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
幸福的定義:解碼幸福的內(nèi)涵真諦
俄羅斯大文豪托爾斯泰有句格言:“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p>
然而我認為:幸福的個體也各有各的不同幸福的感受。
什么叫幸福?問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對幸福的不同理解。因為,幸福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因而具有一定的個體性。
譬如:一個饑餓的人認為能吃到個熱騰騰的包子就是幸福;初戀者認為能找到自己最愛也最愛自己的“那一半”就是幸福;有的農(nóng)民工認為能掙到10萬塊錢回家開個小店養(yǎng)活老婆孩子就是幸福;而有的大富豪則認為要象比爾·蓋茨那樣賺到幾百億美元成為世界首富那才叫幸福;可比爾·蓋茨本人卻覺得發(fā)明了微軟造福了人類、最后承諾把財富全部裸捐給基金會并指定救助窮困危難之人、贊助人權進步事業(yè),這才是幸福;當然,也有的官員認為能步步高升、財源廣進、把老婆孩子送到國外、自己“小三”成群、當個輕松瀟灑的“裸官”而又不被懲處,乃是天下第一幸福;而有的政治家則把為官一任、造福百姓、推動民主法治、促進公平正義、實現(xiàn)自由平等,以及追求國家富強、社會和諧、民族振興、生態(tài)平衡、人民幸福、人類和平的“中國夢”和“世界夢”,作為人生最大的幸福;也有的專家學者把發(fā)現(xiàn)真理、傳播真理、推廣幸福文化、推動社會進步作為人生最大的幸?!?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與此相對應,在學術上,對幸福的定義也五花八門不下百種。但哪種定義更能夠概括人類幸福的內(nèi)涵與外延的共性呢?我認為應從人性需求的共性入手來觀照。
幸福是人對物質、精神各個層次的人性需求獲得滿足而產(chǎn)生的愉悅感,是人性需求滿足程度的客觀性和感受愉悅層級的主觀性的有機統(tǒng)一。
幸福的內(nèi)涵:是物質、精神各層次人性需求的滿足。
幸福的外延:是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愉悅感。
簡言之,幸福的本質和真諦,就是人性需求的滿足。
幸福的密碼:解密人性需求十大層次
幸福是有層級的,可與人性需求的層次相對應。
幸福是有要素的,可從人性各層次需求的要素中解碼。
從人性需求的層次及其各層次需求的要素入手,便可探尋幸福的密碼(當然要解開幸福的密碼、打開幸福的大門,還需要密匙,即打開幸福密碼的鑰匙。這點容待后文解析)。
現(xiàn)代心理學泰斗馬斯洛揭示了人的需求五層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xiàn)需求。
筆者在此啟發(fā)下,經(jīng)過多年對人性的研究認為:人性需求有十大層次。具體解碼其層次與要素如下:
第一層次:生理需求。其要素包括:吃、穿、住、性、休息等。前面例舉的饑餓者、睡眠不足者以及貪官之類即停留在這個層次的追求上。
第二層次:安全需求。其要素包括:人身安全、健康安全、食品安全、環(huán)境安全、生態(tài)安全、財產(chǎn)安全、社會保險(含養(yǎng)老)等。
第三層次:育子需求。其要素包括:生兒育女(二胎平衡)、繁衍傳承、子女入托、子女入學等。
第四層次:求知需求。其要素包括:受教育權、學習權、知情權等、研究權。
第五層次:社交需求(含情感需求)。其要素包括:親情、友情、愛情、婚戀、家庭、歸屬(就業(yè)、結社、集會、宗教信仰、入圈子)、參與、表達(言論自由、出版自由、微信微博自由、訴求表達自由以及憲法賦予的游行示威自由)等。
第六層次:審美需求。其要素包括:娛樂、音樂、舞蹈、美術、書法、攝影、藝術、欣賞、追星、選美、旅游等。
第七層次:尊重需求。其要素包括:自尊、受尊重、人格、尊嚴、平等、自由、自主、信任、授權、名譽、榮譽等。
