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談胡適的“導師情結”

    2014-08-07 12:36:29李超宇
    傳記文學 2014年7期
    關鍵詞:書單書目胡適

    李超宇

    談胡適的“導師情結”

    李超宇

    導師何為?

    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敝袊鴤鹘y(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對老師做出了這樣的要求,后來發(fā)展到書院教學,其山長已類似于今天所說的“導師”。而作為制度的導師制卻來源于西方,英國牛津大學是最早實行導師制的大學。后來,導師制逐漸成為西方各大學普遍實行的體制。

    要對“導師何為”這個問題做一個大致的回答,那么便是“開書單、解疑難、談經驗”,三項工作主要圍繞著學術研究和論文寫作展開。當然,與導師的會面也不一定像在制度章程中規(guī)定的那樣嚴肅死板,很多情況下,師生之間都形成了“亦師亦友”的關系。徐志摩在《吸煙與文化》一文中說:“牛津的秘密是它的導師制。導師的秘密,按利卡克教授說,是‘對準了他的徒弟們抽煙。’”“多少偉大的政治家,學者,詩人,藝術家,科學家,是這兩個學府的產兒——煙味兒給薰出來的。”胡適在哥倫比亞大學師從杜威,“每個月杜威夫人照例都要約集一批朋友以及他的學生們舉行一個家庭茶會……杜氏的學生們被邀參加他這個‘星期三下午家庭招待會’,都認為是最難得的機會?!?/p>

    接受過西方大學教育,并且從導師制中直接獲益的胡適當然對這一制度頗為傾心。“1924年,清華學校校長曹云祥向胡適請教如何創(chuàng)辦研究院。于是‘胡氏略仿昔日書院及英國大學制,為研究院繪一藍圖’?!庇纱耍覀兛梢宰鞒鲆韵峦茢啵何鞣酱髮W的導師制,本身就是胡適“導師情結”的源頭之一。當時,除了杜威之外,哥倫比亞大學許多著名教授的言論也對胡適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比如他在日記中抄寫了厄德諾教授這樣一句語錄:“要生活在深刻地影響別人!”

    近代中國的衰落和西方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這讓胡適痛切地意識到中國“事事不如人”。而西方的先進思想讓胡適找到了使中華復興的法寶。導師制,則讓胡適看到了提高國民素質的直接方法。然而在當時的中國,連大學都沒有幾所,何談導師?于是胡適就萌生了做“國人導師”的宏大理想:“蓋吾返觀國勢,每以為今日祖國事事需人,吾不可不周知博覽,以為他日為國人導師之預備?!碑斎?,他接下來說:“不知此謬想也。”但從他后來的實際行動看,他并沒有放棄做“國人導師”的理想。人在青少年時代經過深思熟慮立下的志愿,很容易形成一種“情結”,即使在人生路途中有過搖擺,但多數情況下是很難改變的。

    在后來的日記中,胡適還寫道:“適以為今日造因之道,首在樹人;樹人之道,端賴教育。故適近來別無奢望,但求歸國后能以一張苦口,一支禿筆,從事于社會教育,以為百年樹人之計:如是而已?!庇捎诤m要做的是“國人導師”、“從事于社會教育”,所以他在開書單、解疑難、談經驗時,與大學導師制度下與學生面對面的做法是有很大差異的。這三項工作在導師制度下本是為課程與論文寫作設計的,胡適擴大了受眾,充分發(fā)揮了三者的優(yōu)長,功效就遠不局限于此了。

    開書單

    《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是胡適開過的一份書單。他稱“并不為國學有根柢的人設想,只為普通青年人想得一點系統(tǒng)的國學知識的人設想”。并點出了書單的公開性:“這個書目不單是為私人用的,還可以供一切中小學校圖書館及地方公共圖書館之用?!?/p>

