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
如若此刻讓你說,過去十年,你的經歷,你的改變,你的成長,誰都很難用很短的一篇文字來說明。同樣,市場、合作伙伴和用戶用十年的時間教會AMD大中華區(qū)以及潘曉明的也很多很多,核心在于,無論技術怎么發(fā)展,市場如何變化,不未雨綢繆也會變成loser,而不斷創(chuàng)新才是屹立不倒的獨門秘笈。“我們一直在尋求變化,產業(yè)在變化,AMD的變化其實也引領著產業(yè)的變化,大家基本上都在走這條路。”潘曉明對《中國信息化周報》記者談到。
2004年AMD大中華區(qū)總部落戶北京,正式奠定AMD大中華區(qū)版圖,總部以北京為中心,統(tǒng)轄AMD在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地區(qū)的所有業(yè)務。同年9月,潘曉明正式加入AMD大中華區(qū)。
潘曉明是北京人,有著北京人特有的大氣、健談和爽朗。他曾告訴《中國信息化周報》記者,4是他的幸運數字,他在2004年進入AMD公司,又能在2014年的十年總結中交出一個不錯的成績單,而APU14技術創(chuàng)新大會首次在北京舉辦,更是AMD對大中華區(qū)業(yè)績的肯定和市場的重視,也能顯示出總部對大中華區(qū)加大扶持力度。
這十年間AMD大中華區(qū)和潘曉明做了些什么呢?熟悉IT發(fā)展史的不會陌生,業(yè)界人士和發(fā)燒友們也不會忘記,2004年AMD64的誕生讓整個PC市場沸騰。對此,潘曉明回憶到:“2004年加入AMD的時候,AMD利用64位技術給產業(yè)帶來了很大的變革,那時候覺得突然是一股新風吹到了產業(yè)和客戶這邊?!蓖?,在國內曙光4000A落戶上海,這是采用64位AMD皓龍服務器處理器,突破了每秒10萬億次計算,躋身超級計算機的世界前十,是國內計算能力最強的商業(yè)化超級計算機。
2005年,AMD大中華區(qū)總部正式落戶中關村,即現在的融科資訊中心C座,旨在貼近中國IT市場最重要的地標,以了解用戶提高競爭力,與中國信息產業(yè)共成長。
十年后,AMD的員工分布于融科資訊中心C座的三層,員工數量不斷增長。人才,是AMD大中華區(qū)另一筆引以為傲的財富和值得記錄的業(yè)績。
2006年,AMD上海研發(fā)中心(SRDC)誕生,據潘曉明介紹,SRDC是AMD在美國本土以外最大的研發(fā)中心,也是AMD全球研發(fā)體系戰(zhàn)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環(huán)。從此,中國成為AMD產業(yè)版圖上,最為重要的一環(huán)。
回顧在AMD的十年,潘曉明總會強調收購ATI,“它是AMD發(fā)展史上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今天大家看來我們當時具有的優(yōu)勢,在x86方面有兩家公司在做,在顯卡方面也有兩家公司,AMD變成了唯一的一家CPU和顯卡都在做的公司。”2007年,收購ATI之后的第一款顯卡產品正式推出,這款ATI Radeon HD 2000系列圖形處理器,可以為臺式機和移動平臺提供高端視覺體驗。當年,AMD還有一個創(chuàng)新,就是當時很熱的首款真四核,全球首款服務器和工作站級四核處理器“Barcelona”是一款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產品,得到了HP、Dell、Sun、IBM四大國際服務器巨頭的青睞。
時間進入2008年,這是北京的奧運年,中國的名字響徹了世界。而這一年也是AMD大中華區(qū)盡情表現的一年,一款代號“上?!钡男乱淮暮损?zhí)幚砥髟谏虾0l(fā)布,這是AMD第一款以中國城市為代號的產品,得到了HP、Dell、Sun、IBM等服務器巨頭們的同步跟進。同年,見證中國速度的中國首臺百萬億次超級計算機曙光5000A躋身全球高性能計算機500強排行榜前十。而AMD為曙光5000A貢獻了四核皓龍?zhí)幚砥髋c高性能計算領域的豐富經驗。
2009年,在AMD大中華區(qū)也發(fā)生了很多事。值得回憶的是,當年在成都正式發(fā)布了全球首款DirectX 11顯卡——ATI Radeon HD 5000,這是當時速度最快的顯卡,能以超高的分辨率支持要求最高的 PC 游戲,并能確保為最新的 DirectX 11 游戲提供優(yōu)越的性能。此款產品得到了臺積電(TSMC)、微軟、Codemasters(Dirt2 開發(fā)商)、盛大游戲、華碩、七彩虹、迪蘭恒進、格誠、捷波、景鈦、銘瑄、昂達、藍寶石、超圖、啟亨、雙敏、威健、盈通等產業(yè)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同年,“電腦下鄉(xiāng)”政策深入推廣,AMD攜手聯想、同方、方正響應“電腦下鄉(xiāng)”政策,聯合OEM合作伙伴,投身農村信息化工程建設。這一年,還發(fā)生了中國首臺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誕生的大事。天河一號不僅是國內首臺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而且采用了創(chuàng)新的CPU+GPU異構計算設計,不但理論計算性能得到大幅提升,而且達到了很高的能效比。采用5120個AMD圖形加速處理器(即2560塊AMD Radeon HD4870X2雙芯顯卡),內存總容量98TB,點對點通信帶寬40Gbps,而共享磁盤總容量則達到1PB。
2010年,業(yè)界開始談論大數據了,AMD皓龍4000系列平臺為數據而生,這是業(yè)界第一臺真正能夠滿足云、超大規(guī)模和中小型企業(yè)數據中心需求的服務器平臺。同年,AMD在2C領域也有新發(fā)展,第一次在筆記本電腦平臺引入了三核和四核處理器,聯想、惠普、宏基、華碩、戴爾、富士通、微星、三星、東芝等OEM廠商在全球推出了135款基于該平臺的主流和超輕薄筆記本。
2011年,對于AMD來說,是顛覆的一年。AMD高舉融合大旗,推出革命性創(chuàng)新產品APU,堪稱自40多年前推出x86架構以來在處理技術上取得的最大進步。當年,AMD APU就被宏碁、華碩、戴爾、惠普、聯想、三星、索尼和東芝等領先OEM廠商廣泛采用,并獲得了2011年臺北國際電腦展最佳選擇獎。APU,顛覆計算的一款產品。潘曉明談起APU有很多感慨,“這段時間,AMD的確走的路是挺辛苦的,為什么?因為那時候沒有一家產業(yè)、用戶、市場完全明白APU是什么意思,不明白把CPU和顯卡放在一起能給用戶帶來什么樣的價值。但是通過幾年的時間,我們看到APU雖然沒像64位那樣明顯的席卷整個業(yè)界,但是潛移默化地已經開始引領市場變化。最大的變化就是,現在看所有的廠商,不管是x86的友商還是ARM的友商,大家現在做的處理器基本上都是往APU的方向,都是CPU+GPU的概念,只是說誰做的好、誰做的差一點這樣的區(qū)別,大方向都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