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涂凡
摘 要:許多題目講過了、做過了、考過了,有的還不只遇到過一遍,但還是錯了,這些錯題的背后,往往隱藏了學習過程中所產生的漏洞。建立一本錯題本,對特殊的知識點加以防范,是避免漏洞的絕佳方法。要想建立有效的錯題本,對于剛進入高一的學生而言,這方面的工作尤為重要。由于高中知識難度大,內容多,覆蓋廣,難免會遇到很多錯誤,而且有些錯誤會一犯再犯。
關鍵詞:數學錯題本;建立;使用
一、錯題來源
不能隨便找看不懂的拿來抄寫一通,而是注意積累,如,配套練習、周練卷及考試中的錯題整理在一個本子上,錯的步驟也要寫,并寫上正確步驟。有時題目比較長,抄題目浪費時間,將題目復印剪下來,直接粘在錯題本上,錯誤和正確的步驟最好也要附上。
平時做題時首先要獨立完成,訂正時要拿不同顏色的筆區(qū)分,寫上訂正的原因。到了階段性的時間再集中整理一次,如,章末測試、周練、月考完后。當把錯誤匯總在一起的時候,就會很容易看出其中的規(guī)律性,也能改變學生對錯誤的態(tài)度。有的學生喜歡貼小便箋紙,一張頁面上東貼西貼,影響查看,時間長了還是不方便,還是要復印和謄寫。如果想高效率地建立錯題本,可以設計一些表格(固定項目)形式的“錯題本”。要多問自己為什么錯了?應該怎樣做?有無其他方法?哪種方法更好?能否進行變通?
二、錯題收集要求
具體到知識點上,針對高一上學期必修1第一章,學生可能更多的問題出現在對集合的概念的理解和運算的正確性上,需要搜集考試中的錯誤。后三章主要是函數概念、性質、指對數函數以及零點等,相對而言錯誤更多。往往是理解概念偏差,或是性質的使用一知半解,又或是思路不對,特別是函數知識的綜合應用,還要體現解題思路圖及分析過程。而必修4是三角函數和恒等變形,公式的記憶導致錯題的產生多一些,這時要具體到是哪一個公式出錯了。在高一下學期平面向量中多搜集自己做錯的高考題,在數列中多搜集技巧和方法方面的錯題,在不等式的性質和應用中搜集綜合題和各種變式題。
三、有效發(fā)揮家長和放假的作用
家長可以幫助學生復印、收集錯題,有效監(jiān)督錯題本的常態(tài)化。一到寒暑假,盲目幫學生報班補課,但補課的效果微乎其微。知識是固定的,很多時候學生并不是每個知識都不懂,學過的知識再補只會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不能高屋建瓴地認識自己的錯誤,也很難提高應用知識的能力。一聽就懂,一做就錯,說明不是接受能力的問題,而是平時的積累產生遺忘或綜合能力有待提高,如果這個時候及時整理錯題,再加以一定量、經常出錯知識點的訓練,結合寒暑假的優(yōu)勢(時間),一定能形成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畢竟高中學習強調的是能力和方法。把再遇到的還解決不了的問題與同學或老師交流,既增進了師生感情,又提高了分析問題的能力,一舉兩得。
四、注意時效性
訂正錯題周期要形成規(guī)則,每個學生訂正錯題的周期也各有不同。建議學生最好每天進行一次錯題訂正,然后每周匯總到錯題本上。不要集中到考前來消化,最好利用一些閑暇的時間再加工,如,自習課、放學剛到家、等飯吃的時間,弄懂了做個標記。一個星期為一個節(jié)點,下一個星期就暫時不再看這些,等到要月考或是期中考試前,再集中復習一次。
總之,錯題本的使用是一個持續(xù)性的學習過程,這就要求學生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恒。隨著學習的深入,一定能發(fā)現“錯題本”大有用處。
參考文獻:
何勇仕.如何正確認識“錯題本”[J].高中數理化,2011(14).
(作者單位 江西師大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