    開列書單亦有傳統(tǒng)可循,張之洞的《書目答問》就是當時最流行的一種。連并不喜歡開書單的魯迅先生也說過:“我以為倘要弄舊的呢,倒不如姑且靠著張之洞的《書目答問》去摸門徑去?!鼻迥┟癯?,因印刷出版業(yè)的發(fā)展,一位名人開列的書目會因此風行全國,這也是當時開書單形成風氣的原因之一。在《魯迅全集》的一個注釋中可以看到:“這里說的開一大篇書目,指胡適的《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梁啟超的《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和吳宓的《西洋文學必讀書目》等。這些書目都開列于1923年?!?/p>

    這種風氣綿延至今,不僅名人學者有推薦書目,我國教育部都不斷推出“新課標必讀叢書”。一份書單的背后滲透著一個人或一個群體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關系到如何培養(yǎng)塑造下一代的問題。不管這些思想理念正確與否,胡適等人的做法都是希望青年學子接受自己的這套標準,養(yǎng)成他們心中理想的人格與學風。此外,胡適還在演講、自傳、書信或者其他的場合、文章當中,都有很多的書目推薦,這是胡適“好為人師”的導師情結的重要體現。

    有意思的是,魯迅先生不太喜歡開書單,他在《隨便翻翻》一文中尖刻地說:“有些書目開得太多,要十來年才能看完,我還疑心他自己就沒有看;只開幾部的較好,可是這須看這位開書目的先生了,如果他是一位胡涂蟲,那么,開出來的幾部一定也是極頂胡涂書,不看還好,一看就胡涂。我并不是說,天下沒有指導后學看書的先生,有是有的,不過很難得?!?/p>

    魯迅的評價應該適用于大多數熱衷于開書單的學者,這是對當時風氣的一種諷刺和糾偏。但這些評價不全適用于胡適,從胡適的哲學史、文學史著作中可以發(fā)現,胡適應該看過他書目當中的絕大多數。當然,看過是一方面,對其中思想的領悟又是另一方面,筆者個人感覺胡適真正仔細研讀過的書目只能占書單中的一小部分,許多書可能只是泛讀,或只是從中抽取過材料,從這一方面來講,胡適開列的書目確實有些多了。

    更有趣的是,在面對1925年《京報副刊》的“青年必讀書”時,魯迅和胡適竟達成了某種一致——都沒有開出書單。魯迅說出“我以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國書,多看外國書?!边@樣憤激的話來糾當時風氣之偏。胡適則說:“(一)要讀何書 關于這個問題,《京報副刊》上已經登了許多時候的‘青年必讀書’;但是這個問題,殊不易解決,因為個人的見解不同,個性不同。各人所選只能代表各人的嗜好,沒有多大的標準作用。所以我不講這一類的問題?!苯酉聛砗m也沒有談“讀書的功用”,只詳細談了“讀書的方法……第一要精,第二要博”。十年之后,胡適又發(fā)表了一篇名為《讀書的習慣重于方法》的演講:“至于讀書的方法我已經講了十多年,不過在目前我覺得讀書全憑先養(yǎng)成好讀書的習慣。讀書無捷徑,是沒有什么簡便活力的方法可言的。讀書的習慣可分為三點:一是勤,二是慎,三是謙?!痹?959年發(fā)表的《找書的快樂》這篇演講中,胡適也只是談“快樂”,而并沒有說他提到的書都要大家去讀?;蛟S是因為1923年開書目后引起了爭議,胡適對自己的舉動作了深刻的反思之后,才選擇了不再公開地開列具體的書目。從這幾篇文章可以看出胡適的導師情結趨向一種“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理性:只做方法上的指點,習慣方面的提醒,而不再做太過具體的工作。后來的論者多看重胡魯之異,卻很少注意到胡適自身思想的調整與成熟。

    解疑難

    “解惑”同樣是導師的重要工作。在無法面對面交談的情況下,通信就成了最好的方式。而胡適為人敦厚,基本是有信必回,《胡適全集》中有四卷都是書信,其中當然包括了很多與青年的通信。限于篇幅,本文只舉幾個簡單的例子,大致勾勒出胡適對青年的熱心指導和深切關懷。