第八層次:公平需求。其要素包括:公平教育、公平保障、公平福利、公平競爭、公平分配、民主法治、司法公正、社會正義、根治貪腐等。
第九層次:發(fā)展需求。其要素包括:自我實現(xiàn)、發(fā)揮才能、創(chuàng)新發(fā)明、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富、追求成功(成功標志不是錢與權,而是在自己愛好和從事的行業(yè)、專業(yè)中,績效達到或超過平均水平、做得比一般同行好,就是成功。即便是環(huán)衛(wèi)工人掃大街掃得比別人好,甚至掃成了勞動模范,也是成功。當然,企業(yè)家的成功是高于同行業(yè)的創(chuàng)收創(chuàng)富創(chuàng)就業(yè))、自由而全面發(fā)展。
第十層次:升華需求(或曰理想需求)。其要素包括:慈悲助人、呵護生態(tài)、貢獻社會、立德立言、追求真理、傳播智慧、促進和諧、造福人類,乃至超脫名利、開慧開悟、天人合一等崇高需求。
前面例舉的發(fā)明家兼慈善家比爾·蓋茨、追求中國夢和世界夢的政治家,以及發(fā)現(xiàn)傳播真理、推廣幸福文化、推動社會進步的專家學者、志士仁人,就是達到或追求這種人性最高層次需求亦即人類最高層級幸福的高尚的人、人性升華的人!
上述人性十大層次需求的前三個層次,主體是物質的需求,也是人類生存與繁衍的基本需求,甚至其大多要素是所有動物生存與繁衍的基本需求,必須給與滿足。
上述人性十大層次需求的后七個層次,主體是精神需求,是人區(qū)別于并高于一般動物的需求,也應盡力滿足。
上述人性需求獲得滿足,就會感到幸福。哪個層次的人性需求得到滿足,就會感受并享受到哪個層級的幸福。
因此,上述人性需求的十大層次及其要素,就是幸福十大層級的密碼。滿足哪個人性需求要素,就可解開哪個幸福密碼。
人們追求上述任何層次的人性需求及其任何要素的滿足,都是天賦人權、天經(jīng)地義的!
從幸福度量的經(jīng)緯度來看——
健康與安全,決定幸福的長度;
婚戀與愛情,決定幸福的濃度;
親情與友情,決定幸福的廣度;
求知與審美,決定幸福的密度;
自由與公平,決定幸福的軔度;
創(chuàng)造與發(fā)展,決定幸福的厚度;
求真與開悟,決定幸福的深度;endprint
貢獻與升華,決定幸福的高度。
幸福的密鑰:在兩大責任主體手中
認知了幸福的密碼,還需要幸福的密鑰,才能打開幸福的大門。
打開幸福的之門的鑰匙有兩把,分別掌握在幸福的兩大責任主體手中。即:一把在為人民謀福的政府手里,另一把,則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一)政府的幸福鑰匙與主體責任
政府責任主體的主要職責是:運用好全民所有的國有資源和納稅人繳納的公共稅收,為全體公民創(chuàng)造幸福環(huán)境兜住底,掌握并運用好幸福的第一把鑰匙。這把鑰匙的功能主要負責激活的幸福密碼層次有:
人的第一層次的生理需求,即人的基本生存條件,主要應由政府兜底:提供基本就業(yè)機會,提供基本衣食保障,提供基本生存住房,不能讓公民餓死、凍死、露宿街頭。這是政府的基本職責,也是人權內(nèi)涵中生存權的基本保障。
人的第二層次的安全需求的滿足,完全是政府的天職:社會治安保障、健康醫(yī)療保障、食品安全保障、生態(tài)環(huán)境保障乃至國家安全保障,只有政府才能提供,而且是政府不可替代也不可推卸的責任。公民財產(chǎn)安全保障,則是政府應該改革深化優(yōu)化的體制保障和憲政法治保障。譬如:憲法2004年便已規(guī)定公民私有財產(chǎn)不可侵犯;政府只有因公共需要才能征收征用公民房產(chǎn)并給予合理補償。政府便應嚴格按照憲法執(zhí)政落實。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至今依然時常出現(xiàn)并非出于公共需要(如建公共體育場館、公共圖書館、青少年文化宮等)、而是出于商業(yè)需要(如建xx一條街、xx房產(chǎn)小區(qū)、xx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等)而進行強征、強拆公民住宅。這就是違憲行為,違背憲政原則。
