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蘭
摘要:小學普遍開設英語課程已經(jīng)十三年了,由于人們觀念的認識、教師的嚴重短缺、教學設備的嚴重不足,各小學開設英語均不平衡,致使升入初中一年級的學生英語知識差別很大,怎樣使差異很大的學生共同發(fā)展呢?是初中英語教師首先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英語;初中英語銜接做法
【中圖分類號】G632
2001年,教育部頒布了《關于積極推進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指導意義》(教基[2001]2號)明確指出:“2001年秋季起,全國城市和縣城小學逐步開設英語課程,2002年秋季,鄉(xiāng)鎮(zhèn)所在地小學逐步開設英語課程。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起始年級一般為三年級。同年,教育部頒布了《基礎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及《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標準》),在教育理論、課程內容、課程任務、課程評價等方面進行了重大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上述文件的頒布標志著我國小學英語課程的開設從原先個別地區(qū)或個別學校的行為上升為國家政府的行為,也是我國進一步普及和加強英語教育的重要舉措。
對于我們這樣一個欠發(fā)達地區(qū)的市縣,由于人們觀念的認識、教師的嚴重短缺、教學設備嚴重不足,導致課表中的英語課名存實亡。小學畢業(yè)的終結性評價只有數(shù)學、語文兩門。將英語知識差別很大、甚至相當一部分學生的英語基礎為“零起點”的學生升到初中,我們怎樣是差異很大的學生共同發(fā)展呢?是初中英語教師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筆者的做法是:
1、了解學生,分析情況,制定互助組
第一節(jié)課上,教師首先用大屏幕打出幾個有層次的問題,讓學生展示自己的英語才能,
通過教師的細心觀察去觀察每位學生的英語基礎程度。接著在大屏幕上展現(xiàn)一組助人為樂的場景,同時教師提出,由于本地屬于寧夏偏遠山區(qū),比較貧困,教育發(fā)展及不平衡,致使我縣部分小學沒有開設英語課,但為了更大的求知欲,在座的各位同學從各個不同的小學匯集到今天的同一個學校和教室學習,我們有沒有信心學好英語?已學過英語的同學能否幫助末學過英語的同學學好英語?此時學生的情緒被調動起來。教師借此布置每四人為一學習小組,并社組長起監(jiān)督作用。課下將自己的姓名、家庭情況及住址、小學英語學習情況等用16K紙書寫整齊后上交上來。教師根據(jù)學生的這些情況,對所組成的小組說服后做個別調整。并開展組與組間的前進比賽,同時將學生的活動記入成長檔案袋。
2、分析教材,選好輔導資料,制定銜接措施
《標準》建議: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結合實際教學需要,靈活地和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編排順序、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shù)娜∩岷驼{整”;除此之外“還應該積極利用其它課程資源,特別是廣播影視節(jié)目、錄音、錄像、直觀教具和實物、各種形式的網(wǎng)絡資源、報刊雜志等”。
對于起始階段的英語教學來說,口語教學甚為重要,沒有學過的不會發(fā)音,學過的大部分又發(fā)音不準,面對這一現(xiàn)狀,我不僅充分利用教科書安排的教學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同時根據(jù)本校學生實際情況,還選用了“瘋狂英語口語絕招”有聲系列教材。這套教材從基本的英語發(fā)音技巧的操練,到日常精典句型的演練,再到各種場景會話的訓練,形式多樣,內容輕松有趣,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對于幫助學生正音,養(yǎng)成正確的英語發(fā)音習慣,掌握連讀、弱讀、縮讀、快讀等發(fā)音技巧以及進行場景會話等交際功能訓練較為適合。
通過保證足夠時間和選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不同程度的有效訓練,真正幫助學生順利地完成小學、初中銜接期的過渡。
3、統(tǒng)一語音,規(guī)范書寫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學過英語的同學很多發(fā)音不準,書寫不規(guī)范,反而是初學英語的同學由于一切都是重新開始,所以讀音都比較準確,書寫更規(guī)范。為防止負面影響,不僅在課堂上需要及時指出部分學生發(fā)音和書寫的不足,課下及時溝通,使學生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就是與其他國家的人進行交流。發(fā)音不準和書寫不規(guī)范會直接影響交流。希望你們能善于發(fā)揮自己優(yōu)勢改善不足,達到共同上進。同時反復講解發(fā)音要領,讓學生嚴格按發(fā)音部位發(fā)音,并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技術手段,如:讓學生跟著錄音讀字母和音標;反復播放范讀磁帶,讓學生一個一個地摹仿練習;親自用自己的口型結合多媒體畫面上說英語人的口型讓學生糾正自己不正確的發(fā)音習慣和方法;并多次進行作業(yè)展覽和評比、舉行書寫規(guī)范比賽并及時進行表揚和總結。正是由于我細心觀察著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習進展以及學習活動中的表現(xiàn),對每一個學生都傾注了關愛之心,用飽滿地熱情去肯定學生的每一點進步,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教師給予他們的期望,體會班集體中學習的溫暖氛圍。
4、強化聽說,適應課堂教學
為了過渡到以講英語為主的課堂教學,我收集選編了近五百條課堂用語和校園交際用語用于教學,并根據(jù)教學內容借助多媒體盡可能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必要的情景,諸如見面、道別、問路、購物等讓學生體會語言使用的具體環(huán)境,使學生能在輕松的氣氛中學會課堂用語,為過渡到盡量使用英語進行課堂教學掃清語言障礙。
要做到整個課堂用英語教學,必須要加強學生的聆聽訓練,“聆聽訓練是一種讓學生耐心專注地傾聽說話人講話的訓練,以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而傾聽能力的養(yǎng)成是正確理解話語含義、對話語內容進行品評的基本前提”。為此要充分挖掘教材,設計一些情景,便于教師多方面的提出問題,從而使學生在聽明白的基礎上進行復述回答,這樣既增強了學生聽力訓練又加強了學生的口語訓練。另外,新教材中的聽力材料很多也很富有趣味性和實用性,所配備的聽力磁帶中的聲音、語速和節(jié)奏等都比較符合說話人的身份和語境,具有較強的真實感。充分利用這些材料,在教學的全過程中,聽、說、讀、寫和應用穿插、交替、互補進行,只有重視了他們的相輔相成,才能體現(xiàn)出語言的交互性,使學生真正成為一個有效的交際者。
5、發(fā)揮正面評價的激勵作用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若能經(jīng)常得到正面評價,是其內在的價值能夠得到來自外界的承認,他們就容易獲得成就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從而能穩(wěn)定學習情緒,提高學習的積極性。相反,當學生得到過多負面評價時,或多或少會產生一種失意心理,學習自信心降低,有些學習困難的學生還會產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甚至出現(xiàn)自卑和充滿敵意等行為。尤其對剛升入初一的學生,他們的英語知識差距很大,僅靠課堂教學是每一個學生得不到較快均衡發(fā)展,為此教師要更多的付出勞動,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創(chuàng)設學英語的氛圍,利用晨讀、晚讀、周六等時間給基礎差的學生及時進行輔導,幫助他們盡快掌握發(fā)音方法和拼寫方法,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形式多樣的活動,如圣誕節(jié)晚會、新年晚會、演唱英語歌曲、朗讀英文詩歌、進行英語小游戲、開展簡單的英語論會等,使他們身臨其境,與樂與學隔于一體,在極大的新鮮和好奇感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產生學習動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2001《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何文琴.詹紅英“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教學與管理》2006—3
[3]施良方.1998.學習心理學的理論與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