    這些通信中,有對學習方面的指點:比如《致吳健雄》:“我要對你說的是希望你能利用你的海外住留期間,多留意此邦文物,多讀文史的書,多讀其他科學,使胸襟闊大,使見解高明。我不是要引誘你‘改行’,回到文史路上來;我是要你做一個博學的人……凡一流的科學家,都是極淵博的人,取精而用弘,由博而反約,故能有大成功……以此相期許,你不笑我多管閑事嗎?”“求博”本身就是胡適所熱衷的,他在晚年說:“今年我六十九歲了,還不知道自己的本行到底是那一門?是中國哲學呢?還是中國思想史?抑或是中國文學史?或者是中國小說史?《水經注》?中國佛教思想史?中國禪宗史?……”此外還有《致夏蘊蘭》:“故人在青年時代,當盡力做‘增加求學的能力’和‘發(fā)展向來不曾發(fā)現的興趣’兩項工作。能力增加了,興趣博大濃厚了,再加上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這便是人格的養(yǎng)成,不僅僅是知識上的進境而已?!睆闹R的積累談到人格的養(yǎng)成,也與胡適在自傳中所談有些許相似之處。在給吳晗的一封信中,胡適不僅推薦了書目和讀法,還對研究方法做出了指點,最后說:“請你記得:治明史不是要你做一部新明史,只是要你訓練自己作一個能整理明代史料的學者?!边@與他后來在臺灣的演講《搜集史料重于修史》的觀點也是相近的。這些信里面,有他對理想的北大人與理想的青年人的設計,而在思想方面,仍然延續(xù)了他當年“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以及“把自己鑄造成器”的觀點。

    如今的中職、高職院校大部分將都把學生定位為技術員,能夠依據建筑工程施工有關規(guī)范和標準指導現場施工、編制施工方案等工作,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技術員,而不愿意讓學生成為砌筑工、抹灰工、鋼筋工等一線的操作工人,認為這些工作太低端,或者覺得這些工作的技術含量太低,不應該由中?;蛘叽髮.厴I(yè)生來做。中職、高職院校作為職業(yè)教育的主要提供者,必須理性分析未來建筑行業(yè)的發(fā)展趨勢,分析建筑企業(yè)對人才素質的要求,重新確定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不能人為地把建筑行業(yè)的工作劃分等級,試圖讓學生從事高貴或者高等級的工作。

    青年們不僅在學業(yè)方面請教胡適,甚至在私密的生活問題上也向胡適討教?!吨聞⒐巍芬恍胖校m對這個感情受挫的青年勸慰道:“你的失望,我很能了解,但我要對你說,愛情不過是人生的一件事,同其他生活有同樣的命運:有成功,也有失敗。我們要當得起成功,更要耐得住失敗;凡耐不住失敗的,什么大事都不能做……你最好走開去玩玩,跑十天八天的山水,再回來努力做一件有趣味的工作,叫工作趕跑你的煩悶。回來之時,請來尋我談談?!?/p>

    除此之外,胡適還有一些文章是面向教師的指點,如在留學期間寫下的《如何可使吾國文言易于教授》,1920年發(fā)表的《中學國文的教授》和1922年發(fā)表的《再論中學的國文教學》等等,都是條分縷析,一目了然,《如何可使吾國文言易于教授》中還畫了圖表。既要指導他人,首先自己必須有思想,其次能夠以清晰明了的方式展現出來,胡適具備這兩個條件,因此他在這類文章中的許多建設性的意見至今仍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談經驗

