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文化部大院兒的記憶

    2014-07-31 06:42:52魏燕
    北京紀事 2014年8期
    關鍵詞:大院伯伯姥姥

    魏燕

    我在一歲時搬到東四四條85號,據(jù)說那是吳佩孚的財政總管的私人住宅,解放后改為文化部宿舍。大院兒門口有兩個鼓形的石墩,兒時,我們常常坐在石墩上等候父母的歸來。兩扇木制的大門,厚重古樸,斑駁的油漆顯示著歲月的滄桑。門上用篆書深深地刻著兩行8個大字,直到以后離開時也沒弄清寫的是什么。沿著高高的臺階,拾級而上,一進大門是一個長長的過道,分別列著兩排座椅,足足能坐上20多人,院里的孩子們經常在這里猜謎語、講故事。最有意思的是,大家經常在這里扯著脖子唱歌——《我們走在大路上》《紅珊瑚》……引來胡同的人駐足觀看,而盡情抒發(fā)后的那份愜意至今讓我深深懷念。

    走過大門道,是一座標準的垂花門,木雕考究近似高浮雕。全院共有大小10個院落,有游廊將其連接起來。與傳統(tǒng)的幾進院落不同,10個院落分布于東西南北不同方向。遇有雨天,不論去哪個院落,只要沿著游廊前行,全身可不沾一滴雨水?!拔母铩敝?,游廊被居民一段段堵起來,變?yōu)楦骷腋鲬舻男N房,這個功能從此消失了。那時,孩子們最喜歡的游戲就是捉迷藏了。我們在大院兒中奔跑、躲藏,時刻觀察對方的動靜。充分利用大院兒的建筑特點,來完成掩護自己、麻痹“敵人”的作用。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開始懂得欣賞大院兒的文化內涵。記得每逢夏夜,萬籟俱靜之時,我總喜歡獨自站在院中央。朦朧的月色下,高大的屋宇變成了黑色的剪影。微風吹過,樹影婆娑,置身其間,遙想當年古人信步庭院,對月吟誦,自是別有一番情趣。不知不覺間,我漸漸領略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離開大院兒已經20多年了,兒時的伙伴已各奔東西。大院兒也幾經滄桑,見證著我們的成長過程。我們也從這座老式住宅中認識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老宅是我的第一位啟蒙老師。

    現(xiàn)在想起來,大院兒的住戶大約分三部分:

    一部分是來自老區(qū)的,如延安抗大、魯藝的。他們大多出身工農,但在革命隊伍中接受了文化教育,并從事文化、宣傳工作。他們有一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言談舉止也中規(guī)中矩,不像某些電視劇寫的那樣粗俗,而且還恪守著“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古訓。于是,大院里出現(xiàn)了操著山西、陜北、河北口音的農村婦女。她們有的到文化部下屬的工廠做工人,有的索性在家操持家務。如農村讀物出版社副社長高野夫的妻子就來自農村,只有小學文化,但他們卻相濡以沫、恩愛有加。高伯伯在外著書立說,妻子在家掌握財政大權,總理一切大小事務。為了在計劃外給女兒買一些零食,高伯伯常與女兒密謀策劃如何從妻子那里要出一兩元錢,但卻常常以失敗告終。一次妻子回老家探親,高家便亂了套,不僅一日三餐質量下降,甚至連高伯伯寸步不離的高度近視眼鏡也不知放到了何處。高伯伯由衷地感慨道:“家不可一日無主(婦)啊!”

    第二部分是北京市城工部及其他白區(qū)的地下工作者,他們本身就是文化人,搞地下工作時的公開身份也是一些文職人員。這些人知識面寬,閱歷豐富,很有些文人情趣。有一次,我到教普司副司長王伯華叔叔家里去玩,時值天降大雨,王伯伯脫口而出,這才是“多少樓臺煙雨中”。然后,興趣盎然地給我講起了唐詩,“江南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彪S著王伯伯的描述,望著煙雨朦朧的大院,我走入了詩的境界……王伯伯還愛以家庭瑣事為題,挖掘其間的情趣。如以他的妻子馬力阿姨為題,寫的“馬力二三事”,其中就有“馬力極大”“馬力摔鏡子”等句子。語言詼諧幽默,讀后令人捧腹不已。

    第三部分是解放后參加工作的大學生。他們年輕、熱情,對新中國的工作、生活充滿了激情。比起老干部們在政治上的謹言慎行,他們更坦率、更直接,敢于直言政治運動的利弊得失、是非曲直。對于文化界的政治風波,我們大多是從他們口中聽到的。

    受老北京文化的影響,大院兒的鄰里關系和大雜院兒一樣,“近鄰勝過遠親”。一家有事,八家支援,只不過稍稍帶點職業(yè)色彩。至今回憶起來,仍感溫馨有趣。

    記得我十一二歲時,孩子們開始學騎自行車。有的家長從安全考慮,禁止自己的孩子參與學車。這時,干部司的蔣阿姨挺身而出,主動找這些家長,批評他們不注重人才培養(yǎng)。反復強調:“要放手,要大膽讓孩子們實踐。”雖然最后沒有成功,但是蔣阿姨這種“為民(小兒)請命”的精神,卻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記憶中。

