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昭旭
中華民族文明建設和燦爛文化中即有著農(nóng)厚的家風家教家規(guī)等文化資源,他是約束家庭每個成員的人際關(guān)系、思想行為、立身處世的規(guī)范,進而是規(guī)范家庭和社會秩序的重要載體。
我出生在一個教師家庭里,父親是小學校長,母親是老黨員,老婦救會主任。我姊妹六個,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風家教教育。據(jù)父母講,我們這個家庭,是我祖父那代,從山西長治家掌村遷到山東朝城,我祖父只身一人到朝城,人生地不熟,從做小生意起一直發(fā)展到開私人錢莊,成功后在朝城購置房地產(chǎn),成家立業(yè),成就了我們這支家族??上胛易娓敢簧嵌嗝吹钠D辛和不易,所以我祖母從祖父的艱辛和不易中對家庭和子女要求甚嚴,尤其是勤勞節(jié)儉,不允許有任何的懶惰和浪費。據(jù)父母講,我祖母對我兩位伯父伯母,一個姑姑和我父母,從小必須學干家務,做飯、挑水、洗衣、打掃院落。不許偷懶,稍有不好,即會以家法懲處,輕者罰站罰跪,重者遭到責打。一家人都懼怕祖母的家法。
在節(jié)儉上,祖母從小就向他們灌輸“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钡牡览恚屗麄冎酪涣<Z食來之不易,不許浪費,一家人不準丟飯粒、剩菜根。他們最懼怕祖母拾飯粒、吃飯根,只要你吃飯掉飯粒、剩菜根,她準會撿起來吃掉,把剩菜根喝掉,但你準會挨一頓責打。從此,他姊妹四人,妯娌三人誰也不敢偷懶和浪費,看誰勤快,看誰節(jié)儉,從沒掉過飯粒,剩過飯根。
到我們這一代,姊妹六個,從小也是受到了父母的家庭教育,父母要求我們也很嚴,也是按祖母留傳下來的家風家教教育我們,要求我們。與祖母不同的是她對我們不用家法懲罰,而是言傳身教、以身垂范、嚴以律己,用人格魅力來教育、啟迪、影響我們。但越是這樣,我們越是從內(nèi)心懼怕,尤其是怕母親生氣,更怕母親掉淚。無形中,家教家風在我們姊妹六人心里扎根發(fā)芽,我們?nèi)巳斯?jié)儉樸素、艱苦奮斗,把節(jié)儉持家好家風傳承下來,我們秉持“節(jié)儉持家遠,孝和家興強”的家風,一生嚴格要求自己,養(yǎng)成了勤勞節(jié)儉的好作風,這對后來我崇慈尚善、孝親敬老、無私獻愛的作為無疑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和作用。所以我堅持“粒粒皆辛苦”的祖訓。家教,六十年如一日,從不掉一粒米、剩一口飯,做到凈碗凈盤,從不浪費。這種節(jié)儉家風的發(fā)揚光大,同樣影響到了我的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這不僅傳承了節(jié)儉作風,也光大了一個人的素質(zhì),凈化了人的心靈,成為了我們家的優(yōu)良家風,促進了家庭美德、個人道德,進而為社會風氣的好轉(zhuǎn)作出貢獻。因次我這個家庭連續(xù)獲全縣“五好文明家庭”、濮陽市“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榮譽稱號,我個人獲得“河南省十大孝老之星”、“2013年度河南好人上榜人物”、“濮陽市首屆道德模范”榮譽稱號。?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