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澤
學生心理健康對于學生的生活、學習質量都有很大的影響,對學生的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也有重要意義。面對學生的成長、成才,我們要及時地掌握其心理趨向,充分了解不健康心理的危害及產生因素等。積極地尋找途徑,引導、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健康的心理,為社會主義培養(yǎng)德美、體美、文美的身心健康又及賦才智的人才。
學生心理健康危害成才健康心理是每個人健康、快樂、幸福的基礎,對于心理不健康的人而言,陽光太刺眼;雨天太潮濕;陰天太沉悶……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會給他帶來憂郁、煩悶、愁苦等心情。在這些人群中容易出現悲觀、自卑、暴躁等不良情緒,其個人的人格、價值觀等也會受到一定的扭曲,是學生獲得幸福、獲得成功的最大阻力,也容易使學生誤入歧途。此外,學生還處于思想意識的逐漸成熟階段,其心理健康發(fā)展對他們的未來有深遠的影響,對個人將來的發(fā)展、成就意義重大。
一、不健康心理對學生的危害
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首先可以通過心理不健康發(fā)展的危害來證實。由于一些不健康思想的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遇到問題,就會在行為上表現出令人難以理解的異常。學生的道德水平、個人追求等方面,就會展現出一些低級的趨向。而且學生心理的不健康,會導致學生個人的社會責任感缺失、法律意識淡薄,容易走上違紀犯法的道路。首先,不健康的心理會使人走上歧途,影響個人的學習、發(fā)展以及未來的成就。例如,一些學生受“拼爹”思想影響,情緒消極、悲觀,覺得自己家境不好、爹不是官也不富有。這種不健康的心理容易使學生產生悲觀、仇富等思想,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一些學生就將自己的未來寄托于“潛規(guī)則”這類的捷徑,而不思進取、游手好閑。一些學生大量的向父母伸手要錢,亂請客、亂拉關系,覺得這是“不富有”“不出息”的父母欠自己的,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寄生”的心態(tài),父母滿足不了自己的欲望時,甚至對父母大大出手。一些學生受仇富思想的影響,產生了不正當、不合法的“致富”思想,如經營淫穢網站聚集財富、搶劫、勒索等,從此走上了不歸路,將個人的未來、前途毀于一旦。其次,不健康心理使學生的思想難以成熟,難以擔當時代的大任。一些學生自小生長在溺愛之中,思想幼稚、抗挫能力極差,稍有不如意就會覺得整個天都要塌了。如因考試成績不好,難以面對挫折而選擇上吊、跳樓等極端方式。如在與同學游戲、交往中稍有不如意就揮刀相向,造成嚴重的流血沖突。如受到冤枉、誤解時不能理智處理,易走極端等。再次,一些同學在不健康心理的影響下,還會將自己內心的憤恨、妒忌發(fā)泄到無辜人的身上,如欺負比自己弱小的群體、破壞公物等等。毀掉自己前途的同時,給別人的家庭及自己的家庭造成了沉重的傷害,給我國社會發(fā)展的健康、和諧制造不和諧的“音符”。
二、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影響因素分析
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第一,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師、家長過于重視學生的成績,而忽略了對學生人格的關注及情感關懷。在長期的學習壓力下,學生的逆反心理會很強烈,容易形成一些不健康的價值觀、人生觀。如一些學生片面的認為學習好就是好學生、學習不好就是“壞”學生。這種錯誤的認識,抹殺了學生的天性與獨立自主的個性發(fā)展,致使學生的自立能力、心理素質普遍較差。第二,家長的過分溺愛容易造成學生心理上的一些缺陷?,F在社會獨生子女較多,特別是城市90%以上的學生都為獨生子女,父母的溺愛、祖輩的溺愛,使孩子養(yǎng)成了一種自私自利的心態(tài),不懂得與同學和諧相處。事事都要拔尖出頭,與人相處矛盾頻頻、計較多多,使自己的情感陷入人際關系的泥潭,導致學生憂郁、激動,容易走上偏執(zhí)道路。第三,學生不健康心理的形成,學校方面的影響因素是不可推脫的。一方面,隨著我國法律的不斷完善,打罵學生、在校園發(fā)生意外等都有可能造成學校名譽受損,甚者牽扯上官司。因此,在學校,老師對于學生的關愛也是多方面的,而且更加深入。隨著這種關愛的過度發(fā)揮,學校對于學生的約束力減弱,學生的一些不健康心理得不到及時的糾正。另一方面,在素質教育下,學生減壓卻始終落不到實處。在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模式下,成績仍是檢驗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標尺。因此,形成了教育問學校要成績——學校問老師要成績——老師問學生要成績,學生的重擔不管學生愿不愿意都必須扛著。造成了學生學習的被動和苦悶,同時受成績“壓榨”,學生的價值觀、道德觀也發(fā)生了扭曲。如為考高分作弊、賄賂考官(有的學生不會答題在考卷上貼一張百元大鈔),等等,不論學生的行為是否成功,這些思想造成的不健康心理影響是不可磨滅的。在泛意識行為下,一些不道德行為甚至成為學生相互仿照的“榜樣”。如為考試過關買賣答案,買到答案的學生再轉手賣給其他同學,不管真假就這樣熱火朝天的買賣交易,極大的降低了考試的公平、公正性。第四,社會對學生不健康心理形成的影響也是較為突出的。一方面,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對人才的要求也不斷的提升,面對社會的強大壓力,一些學生無法平穩(wěn)調整自己的心境,滋生了一些不良的情緒,這些情緒的積累促使學生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目前我國的大眾傳媒比較廣泛、廉價、自由,學生通過各種手段獲得的一些不良的信息,影響了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如學生通過手機、網絡瀏覽涉黃網站,造成了認識表面的早熟,加之學生心理、生理的不成熟,就會犯一些荒唐、無知的錯誤。犯錯后,如不能正確地認識、排解等,就會造成心理的陰影,形成不健康的心理。
三、學生心理健康的重大意義及深遠影響
