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
第二屆中國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以“慈善,讓中國更美麗”為主題,并選擇了寓意吉祥美好的“蝴蝶”定為慈展會的吉祥物。
蝶在中國的文化中,富有詩意和哲理。它化蛹成蝶,過程的積累蛻變是何其重要;它雖柔美卻蘊涵力量,“蝴蝶效應”威力不凡。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贝壬剖巧鐣恳粋€公民成員道德水準的總成,其實就是一種“蝴蝶效應”:每一次慈善行為即使再平凡,每一個慈善投入即使再細微,聚沙成塔、積水成淵,積小而產生大威力,積小而生成社會大氣候,每一個“你”都是公益事業(yè)的發(fā)動力,每一個“我”都是慈善排行榜上的成員,這也是第二屆慈展會將“蝴蝶”確定為吉祥物的原因,旨在激起中國全民慈善的“蝴蝶效應”。因此,談慈善,我們都應該先談談自己。
還記得許久之前,有一次逛街的時候,碰見一個“坐在街角, 因為沒錢繳學費而行乞的男孩”??粗莻€可憐的小男孩,我心里非常難過,于是就滿懷同情之心,獻出了自己的一點心意;第二次又看到了這個人,給錢的時候,心里滿是無奈;第三次我開始疑惑;第四次, 我突然有些憤怒!我希望我是個善良的人, 但我確實變得疑心重重。后來我發(fā)現(xiàn)他幾乎一年到頭都在那, 根本就是在上班。我每天都上班, 他每天也上班, 我們都風雨無阻。
我分辨不出誰是真正需要幫助的,誰又是在欺騙大家的善心,我于是漸漸地變得“一毛不拔”。
但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加入了義工協(xié)會,還記得第一次參加的是一個義賣活動。那天患了感冒的我,吹了一天的風,但我還是過得很滿足,因為義賣的成果很好,好多善心人士捐了一些錢,而且東西賣得也不錯。以前成就感對我來說,只是看了一本書、教出了一個好學生,但那天的成就感完全不同。為幫助貧困兒童和孤寡老人,我也出了一份力。這種感覺我很喜歡,感覺自己不再那么的無用,我有了一份責任感,不管是對家人,對自己,還是對社會。我真的很想為他們出份力,以前只是心里想想、口頭說說,但現(xiàn)在我開始真正行動了。
一群互不相識的人聚在一起,擁有一個共同的理想,這就是同情的力量,這就是慈善的力量。盧梭說過:“同情是一種先于一切理性思考而存在的純粹自然的感動,它威力巨大,以至于連最敗壞的道德風俗也毀滅不了它。人們所能具有的一切社會美德正是從同情這種性質中產生出來的?!逼鋵?,除了對弱者、罪人或對整個人類所懷有的同情外,還有什么可以稱為仁慈、寬大和人道呢?
蝶的美麗如此不模式化,自然界的造物如此不拘一格,對慈善的投入為何要定義。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到:“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健全社會福利制度,支持發(fā)展慈善事業(yè)?!惫媾c慈善事業(yè)的投入大“可以成立慈善基金會”,小“可以舉手之勞地盡力而為”。慈善可以時尚,也可以低碳,可以商業(yè)化,也可以私密化,只要是實實在在的付出,能救助、幫助到需要的人、需要的群體,殊途同歸,哪種道路不可以嘗試呢??
本文作者系臺州市黃巖區(qū)澄江中學教師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