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是復雜精密的好,藝術是簡單微妙的好。
斯蒂芬生最初所發(fā)明的火車,瓦特所發(fā)明的蒸汽機,柏爾所發(fā)明的電話,馬可尼所發(fā)明的無線電報,都是極其簡單,一目了然的。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各種機械都一天一天的復雜起來了。到現(xiàn)在除了專家以外,沒有人可以玩弄這些龐大的機器。
藝術是和科學相反的。你看我們的建筑從古希臘、羅馬的富麗堂皇、雕梁畫棟、彩窗畫壁的復雜建筑,隨著時代,一世一世的簡單下來,成了今日筆直光滑、素白平淡的建筑。我們再說詩歌,從講究平仄、對偶、字數(shù)、音韻的復雜規(guī)律,隨著時代的進步,到今天你可以自由地寫你的新詩,一點不受規(guī)律的束縛。其他像圖畫、雕刻、音樂、文學等藝術品的演變,沒有不是順著這條大道——由復雜走向簡單的。
近年來,社會上提倡簡體字,提倡通俗文學、大眾文學,就是要把文化簡單化了。
原來,文化的產物都是簡單的:原始社會的歌謠,多么單純,然而不失其美;北美土人的圖案,多么簡單,然而惹人愛好。
文章的句子,也是這樣。雖然有人認為像“堯舜禹湯文武成康之際”的句子氣魄雄厚,然而簡單的句子,仍然有它的美點。
中國文學中,最簡單的句子是由三個字造成的。這些三字句,大都輕松可愛,爽快可口。例如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記》里面:“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和“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都是三個字一句。王禹偁《黃崗竹樓記》里:“酒力醒,茶煙歇,送夕陽,迎素月?!币捕际侨齻€字一句,多么美麗。
中國有許多俗語,也都是三個字一句的,說起來,很是順口。例如:
一不作,二不休。墻頭草,隨風倒。心要細,膽要大。多吃飯,少開口。行如風,坐如鐘,立如松,臥如弓。
中國人的名字、商號、城市,大都是三個字,也是因為叫起來順口的緣故。
我國有一本兒童讀本,完全由三字句組成,就是人人都會哼幾句的《三字經》。這本書從宋朝元慶年間以來,八百五十多年,普遍地被采用作兒童初學讀本,就連現(xiàn)在還有人肯花費精神,把它改編、續(xù)編(章炳麟曾把《三字經》改編)。在窮鄉(xiāng)僻壤的三家村里,還是把它當作課本,就是因為三字句容易讀的緣故。
中國古詩中,有些是三言的。例如漢郊祀歌之一《天馬》就是:
天馬徠,從四極,涉流沙,九夷服。天馬徠,出泉水,虎脊兩,化若鬼。天馬徠,歷無草,徑千里,循東道。天馬徠,執(zhí)徐時,將搖舉,誰與期?天馬徠,開遠門,竦予身,逝昆侖。天馬徠,龍之媒,游閶闔,觀玉臺。
這種簡單的詩體,到漢朝以后,就被文人丟棄不用了。詩的園地,完全給五言和七言占據(jù)著。到近來又有人在采用這種簡單的詩體了。例如田漢的《黃昏》就是:
原之頭,屋之角,林之間,塵非塵,霧非霧,煙非煙。晚風兒,吹野樹,低聲泣;四野里,草蟲兒。
簡單的藝術品,往往是最高尚的藝術品。八大山人的蘭草畫,只有寥寥的幾筆;基督教最重要的詩歌《三一頌》,十分單調;金字塔的組織不過是個立體三角形;“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不過是一首十多個字的小詩。然而這些作品,人類都承認它們的偉大。
藝術的價值不在復雜,文章的優(yōu)美不在辭句的冗長。簡單的,自然的句子,更加可愛!
(選自《國文趣味》/姜建邦 著/當代中國出版社/2014年1月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