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賢強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方法一、引導學生進行積累性閱讀
讓每個小學生都建立一個名言佳句積累本。小學生對生活、對世界的認識是循序漸進的,對知識的運用也只能是在掌握了大量知識的前提下,所以學習、識記名言佳句,誦讀精美散文,詩詞歌賦就顯得尤為必要。積累性閱讀的主要目的就是完成一定量的積累,從好詞到佳句,從名言到警句,從古代詩歌到現(xiàn)代辭賦,積累下深厚的語言功底,積淀下智慧的火花,為實現(xiàn)質(zhì)的飛躍打下基礎。
二、引導小學生進行質(zhì)疑性閱讀
老師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為重要。假設學生只是一味地接受書中的觀點,一味地接受前人的思想,那么要培養(yǎng)出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才只能是一句空話。為此,我引導學生進行質(zhì)疑性閱讀,目的就是希望學生根據(jù)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提出自己有疑問的問題,暢所欲言,然后分小組討論,互相幫助加以解決。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明顯的長進,對閱讀課有了重新的認識和感受,興趣大增。
三、引導學生帶著感悟去閱讀
中國的詩詞歌賦是形象、是情感、是文化、是精神的家園,是人類心靈的歌聲,是作者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有感悟性的閱讀重在“感”,重在“悟”,重在感受文章的妙處,領悟人生的哲理,體會文章的寫法。我從“三個一”入手引導學生進行閱讀:一是找出你認為用得最好的一個詞語,二是找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話,三是找出文章中一句核心的句子,找出后最好能說出理由。
四、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
閱讀,就必須有問題,就必須去探究。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發(fā)現(xiàn)去建構(gòu),甚至創(chuàng)造,要比老師幫著去分析,講解,索取,不知要強多少倍。我結(jié)合新的教學理念,把自主——合作——探究納入到我們的閱讀課中來,以學生在閱讀中碰到的自身感興趣的疑難問題為切入點,主動地解決,學會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從而在不斷地成功中激發(fā)起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
五、教師要引導學生用欣賞的眼光去閱讀
閱讀教學本身就已經(jīng)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豐富多采的世界,里面有豐富多采的語言、生動絢麗的形象、醉人心脾的情趣、深邃優(yōu)美的意境、精辟獨到的見解,讓學生結(jié)合自身對生活、對人生的體驗去欣賞,去品味,才能實現(xiàn)讀者與作者心與心的溝通,情與情的碰撞,也只有這樣,一篇篇凝聚著作家靈感、激情、思想的文字,才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情感、情趣、情操,影響著學生對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達方式,并最終積淀成為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層最基本的東西—價值觀和人生觀,最終造就學生的健康人格,達到學習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