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醫(yī)界尊為“國藥泰斗”的金世元先生,是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終身理事。金老大半生都在和藥材打交道,像人參、鹿茸等滋補佳品,對他來說自然是近水樓臺。雖然和各種名貴藥材打了一輩子的交道,但是對于金老來說,倒是有兩句話對他的健康起到了非常關(guān)鍵的作用。一句就是“藥食同源”;另一句就是“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動補”。所以,他從不提倡僅僅依靠藥材養(yǎng)生。去看看金世元養(yǎng)生秘訣吧。
兩次大補差點讓他喪命,忌大補之物
14歲那年,家里為了讓金世元有一門兒謀生的手藝,就把這個莊稼漢的孩子送到北京復有藥莊當起了學徒工。在藥莊里,金世元從最臟、最累的活干起,兩年的學徒干下來,他不僅掌握了制藥的基本流程,而且還對藥材的性味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有一天他們在生產(chǎn)制作“參茸衛(wèi)生丸”時,金世元聽說這藥很補,就掰一塊吃了。十六七歲的他,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吃點兒補藥,無非是想讓自己的身體更健壯些,可是沒想到三個小時以后,金世元就開始覺著不對勁兒了:頭脹得要裂似的。師兄們說他,你這歲數(shù)哪能吃這個呀!大概有一天時間,不舒服勁才過去。
這次經(jīng)歷,給了年少的金世元一個很大的教訓,此后,好多年他再也沒有碰過那些被人們大肆追捧的補藥。
1940年,金世元參加了“北京中藥講習所”,當時任課的是北京城有名的汪逢春、趙樹屏等中醫(yī)大家。他們對于中藥方劑學的理解,把金世元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到了二十六七歲時,金世元就已經(jīng)與北京的各大藥行來往密切了。有一次,同濟堂宰鹿,熱氣騰騰地涮著鮮鹿肉,他也美美地飽餐了一頓。當他回到家時感到很不好受,不僅頭脹,身上也脹了,鼻子流血……
相隔十年的兩次經(jīng)歷,把一個觀念深深地留在了金世元的腦海里。那就是無論大補的藥,還是大補的食品,東西再好,也不是隨便都能吃的?!捌鋵?,我們每一種入口的東西基本都是藥,比如說吃點大棗能夠補氣補血,一天吃三棗,一輩子不顯老,是不是?!?/p>
金老已經(jīng)到了注重保養(yǎng)的年齡,但是無論年輕時吃的參茸衛(wèi)生丸,還是人參、鹿茸,依然在他的家里找不到影子,因為金老的補益之法就是規(guī)律、簡單地生活。
任何病都要靠自我調(diào)理
金世元先生也是1949年以后,最早的一批考取國家行醫(yī)執(zhí)照的中醫(yī)師。而在他的中醫(yī)養(yǎng)生字典里,最重要的就是“脾胃”和“腎臟”了。他說:“胃主受納,脾主運化。胃主受納,就是吃進飲食到胃里頭以后起到腐熟作用。有胃氣者生,無胃氣者死,這一句話到頭了。所以說看病的時候,臨床大夫經(jīng)常問患者,飲食怎么樣,吃東西香不香,大便怎么樣,首先看你消化道,說我吃東西都挺好的,大夫心里就踏實了,再有任何病都好調(diào)理。”
中醫(yī)認為,脾是后天之本,腎是先天之本。在金世元看來生命就像一棵樹,脾就像土壤,好的土壤能幫助樹來吸收營養(yǎng)。而腎則是樹的根,根扎得深,分布得廣,樹才能長得壯實。
金老說:“中醫(yī)講的是臟象,并不是講專指臟器,它干嗎,腎主骨啊,中醫(yī)講腎主骨。生髓,骨髓,又進一步解釋,腎主骨,生髓,髓能養(yǎng)骨,另外腎主骨生髓,通于腦。你看,人聰明伶俐和腎強都有關(guān)?!?/p>
干洗臉深呼吸吐故納新
耄耋之年,依然精神矍鑠,這既和金老的保養(yǎng)有關(guān),更是他長期不懈鍛煉的結(jié)果。而說起鍛煉,金老是從每天早晨一睜眼就開始了。
金老說:“在床上就可以進行簡單的鍛煉。第一步,搓臉,俗話叫干洗臉,每次30遍;第二步,搓耳朵,還得搓30次,耳朵的穴位很多,能夠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huán),再往下我就搓腳,兩腳對著,兩個手就專門搓腳心……每天一個小時,一項一項地進行鍛煉。從周身的主要穴位,循序漸進到全身的簡單運動,就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huán)?!?/p>
床上鍛煉之后,金老就會來到樓下的公園里,找一個人少的地方,做幾次深呼吸,而這堅持了十幾年的深呼吸鍛煉,也是金世元養(yǎng)生經(jīng)的另一項收獲。經(jīng)過一番吐故納新之后,金老還要再花上十五分鐘,做上一套保健操。吐故納新再加上做操,每天用不到二十分鐘的時間。十幾年來,無論多忙,金老從沒有間斷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