什么是“憲政”?其實很簡單,顧名即可思義:憲政憲政,依憲執(zhí)政,依法治國,就是憲政。其主要內(nèi)涵包括:憲法至上,主權在民,權由民授,分權制衡等等。鄧小平提出的“要依法治國”、“黨應當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活動”,胡錦濤提出的“要建立憲法監(jiān)督機制”,習近平提出的“權為民所賦”、“憲法的權威在于落實”等等,都是主張憲政,即依憲執(zhí)政,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就是建設憲政國家。世界上沒有哪個真正的法治國家不是憲政國家——不管它是主張哪個主義??梢姡瑧椪褪袌鼋?jīng)濟一樣,不分姓“資”姓“社”。
人的第三層次的育子需求,也應由政府創(chuàng)造條件給予滿足。譬如現(xiàn)在允許滿足公民生兒育女、二胎平衡的需求了。托兒所、幼兒園、中小學基礎教育,都應以政府提供為主。小學到初中九年基教,已由政府負責提供,但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都認為:人在3-6歲的學前教育更為重要,因此學前教育也應當由政府提供為主。
人的第八層次的公平需求的滿足,更應是政府的完全責任,而且必須提供公平、正義、民主、法治的制度保障。公平、正義、民主、法治是中央十年前便已提出的和諧社會的四大內(nèi)涵要素,也是保障公民幸福的四大保險。沒有這四大要素,公民的公平需求便無法滿足,追求幸福人生、創(chuàng)建幸福中國,只是空中樓閣!
當然,其他各層次中的人性需求即幸福要素,有些也要靠政府手中那把鑰匙激活、打開。譬如社交需求中的言論自由、結社自由,求知需求中的受教育權、知情權保障,尊重需求中的平等、自由的體制環(huán)境,發(fā)展需求中的發(fā)揮才能、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制度保障等等,這些都需要政府那把鑰匙去打開。
上述幸福要素或幸福密碼如果沒打開或打不開,全部責任在于政府!
(二)個人的幸福鑰匙與主體責任
另一把幸福的鑰匙在哪里?就在每個人自己的手上。
從上述幸福密碼的解析中可以看出:個人應該而且可以追求的幸福元素,主要在精神層面。譬如:友誼與愛情等社交需求,學習與研究等求知需求,娛樂與藝術等審美需求,人格與自尊等尊重需求,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與自我實現(xiàn)等發(fā)展需求,立德立言、貢獻社會、造福人類以及超脫名利、天人合一等升華需求,則主要是靠我們每個人自身的努力,應該而且可以追求的高層次的幸福。
這些幸福密碼如果打不開,主要責任在我們自己!
以愛為核心,打開幸福家庭之門
普通大眾,僅憑個人手中那把幸福的密鑰,大多數(shù)都希望也能夠打開的那扇幸福之門,便是和諧幸福家庭之門。既不需要高學識、高成本,也不需要高智商、高境界,只憑一字訣,便可構建和諧幸福之家,那就是:“愛”。愛,正是掌握在你自己手中這把幸福密鑰的核心奧秘之“密”。具體實施有如下要點:
(一)以愛情為內(nèi)核,敲開婚戀幸福之門
愛情是婚姻的基礎——這是法律(婚姻法等)教給我們的常識。
愛情是婚戀的密鑰——這是中外一切美好婚戀伉儷給我們的啟迪。
“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這是人類導師恩格斯給我們的警示。
然而在當今中國的現(xiàn)實中,金錢至上的價值導向和物欲膨脹的驅動,生發(fā)出許多以金錢作為婚戀的敲門磚、以財富多寡行使婚戀的“一票否決權”的買賣婚姻、最后不歡而散的鬧劇;權力主導的官本位體制,演繹出諸多以級別判定是否“門當戶對”、導致“棒打鴛鴦”、以權力的含金量吸引“妻妾成群”、最后導致家破官丟的悲??!