    20多年來,在大院兒中住過的有:外事司司長朱明(“文革”后,恢復其副部級待遇)及夫人石油部司局級紀檢員柳青;教育司副司長王伯華及夫人文化部教育司少兒處處長馬力;藝術局局長黎華及夫人中國書店副書記劉乃儀(我的父母);廖沫沙夫人、文化部電影局幻燈處處長陳海云;北京市文化局局長張國楚;甘肅省文化局局長程遠;農村讀物出版社副社長高野夫;北京市副市長陳克寒一家。

    廖沫沙夫人陳海云是“文革”期間搬進我們院兒的,當時她攜70多歲的老母親及一雙兒女——陳小云、陳星,住進了最靠后邊的一個小跨院。由于我父親與陳海云阿姨是老同事,我又和她女兒陳小云一起學中醫(yī),后來又一起分配到東四醫(yī)院中醫(yī)科工作,所以兩家走得很近。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陳阿姨的老母親了。在大院兒里,我們經??吹竭@位老人忙碌的身影。她中等身材,略顯消瘦,我敢說,這是我一生中見過的最漂亮的老太太。她的皮膚像少女一樣細膩潔白,兩頰總是泛著紅暈,深邃的秀目,高挺的鼻梁,顯示著古典的美。只有那幾縷白發(fā)和淺淺的皺紋,才讓我意識到這是個年過古稀的老人。

    我們都不知道老人的姓氏,只是按照北方的習慣稱她為“姥姥”。姥姥是廣東人,操著一口難懂的粵語,她性格開朗,喜歡與鄰居們交流?!拔母铩钡钠群Γ彝サ膭∽?,并沒有在她臉上留下過多的痕跡。她熱情地教我們如何做沙拉醬,如何用咖喱做原料,烹制各種菜肴。這些廚藝,在70年代初還是非常少見的。她忙碌著買菜、做飯,并樂此不疲。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對姥姥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她雖然沒有文化,但對人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記得有一次,我們在討論宋詞“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言還休。欲言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時深感無奈之情,溢于言表。姥姥坐在一旁靜靜地聽著,她不識字,更不懂詞,但從我們的言談中,她讀懂了我們的心情。她用我最怕聽的粵語加上手勢比畫著說了一遍又一遍,意思是:“人不可能總是快樂,也會有不快樂的時候,沒有關系?!甭犘≡普f,在“文革”開始時,全國都在批判“三家村”,他們全家頂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姥姥就是用這句話鼓勵、安慰著家里人,也鼓勵著自己。猛然,我想起了“榮辱不驚”四個字,用在姥姥身上再合適不過了。的確這是一種境界。

    大約一年以后,廖沫沙伯伯獲準可以與家里取得聯(lián)系。一天,姥姥高興地告訴我,廖伯伯這些年在外地讀的報紙,被朋友帶回來了。她打著手勢說:“報紙疊得整整齊齊,連個角都沒有折過。”那樣子,欣慰極了。

    “報紙整齊又能怎樣呢?人還是不能回來,冤案仍然不能昭雪?!蔽也唤獾赝牙褑?。她平和地笑笑,沒有再說什么。

    許多天以后,我終于明白了姥姥的意思,報紙疊得整齊,說明廖伯伯心境平和、安寧,說明他熱愛生活、珍惜生活。試想,一個萬念俱灰的人,怎么能有心情整理報紙呢?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又有什么比遠在千里之外的親人平安更令人欣慰的呢?看來,姥姥的聰慧,遠是我等人所不及。

    后來,“四人幫”被打倒了,“三家村”的沉冤也得以昭雪。再后來,我國邁進了改革開放的新時代,祖國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足以告慰姥姥的在天之靈了。

    (編輯·麻 雯)

    mawen214@163.com

    猜你喜歡
    大院伯伯姥姥
    請牛伯伯講“為什么”
    幫牛伯伯圍柵欄
    “伯伯”叫錯了?
    “幸福大院”可以有
    和甘伯伯去游河
    學生天地(2019年12期)2019-04-22 03:24:08
    雪姥姥
    姥姥的手
    八旬姥姥活得美
    特別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0
    “文革”后的孫犁與“大院”中的《蕓齋小說》
    山西大院照壁掠影
    文物季刊(2016年4期)2016-08-19 06:47:30
    仙桃市| 保山市| 津市市| 耒阳市| 天台县| 锡林郭勒盟| 宝应县| 邵武市| 贵溪市| 镇江市| 黄龙县| 鲁甸县| 阳西县| 长海县| 吴川市| 崇礼县| 克什克腾旗| 曲周县| 安吉县| 青岛市| 江都市| 安化县| 东宁县| 邵东县| 大港区| 大宁县| 舟山市| 兴和县| 塘沽区| 广丰县| 仲巴县| 桐乡市| 永胜县| 陵水| 泗洪县| 闽清县| 保德县| 芮城县| 金阳县| 乃东县| 盐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