔壁以后老來打擾她,便不耐煩地回了一句:“沒有!”正當她準備關門時,孩子露出笑容,從懷里掏出兩根蠟燭遞給單身女,說:“我媽怕你沒蠟燭摸黑難熬,讓我拿兩根來送給你?!眴紊砼D時內疚自責起來,情不自禁地將小男孩抱起來,緊緊摟在懷里。從此,單身女視這母子倆為自己的親人,時時體貼關心著他們。一次,母子倆都都患上了流感,高燒一連兩天未退,單身女親自打車帶其母子倆去醫(yī)院治療,并替其母子倆付了藥費,直陪伴到母子倆康復。
這個小故事雖然尋常無奇,但卻能發(fā)人思索起“與人為善”的人生境界來。人生就是這樣:你對別人多一份理解和寬容,以友善的態(tài)度對待別人,多為別人著想,常助人為樂,那你自己自然也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和幫助。與人為善是一種愛心體現(xiàn),也是一種人生智慧。有許多苦苦追求總也得不到的東西,憑著與人為善的心靈和品格助人竟會意想不到地獲得了。這正如常言所云:“授人玫瑰,手留余香?!鄙拼司褪巧拼约骸?/p>
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人明知彼此需要愛心的撫慰、真情的溫馨,但卻又常常用無端的猜測將滿腔的愛意和友情冰封在冷漠之中。其實,你怎么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么對待你。只要你能真正付出你的真誠和善良,就一定會贏得人與人之間的心靈共鳴,共同實現(xiàn)人生的美好愿望。
孟子早就說過:“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本哂羞@種美德,我們就會用善意的眼光看待生活,用善意的行為對待他人。別人有難時,扶他一把;別人危急時,挺身相助;別人煩惱時,為其排憂;別人成功時,為之祝賀。堅持與人為善,我們心中總會充滿著陽光,感受到人間的溫暖;堅持與人為善,我們心中總會噴涌著甘泉,流淌著人間的真情。
與人為善地付出,理應不圖任何回報。你所付出與人的,不必念念不忘;你所收獲于人的,應當銘記在心。人生在世,無論誰都應把善意植入心靈深處,讓它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與人為善者在和諧的人際關系中生存,必定少是非,多吉祥,有益于養(yǎng)生保健和安康幸福。但愿所有的朋友都能把與人為善與善待自己統(tǒng)一起來,讓生活過得美上加美。?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