愛情,只有愛情,才是決定婚戀是否幸福的真諦,才能敲開幸?;閼俚拇箝T!
(二)以孝心為主軸,構建和諧幸福家庭
沒有太陽能量,便沒有地球的溫暖與生命;沒有地球引力,便沒有月亮運行軌道的支撐。因此后者必須圍繞前者轉,方能形成一個和諧圓滿的星球關系。這是天倫。
沒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便沒有父親母親;沒有父母,便沒有兒女。因此后者必須感恩長輩、孝敬長輩,方能形成一個圓滿和諧的家庭關系。這是人倫,與天倫相呼應,合乎天理。
兒孫對父母長輩之孝,除了必須提供和保障他們物質生活水平不低于兒孫之外,主要應表現(xiàn)在態(tài)度,包括心態(tài)、語態(tài)、情態(tài)。心態(tài)要敬重,語態(tài)要平和,情態(tài)要親密、關愛。如有不同意見,可以心平氣和地表達、溝通和商量,甚至有些事關兒孫人生大計的重要選擇和決策,最終可由兒孫自己把握和決定,不一定都順從父母長輩的意見。譬如關于兒孫的婚戀選擇、高考學科與職業(yè)地選擇,就可以而且應該由兒孫自己最后作出決定,父母長輩的意見應該并只能作為參考。不過應當心平氣和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切不可頤指氣使,更不能怒氣沖沖,甚至大罵出口、大打出手——正如不少影視劇和現(xiàn)實版中某些兒孫所表現(xiàn)的那樣,那叫喪盡人倫、悖逆天倫!要知道,兒孫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永遠沒有向父母長輩發(fā)飆、打罵的權利,但有尊重關愛父母長輩、心平氣和交流意見的義務和合理適當不服從的權利。endprint
故此,筆者一直主張對長輩一定要孝敬,但不一定要孝順;孝敬是絕對的,孝順是相對的。
只要以孝敬、孝心為軸心構建的家庭,一定是和諧的、幸福的家庭。
(三)以陰陽互補共容,構建幸?;閼俸憔脵C制
根據(jù)太極陰陽和合哲學原理,男女婚戀應如陰陽和諧關系,負陰抱陽,剛柔相濟,互動共生,互需共容,互補共進,互促共榮。
陰有陰的特性與魅力;陽有陽的特質與引力。與此同理, 女子要有女人味,男人要有男子氣。
女子當以陰柔為主施展魅力:溫柔而不失堅強,憂雅而不失活潑,愛美而不奢侈,嬌嗔而不暴怒,撒嬌而不撒潑,對男方的缺點和不足,多指正而少指責,多指點而不羞辱,多鼓勵其上進而不求全具備。這樣的女人,哪個男人不愛?有這樣的妻子,哪個家庭能不幸福?
男人則當以陽剛為主輻射引力:胸懷豁達,體貼包容,自信而不自負,剛強而不自傲,豪爽而不霸道,有主見而不專斷,對女方多贊美而不奚落,多啟發(fā)而不數(shù)落,多寵愛而不冷落。這樣的男人,能沒有女人愛?有這樣的丈夫,哪個家庭能不和諧?
