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級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其領導行為和班級氣氛的形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本文主要探討初中班主任如何在不同性別的學生群體活動當中采取不同的領導行為來營造良好的班級氣氛,來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領導行為;班級氣氛
中圖分類號:G45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7-0011-01
初中學生大多年齡相近、學業(yè)程度相同,有著共同的學習任務,可以說初中生的身上共同特點非常多。同時,在學校學習、活動的過程當中,每個同學相互影響、共同成長,逐漸形成一個有統(tǒng)一紀律的班集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班級氛圍有利于學生積極參與到班級活動當中,養(yǎng)成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在素質(zhì)教育大背景下,選擇一個優(yōu)秀的班主任成為家長更具體的訴求。班主任的領導行為和班級的氣氛形成的關系不言而喻。
一、初中班主任領導行為與班級氣氛的關系
班主任就是學生思想和生活的教育者和引導者,是班級活動的組織者,同時也是教師教學工作的協(xié)調(diào)者。班主任的領導行為主要分為變革型領導行為和交易型領導行為這兩種。
1.變革型領導行為。在日常的班級管理活動當中,傾向于變革型領導行為的初中班主任會經(jīng)常激勵學生,向?qū)W生灌輸價值觀教育,讓他們通過價值觀教育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在價值觀的教育過程當中,班主任不僅引導和幫助學生完成各項學習工作,同時還以教師的人格魅力來激勵和刺激學生的思想,以無微不至的關懷來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人生信念發(fā)生變革,讓學生形成一種為了班級利益來超越個人利益的轉(zhuǎn)換。班主任的這種變革型領導行為,讓學生有了更強烈的歸屬感,進而能在班級活動當中形成一種自己維護班級利益的積極氣氛,讓每一個同學在班級活動當中能夠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體驗到集體榮譽感,形成欣賞自我進而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這種變革型領導行為下的班級氣氛具體體現(xiàn)為團結合作、和諧寬松、充滿蓬勃的朝氣。
2.交易型領導行為。在日常的班級管理活動當中,傾向于交易型領導行為的初中班主任會通過的任務分配和角色要求,來指導和激勵學生向著既定的學習目標邁進。這樣的班主任會在班級日常行為準則當中明確獎懲機制,這就無形中向?qū)W生灌輸了一種如果滿足班主任的要求,學生就會得到相應的匯報或者獎勵。班主任以其特殊的權威性為主要基礎,以班級的獎懲機制來約束初中學生的日常行為。
二、初中班主任如何通過領導行為來改善班級氣氛
1.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學生觀支配著教育者對學生的基本看法和教育行為,決定了班主任的工作態(tài)度和領導行為。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推進,教師應當改變傳統(tǒng)的觀念,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班主任首先就應當認識到學生的有人格尊嚴的,他們的人格尊嚴是和班主任平等的,這需要教師轉(zhuǎn)變自己的角色,由道德傳播者轉(zhuǎn)變?yōu)榈赖陆逃囊龑д?、由知識傳授者轉(zhuǎn)變?yōu)閷W生學習的促進者、由學生問題解決者轉(zhuǎn)變?yōu)樗枷氲闹笇д摺V挥凶鹬夭拍苷嬲降?,只有平等才能真正互信互認,班主任也才能真正了解學生,更好地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
2.提高班級氣氛和領導行為之間關系的認識。班主任的領導行為和班級氣氛的形成息息相關。在領導行為和班級氣氛的相關性維度上,變革型領導行為最強,交易型領導行為次之,放任型領導行為最弱。班主任應當認識到其領導行為和班級氣氛形成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只有更傾向于變革型領導行為才能營造出更加健康向上、更加積極活潑、更加團結優(yōu)質(zhì)的班級氛圍,只有這樣也才能真正讓學生在積極影響下充分展示出自我個性,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快樂。
3.因人而異、合理運用領導行為。如果學生表現(xiàn)出一種缺乏一致信念和統(tǒng)一的價值觀的現(xiàn)象,則班主任在管理當中更適合用變革型領導行為。在日常教學活動當中更傾向于對學生價值觀方面的教育灌輸,讓學生在不斷激勵的過程當中改善自我信念和學習態(tài)度,進而完善個人價值觀。當學生表現(xiàn)出缺乏目標和方向的時候,采用交易型領導行為,以明確的學習任務和明確的角色要求來不斷激勵和指導學生,讓學生按照獎懲制度來完善個人,完成既定學習目標。如果班級當中的學生都能夠自覺獨立地完成既定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這種情況下則更適宜采用放任型領導行為。讓學生在學習和探索的過程當中獨立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糾正學習當中的錯誤,克服學習當中的困難,找到學習的最佳途徑,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能力。
4.關注學生的差異表現(xiàn)。初中學生由于年級和學習任務等方面的差異,初二的學生在群體目標維度上要低于其他兩個班級,由于學習成績的兩極分化,導致了思想上的分化?!凹庾由彼枷肷细映墒?、追求全面發(fā)展,其方向是與班集體所期望和追求的是一致的。而一些“學困生”由于學習上受到打擊、喪失自信,甚至是自暴自棄,背離了班集體所期望和追求的方向。
總之,班主任要特別關注這部分學生的變化,平等對待初二階段的學生,禁止一切歧視學困生的觀念和做法。根據(jù)每個學生的特點積極應對,針對學困生調(diào)整心理狀態(tài),鼓勵他們積極進取,努力突破。并且引導尖子生來形成幫扶對子,互幫互助,讓學困生感覺到班集體的溫暖。初三學生受到中考的壓力,會表現(xiàn)得更加浮躁不安。班主任要針對這樣的特點,積極開展各項文體活動來緩解初三學生的壓力,讓他們?nèi)硇牡赝度氲綄W習備考當中去。
參考文獻:
[1]彭麗虹.班主任與科任教師的溝通與合作[J].黑龍江教育(小學教學案例與研究),2010,(12).
[2]黃春華.對班主任行為中“期待效應”的理性思考[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7,(09).
[3]張敏.淺談班主任與學生談話的藝術[J].教育探索,2008,(09).
作者簡介:譚敏娟,女(壯),廣西河池人,中教一級,大學本科,主要從事語文教育教學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