    我們無法再現胡適與青年學生暢談的場景,只能從他學生的回憶文字中感受。而作為“國人導師”的胡適,面向廣大青年該如何談自己的經驗教訓?當然是通過自述與演講。

    胡適的自述除了兩部自傳之外,還有《我的信仰》《介紹我自己的思想》《我的歧路》這類或長或短的文章。這不僅是他繼承傳統(tǒng)士大夫“三省吾身”習慣的表現,也是當時的時代風氣所致。在“五四”個性解放思潮的影響下,人的主體意識覺醒,“我”的存在意義被發(fā)現和強調。這種思潮,一方面導致大量抒發(fā)個人感情的詩歌和散文的出現,另一方面則引起“自敘傳”小說和傳記文學勃興。茅盾說:“描寫人物生平的文學,是到了近代個人主義思想充分發(fā)展以后,才特別繁榮滋長?!?/p>

    傳記文學興起于30年代,看起來有些晚,但作者大多為“五四”一代,此時寫自傳正是對“五四”以來的經歷的總結和反思。胡適說:“我的這部《自述》雖然至今沒寫成,幾位舊友的自傳,如郭沫若先生的,如李季先生的,都早已出版了。自傳的風氣似乎已開了?!蹦菚r除了胡適的《四十自述》外,還有郭沫若的《創(chuàng)造十年》,沈從文的《從文自傳》,謝冰瑩的《一個女兵的自傳》等傳記作品。

    胡適著《四十自述》書影

    “我們拋出幾塊磚瓦,只是希望能引出許多塊美玉寶石來;我們赤裸裸的敘述我們少年時代的瑣碎生活,為的是希望社會上做過一番事業(yè)的人也會赤裸裸的記載他們的生活,給史家做材料,給文學開生路?!焙m稱自己寫自傳是為了拋磚引玉,而他本人其實同樣是一位在“社會上做過一番事業(yè)的人”,這一點胡適在其他文章中也默認了。我認為《四十自述》在“給史家做材料,給文學開生路”的同時,也是一部“青年成長的指導書”?!艾F代資本主義國家,出版物中,人物傳記往往占最大的銷數,這只是因為描寫個性的發(fā)展,事業(yè)成功的文學容易受中產階級讀者歡迎的緣故?!薄叭绾纬晒Α笔敲藰酚谡劊嗄陿酚谧x的話題。胡適在《自序》中雖未談到他在指導青年,但在書中的許多方面,這種“指導”意味都再明顯不過。因為愿出自傳者都或多或少地希望自己的經歷和經驗影響到別人。

    《四十自述》中從出生講到留學之前,對應著兒童時代和少年時代,經歷也多在學堂,因此面向的讀者可能更多的是青年學生。胡適談到他在兒時讀的書,如《小學》《資治通鑒》等;背的詩歌,如《木蘭辭》《飲馬長城窟行》《古詩十九首》等。這些都與前文所述的“開書單”一脈相承。不論是談到自己“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能寬恕人,體諒人”,還是談自己受范縝《神滅論》影響,思想得到了“解放”,都滲透著他在為人處世上,在思想精神上對年輕人的指導。特別是講他進巡捕房的經歷,講他的悔悟和“精神上的大轉機”更是用自己的痛苦經歷給年輕人以警示。

    胡適手跡

    對大時代的自覺

    魯迅先生說:“在我自己,覺得中國現在是一個進向大時代的時代。但這所謂大,并不一定指可以由此得生,而也可以由此得死……這重壓除去的時候,不是死,就是生。這才是大時代?!?/p>

    那一代的許多知識分子,都能夠意識到自己身處在一個“大時代”之中。面對大時代,每個知識分子都做出了不同的選擇,胡適也沒有例外。

    大時代要有開創(chuàng)歷史的氣魄,胡適在多個學科多個領域都做出了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對此胡適自己也有足夠的自信。在文學理論上,有《文學改良芻議》這一公認的開山之作;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有第一部白話詩集《嘗試集》,胡適說:“我的《嘗試集》起于民國五年七月……這一年之中,白話詩的試驗室里只有我一個人?!闭f明這是一種破天荒的開創(chuàng)。在哲學史方面,胡適也非常自負:“但我自信,中國治哲學史,我是開山的人,這一件事要算是中國一件大幸事。這一部書的功用能使中國哲學史變色。以后無論國內國外研究這一門學問的人都躲不了這一部書的影響。凡不能用這種方法和態(tài)度的,我可以斷言,休想站得住?!蓖砟觌m謙遜了許多,但仍見其氣勢:“我的成績也許沒有做到我的期望,但這個治思想史的方法是在今天還值得學人考慮的?!?/p>