相對于學生不健康心理造成的危害,健康心理的重大意義及深遠影響就顯而易見。第一,積極、健康的心理使學生能夠輕松、自在的應對生活、學習中的各種狀況,養(yǎng)成了學生對立思維、敏銳觀察、正確判斷的能力。減少了學生在人生道路上犯錯誤的幾率,促進了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使學生能夠更廣泛、更輕松地掌握學習內容,提高了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校培養(yǎng)人才的綜合素質。第二,社會與夢想之間往往存在較大差異,健康的心理提高了學生面對挫折的勇氣,使學生更有信心迎難而上,勇敢的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促進了學生學習、事業(yè)的成功。第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學生優(yōu)秀人格的形成,促進了學生德智美體勞的全面。有利于學生自我反省、自我完善。及時的糾正了學生思想、意識、行為中的不當觀念、動作,促進了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使學生能夠更多的展現心靈“美”,使學生的“才”和“德”緊密的結合起來,成為社會需要的優(yōu)秀人才、精英人才。第四,健康的心理提高了學生的生活、學習質量。如使學生形成勞逸結合的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生對于運動、對于鍛煉的重視程度,確保了學生的正常生活規(guī)律,提高了學生的身心素質水平。第五,積極、健康的心理,提高了學生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當突發(fā)事件發(fā)生時,良好的心理素質使學生能夠理智地應對問題,避免了過激犯錯、過激犯罪等情況的發(fā)生。同時,積極、健康的心理,使學生身上的正能量得到更大的發(fā)揚,如樂觀的精神使學生面對挫折時不至于悲觀、絕望,為學生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心理素質基礎。第六,健康的心理使學生在社交場合放棄了因外部因素而造成的自卑、自傲等不良思想,提高學生社交活動中的親切感。使學生在社交活動中能夠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才華,為自己的成功鋪平道路。同時,使學生在社交中獲得更多的自信,為學生的學習奮斗提供了更多的動力,有助于學生成才。
總之,學生心理健康使學生在這個復雜、競爭激烈的社會擁有了更多發(fā)展的機會。對于學生良好人格、正確人生觀形成的積極作用將影響學生的一生,決定了學生是否能夠成才、學生的才能是否能夠最好程度地發(fā)揮。就像人們常說的“性格決定命運”,性格的核心就是心理的健康趨向,在心理作用的潛意識下,學生才能更廣泛的、深入的挖掘自己的潛能,最好地發(fā)揮自己的才干,成為社會的有用之人。
endprint
四、影響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思考
學生心理健康對于學生個人的發(fā)展意義重大,同時,對學生學習、生活的質量也有很大影響。如何糾正學生思想中的不健康意識,第一,老師應以身作則,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學生樹立榜樣,以榜樣的力量影響、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積極的心理。第二,重視素質教育及學生的實際減負工作的開展,和學生建立一種亦師亦友的關系。主動地關心學生的心理變換,及時的發(fā)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并采取恰當的方式引導學生排泄心中的憤怒、仇怨、恐懼等不良情緒,避免這些情緒發(fā)展成為學生的不健康心理。第三,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積極的、多方面的為學生開辟實踐學習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積累經驗、積累智慧。增加學生閱歷,弱化外界因素對學生情緒的影響,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處事冷靜性等。第四,重視班級體精神文明建設,以集體的思想、行為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生活、思維習慣,促進全體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第五,開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活動,通過活動讓學生認識不健康心理的危害,鼓勵他們積極的接受心理咨詢,對于不利于健康心理形成的影響因素能積極的與老師溝通、配合,及時的進行處理。避免不良情緒在心中的積累、質變,造成難以挽回的遺憾。第六,對學生適當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選題和講授的靈活性。避免嚴肅的氣氛使學生難以接受。同時,重視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對問題學生及時的溝通、密切的關注。隨時疏導學生情感意識中的不和諧因素,建立學生積極的、樂觀的、向上的健康心理。
五、結語
學生的成長、成才是個漫長的過程,學生的心理形成過程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作為老師,要有足夠的耐性和信心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幫助他們克服性格中的弱點、缺點,避免一些不良情緒對學生的影響和摧殘。及時地糾正學生的不健康、不理智思想、行為,提高所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社會輸送全能型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曹玲玲.試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J].中華少年,2013,(19).
[2]王君君.“90后”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其干預對策[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02).
[3]李鐵軍.社會體驗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基于積極心理學取向的研究[J].職業(yè),2013,(23).
[4]李艷.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調查研究[J].九江學院學報,2010,(04).
[5]周文惠.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J].重慶行政,2004,(02).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