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珠燕
摘 要:體現(xiàn)課改精神,讓學生真實作文,表達真情實感,是廣大語文教師不斷努力探索的一個課題?,F(xiàn)實教學中,小學生寫作文常常胡編亂湊,言之無物。為切實改變這一狀況,應讓學生捕捉機會,多觀察,多活動,多閱讀,多練筆,這樣作文質量才會提高。
關鍵詞:課改;小學生;作文能力
體現(xiàn)課改精神,讓學生真實作文,表達真情實感,是廣大語文教師不斷努力探索的一個課題。現(xiàn)實教學中,小學生常常會搜索枯腸,胡編亂湊,言之無物,習作能力可想而知。為切實改變這一狀況,可做以下幾點嘗試:
一、捕捉機會,讓學生多觀察
豐富多彩的大自然和社會生活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習作資源。但學生作文常感無從下手。其實并非無事可寫,而是平時缺乏細心觀察,對身邊的人和事熟視無睹。學生作文貴在真實,只有認真細致地觀察,寫出來的文章才會真實感人。因此,教師要善于捕捉機會,幫助和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自己身邊的人和事。
記得有一次,一個調皮的學生從河里捉了一只小螃蟹,弄得班級亂哄哄的。當時,我靈機一動,叫學生拿來臉盆,裝上水,把小螃蟹放進去,讓學生仔細觀察,他們看得津津有味。這時,我向學生提出了觀察要求,“看誰觀察得最仔細,把自己觀察的東西告訴同學”。學生躍躍欲試,欲罷不能。第二節(jié)作文課,我要求學生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下來。一個個精彩的作文片段便呈現(xiàn)在我面前……像這樣的瞬間,如果沒有及時讓學生寫,過后再寫就沒有味道了。
二、抓住機會,讓學生多說
說是寫的前提,說得詳細,寫得就會得心應手。教師要善于利用一切可以說說的機會,讓學生說出想說的話。有個教育家說的好:“兒童學習任何事情的最合適時期是當時他們興致高,心里想做的時候?!币虼?,教師必須因勢利導,多一些“開放”,少一些“束縛”,讓學生真情表達情感。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我借助一些文學名著或課文,生發(fā)出新的故事作為作文題材,讓學生說,如《南郭先生逃跑之后》《凡卡回到了鄉(xiāng)下》《新龜兔賽跑》等。
每個星期,我要求學生說出身邊的新鮮事,說說看到的、聽到的、讀到的奇聞軼事,可以自由地談天說地。學生有了表現(xiàn)的機會,紛紛把自己想說的話一吐為快。尤其是在節(jié)假日,更不放過大好時機。比如:“母親節(jié)”前夕,我提醒學生:“明天是什么節(jié)日?”“你們?yōu)槟赣H準備了什么禮物?什么禮物最有意義?請你說說自己的看法?!憋@然,開拓作文題材,豐富命題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使作文筆下有話,有具體的內容可寫。
三、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多活動
生活就像萬花筒,多彩多姿。針對小學生好玩的特點,教師要想方設法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如“剪貼作文”活動讓學生把自己認為有故事可編的圖剪下來,拼貼成一幅有主題的畫再寫下來;“拼圖作文”讓兒童從貌似不相關聯(lián)的一些圖片中,挑選組合,編成一個故事;每天讓幾個學生講一個故事“談天說地”,全班同學當評委,評出優(yōu)秀者……這些趣味性活動,學生十分喜歡,當他們下筆作文時,不再是“無病呻吟”。
四、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多讀書
生活的很多體驗無法直接獲得,只有通過間接積累和讀書來實現(xiàn)。讀書是吸收,寫作是應用,只有大量、廣泛地閱讀吸收,才能自如地寫作應用。在閱讀指導時,可引導學生把自己對事物的觀察與作者的表現(xiàn)手法進行對比,從中吸取營養(yǎng)。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睘榇?,教師應利用各種機會讓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學生一天只要閱讀20分鐘,一年就可以輕松、快樂地讀完50本書,小學六年就可將300本書讀完。這樣學生能夠真正養(yǎng)成一生受益的讀書習慣。我常為學生選擇世界兒童文學經典作品,那些好玩的圖書、有趣的安徒生童話等系列作品,使學生擴大了視野,增長了知識,發(fā)展了想象,豐富了情感,啟迪心靈,陶冶了情操,培養(yǎng)了個性,提高了寫作水平。
五、巧妙融合,讓學生多練筆
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多作生活練筆:首先要求學生寫一句話,把生活中有感觸的內容用一句話寫下來。如:看到樹葉飄落下來了,寫“金黃的蝴蝶在飛舞”;樹上滴下小水珠,寫“樹在流口水”。只要是有感而寫,不論長短,實在沒有感受,可以收集聽到的精彩的話。要引導學生多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及時記下一瞬間的靈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寫作習慣。在此基礎上,要求每天寫日記:一可以練筆,二可以培養(yǎng)觀察能力,三可以積累寫作材料。對優(yōu)秀日記,讓小作者讀給同學們聽,因為這也是一種榮譽,這樣學生一定想多寫幾篇,再次嘗到成功的喜悅,讓他們把日記寫出來給同學、教師看,貼在作文欄內展覽,投稿到學?!凹t領巾廣播站”或寄給報社發(fā)表……長期的訓練,學生就能做到堅持每天寫日記。
總之,學生習作的素材主要來自生活,教師要善于捕捉機會,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人、事、景和物,努力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體驗生活,積累生活。只有生活真實,感情真摯,文章才會感人,才會充滿生機與活力。
參與文獻:
[1]郭根福.對近二十年來我國小學作文改革的回顧與思考[J].甘肅教育,1998(5).
[2]強洪權.原汁原味的綠色作文[J].基礎教育,2004(7).
[3]葉圣陶.怎樣寫作[M].北京:中華書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