    大時代要有將自己歷史化的勇氣。在趙家璧主持編寫《中國新文學大系》時,“五四”時期的領袖人物:魯迅、周作人、胡適、郁達夫等成為各集的編者,在他們所寫的導言中都體現出了對剛剛過去的一個時代的歷史化。胡適的導言更有總括性,在他的《中國新文學運動小史》中,有多處對自己書信與日記的引用。自己將自己的著述作為“參考文獻”,正是歷史化的一種自覺,是保存當代史料的責任感的體現。梁啟超曾說:“吾儕居常慨嘆于過去史料之散亡。當知后之視今,猶今之視昔。吾儕今日不能將其耳聞目見之史實搜輯保存,得毋反欲以現代之信史責望諸吾子孫耶?……其資料皆瑯瑯在吾目前,吾輩不速為收拾以貽諸方來,而徒日日欷歔望古遙集,奚為也?”可惜,梁啟超雖對許多事件做了記錄,卻沒有留下一部自傳,胡適惋惜地說:“中國近世歷史與中國現代文學就都因此受了一樁無法彌補的絕大損失了?!北粗啵脖砺读撕m對“近世”與“現代”重要性的認知。

    大時代更要有腳踏實地的努力。胡適在實用主義思想的影響下做了許多務實的工作,在給周作人的信中,他動感情地說道:“你的‘老朽’之感,我也很有同情。向來自負少年,以為十年著一部書,算不得遲緩。去年去赴任公的大殮,忽然墮淚,深覺人生只有這幾個十年,不可不趁精力未衰時做點能做而又愛做的事?!鄙硖幋髸r代而消沉,在大多數知識分子看來是對生命的浪費。雖然他們都清醒地認識到時光飛逝,生命定會走向終點,但“做點能做而又愛做的事”是他們對時代的負有一種強烈責任心的體現。在這一方面,胡適與魯迅在《死火》中那種“與其‘凍滅’,不如‘燒完’”的精神是相通的。

    在大時代,每個知識分子都有自己的選擇,都有其不能取代的意義?!爱攲煛笔呛m面對大時代鄭重做出的選擇,這個“職業(yè)”符合以上三點大時代的要求。不管其中出現了多少誤會、差錯與失誤,他的初衷是無可質疑的,他的功績也是不容抹殺的。

    對自身局限的清醒

    胡適雖然“好為人師”,但如有人宣稱自己為其弟子時,胡適并沒有欣然接受這個說法,而是冷靜地婉拒:“‘及門弟子’之說,不知從何而來,請先生造成不要再提,使我不安?!庇腥擞銎渲?,胡適答曰:“我從來沒有福氣用一個‘隨從’,所以我不能請你來……如果你在你的職業(yè)里沒有長進,你跟著我也不會有長進?!?/p>

    胡適能夠把握住這個分寸,當然有諸多方面的考慮,但從他自身的因素來講,或許也是因為他對自己的局限性有著清醒的認識,而不敢隨意接受青年“拜師”的要求。單從公開發(fā)表的多數文章和具體行動上看,胡適做導師的熱情是一直持續(xù)的,但是在他更能表露心跡的書信、日記以及少數的文章中,展現了他對自己局限性的諸多方面的表述。