和諧幸?;閼俚恼嬷B,不是找到十全十美的完人,而是有眼緣、話緣和情緣,才結姻緣,是相互欣賞對方優(yōu)點并盡量激勵其發(fā)揚光大、相互包容對方缺點并盡量激勵其克服完善。相互欣賞,相互包容,相互激勵,相互完善,這就是構建幸福婚戀恒久常新機制的秘訣。
(四)以愛的教育為主導,助開子女幸福之門
父母對兒女的教育,依然必須以愛為核心,生活上關愛、情感上疼愛,但不可在物質上寵愛、是非上溺愛。必須以愛的教育為主導,以關愛之心教育其敬長愛幼,以喜愛之情引導其熱衷求知,以博愛之理啟發(fā)其明辨是非。
父母對兒女的教育本質上屬于家教,而家教的內(nèi)涵主要為兩大職能,本人概括為“六字訣”,即:培養(yǎng)兒女的“求知欲”、“是非觀”。一是培養(yǎng)、誘發(fā)其好奇心和求知好問的興趣與欲望,而不是直接教他們認字、算算術(這些知識的傳授是學校老師教育的職責);二是引導、啟發(fā)其正確的是非觀,使之從小就能初步判斷是非善惡,用適當?shù)奈镔|和精神手段鼓勵其行善助人做好事,批評處罰其錯誤行為和動機,從小培養(yǎng)好人格、樹立好品行。而且,是非觀比求知欲更重要。人們通常說此人有沒有“家教”,就是指其父母長輩有沒有教他是非觀,有沒有培養(yǎng)他好品行。
試想,孩子從小有了強烈的求知欲,即濃厚的學習興趣,還用愁他們在學校學習不好、不自覺嗎?
孩子從小有了鮮明的是非觀,培育了善良正直博愛的人格人品,還用擔心他們會損人利己、危害社會嗎?
這樣求知欲高、人格感強的兒女,將來還打不開人生幸福之門么?
構建幸福中國,共創(chuàng)幸福世界
習近平主席去年訪美時這樣闡釋了“中國夢”和“世界夢”:我們追求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我們的“中國夢”與美國人民的“美國夢”和世界各國人民的“世界夢”,是相通的。
筆者研習后認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中國夢”的三大內(nèi)涵,但終極目標歸宿在“人民幸?!边@一點上;而且,“人民幸?!?,恰恰是“中國夢”和“美國夢”以及世界各國人民的“世界夢”的相通點、聯(lián)接點、共同點。
鑒此,筆者認為:“中國夢”的核心目標是構建“幸福中國”;“世界夢”的終極目標是共創(chuàng)幸福世界!
什么叫“幸福中國”?幸福中國是每個中國人的幸福的總和,是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公平滿足每個中國人的物質、精神各層次人性需求并使之愉悅、幸福的多元共生、多元共和、多元共榮的中國!
什么是“幸福世界”?幸福世界是每個國家的每個公民個體幸福實現(xiàn)的總和,是在地球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公平滿足全世界每個國家的每個人的物質、精神十大層級人性需求并使之愉悅、幸福的多元共生、多元共和、多元共榮的世界!
多元共生,是構建幸福中國、共創(chuàng)幸福世界的生態(tài)基石;
多元共和,是構建幸福中國、共創(chuàng)幸福世界的必由之路;
多元共榮,是構建幸福中國、共創(chuàng)幸福世界的終極目標。
在地球人類多元共生的自然與社會生態(tài)基礎上,通過人類社會多元共和的必由路徑,全球攜手共同構建多元共贏、多元共榮的幸福世界,這是地球人類共同的永恒使命和終極目標。其基本內(nèi)涵包括:
全球生態(tài)復歸一體化——構建人類生命共同體;
全球經(jīng)濟發(fā)展均衡化——多元共享一體化成果;
全球政治多元共和——構建人類和平永恒化機制;
全球文化多元共榮——構建東西方文明互補共進格局……
當世界構建起多元共擔的全球生態(tài)復歸一體化、多元共享的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多元共和的人類和平永恒化、多元共榮的全球文化和諧化機制與格局,那便是打開了“幸福世界”的大門!
當?shù)厍虼宓拿總€公民都能公平滿足人性的各層次需求,都能認知幸福的密碼、掌握幸福的秘鑰、打開幸福的大門,都能實現(xiàn)每個人自己的“幸福夢”,那便是實現(xiàn)“人類夢”、“世界夢”的光榮與輝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