    首先是學識方面,在1915年5月28日的日記中,胡適說:“吾鶩外太甚,其失在于膚淺,今當以專一矯正之。吾生平大過,在于求博而不務精?!焙髞淼氖聦嵰沧C明,胡適在他做出開創(chuàng)性貢獻的文學、史學、哲學等方面,均被別人所超越,這一點他同樣并不諱言。比如對于新詩:“新詩的作者也漸漸的加多了。有幾位少年詩人的創(chuàng)作,大膽的解放,充滿著新鮮的意味,使我一頭高興,一頭又很慚愧……我現在看這些少年詩人的新詩,也很像那纏過腳的婦人,眼里看一班天足的女孩子們跳上跳下,心里好不妒羨!……內中雖然還有許多小腳鞋樣,但他們的保存也許可以使人知道纏腳的人放腳的痛苦,也許還有一點歷史的用處,所以我也不避諱了?!?/p>

    胡適著《中國哲學史大綱》《白話文學史》書影

    其次是經驗方面,胡適對青年的指導也并非一成不變,前文已經談到胡適在“開書單”方面轉向了理智,這是由事事關心到只做方法上的指導。還有一條潛在的線索,是胡適在回國不久,就意識到做全國人的導師很不現實,所以他指導的范圍縮小到了青年學生,又從培養(yǎng)青年學生進一步縮小到培養(yǎng)精英上。1920年,胡適在北大開學典禮上演講:“若有人罵北大不活動,不要管他;若有人罵北大不熱心,不要管他。但是若有人說北大的程度不高,學生的學問不好,學風不好,那才是真正的恥辱!我希望諸位要洗刷了它。我不希望北大來做那淺薄的‘普及’運動,我希望北大的同人一齊用全力向‘提高’這方面做工夫。要創(chuàng)造文化,學術及思想,惟有真提高才能真普及?!?921年,胡適又說:“我想要做學閥,必須造成像軍閥、財閥一樣的可怕的有用的勢力,能在人民的思想上發(fā)生重大的影響……一方面又要造成有實力的為中國造歷史,為文化開新紀元的學閥;這才真是我們理想的目的?!卞X理群先生指出:“這里貫穿著胡適的‘精英教育’思想?!?/p>

    然而,范圍縮小了,胡適的心愿就完全達成了嗎?其實并不,胡適在一封信中有過一次借題發(fā)揮:“更可惜中小學太壞,學生在小學中學沒有受過良好的團體生活的訓練,到了大學,不但不能學做人,往往還不肯受教員的指導。他們覺得受中年人指導是可恥的!”這里面分明有胡適的親身感受。但即使感到無奈甚至憤怒,胡適仍然飽含感情地寫道:“我在這十年中,明白承認青年人多數不站在我這一邊,因為我不肯學時髦,不能說假話,又不能供給他們‘低級趣味’,當然不能抓住他們。但我始終不肯放棄他們,我仍然要對他們說我的話,聽不聽由他們,我終不忍不說。”

    胡適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影響并不如別人想象的那樣深廣。自己只面向青年苦口婆心地規(guī)勸,但大多數青年都不肯聽自己的話,這無疑會讓一個以導師為職的知識分子感到心寒。但胡適并沒有放棄,在這一點上,他與魯迅“反抗絕望”的精神是相通的:“聽不聽由他們,我終不忍不說?!边@很像后來王瑤先生為知識分子處境所做的概括:“不說白不說,說了也白說,白說也要說?!弊鳛榻邮苓^傳統(tǒng)教育的那一代知識分子,大多有著孔夫子“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明知不可行,仍然要堅持,這堅持背后是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擔當。

    這“癡迷不悟”是許多知識分子共有的,魯迅先生也一樣,許廣平說:“你在北京,拼命幫人,傻氣可掬,連我們也看得吃力,而不敢言?!北M管萬萬沒想到會遭受來自學生的瘋狂攻擊,魯迅仍然努力地為青年工作著,到他晚年重病,在一個寧靜的夜晚,想到“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時,心底一定會泛起一絲欣慰的。

    余論:魯迅對導師的態(tài)度

    魯迅先生有篇很著名的短文就叫《導師》:“要前進的青年們大抵想尋求一個導師。然而我敢說:他們將永遠尋不到。尋不到倒是運氣;自知的謝不敏,自許的果真識路么?凡自以為識路者,總過了‘而立’之年,灰色可掬,老態(tài)可掬了,圓穩(wěn)而已,自己卻誤以為識路。假如真識路,自己就早進向他的目標,何至于還在做導師。”“青年又何須尋那掛著金字招牌的導師呢?不如尋朋友,聯(lián)合起來,同向著似乎可以生存的方向走……問什么荊棘塞途的老路,尋什么烏煙瘴氣的鳥導師!”

    魯迅很多看似偏激的話,都是針對具體情況而發(fā)的,當時的情況是:一,青年在得到思想解放之后感到茫然,不知何去何從,因此也希望找一個導師;二,當時樂于當導師的人(不管夠不夠資格)特別多。對于第一條,魯迅希望青年不要放棄獨立,不要在解放之后重新把命運,把人生的規(guī)劃權交給他人,又做回了“奴隸”。對于第二條,魯迅在后來的文章中有解釋:“我所憎惡的所謂‘導師’,是自以為有正路,有捷徑,而其實卻是勸人不走的人。倘有領人向前者,只要自己愿意,自然也不妨追蹤前往。但這樣的前鋒,怕中國現在還找不到罷。所以我想,與其找胡涂導師,倒不如自己走,可以省卻尋覓的工夫,橫豎他也什么都不知道?!蓖拔乃鶎戶斞笇﹂_書單的質疑一樣,他清醒地知道中國絕大多數人,包括自己,都還沒有做導師,開書單的資格。

    魯迅太清醒,對自身的局限性做了太多的剖析,他曾很明確地說:“倘說為別人引路,那就更不容易了,因為連我自己還不明白應當怎么走。中國大概很有些青年的‘前輩’和‘導師’罷,但那不是我,我也不相信他們……在尋求中,我就怕我未熟的果實偏偏毒死了偏愛我果實的人……所以我說話常不免含胡,中止,心里想:對于偏愛我的讀者的贈獻,或者最好倒不如一個‘無所有’?!?/p>

    由此看來,胡適做導師,是希望自己能引領青年進步;魯迅不做導師,是怕自己探索過程中出現失誤,而誤導了青年,這背后是對青年更加深切的愛護和關懷。從初衷上,兩位先驅都是愛青年的,而在思想上,魯迅獻出的“無所有”或許要比胡適的“有所為”深刻得多。

    不過,這也只是一家之見,附在文末,作為對“導師情結”的另一種觀照。

    責任編輯/趙柔柔

    猜你喜歡
    書單書目胡適
    《胡適》
    天涯(2023年5期)2023-12-06 07:38:00
    推薦書目《初春之城》
    都市人(2022年3期)2022-04-27 00:44:57
    月度薦書單
    全國新書目(2021年6期)2021-08-03 09:53:12
    月度薦書單
    全國新書目(2021年5期)2021-06-30 13:47:47
    暑假閱讀書單
    少先隊活動(2018年7期)2018-12-29 12:27:54
    名家推薦:2018暑假閱讀書單(下)
    南方周末(2018-07-05)2018-07-05 08:34:06
    瞻仰胡適故居 見其未知一面
    華人時刊(2016年17期)2016-04-05 05:50:37
    尊經或貶經?——胡適等人對“六經皆史”的不同解讀
    有感于胡適的讀書“四到”
    本刊郵購書目
    武冈市| 崇文区| 获嘉县| 兴仁县| 常德市| 蒙城县| 临沂市| 东方市| 佛坪县| 徐水县| 西乌珠穆沁旗| 武汉市| 应城市| 卫辉市| 库伦旗| 本溪市| 集贤县| 武义县| 来宾市| 黄平县| 万源市| 雅江县| 卫辉市| 张掖市| 阜宁县| 班玛县| 利川市| 乌兰察布市| 新平| 新兴县| 通榆县| 水富县| 柘荣县| 琼中| 汤阴县| 星座| 神木县| 岳西县| 晋宁县| 漠河县| 永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