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昭斌
摘 要: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xiàn)代教學理念。職業(yè)學校體育有效教學應根據(jù)學生的身心、專業(yè)特點進行設計,明確的教學目標、適宜的教學內容、嚴密的教學組織和科學的教學方法等,以培養(yǎng)職業(yè)所需要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及終身體育的能力。
關鍵詞:有效教學;職業(yè)中專;體育教學
1 關于“有效教學“的理論認識
有效教學是指教師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獲得了明顯的進步或提高。教學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師完沒完成教學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到底學到多少、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感興趣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便教師教得辛苦也是無效教學。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現(xiàn)代教學理念。
2 職業(yè)學生特點及體育教育現(xiàn)狀
職業(yè)學校的學生接受的是就業(yè)前的教育,專業(yè)知識技術性強,獨立操作和動手能力要求高。與普通學校學生相比,他們所接受的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然而在體育教學中,學生接受的是學校體育的最后學段教育。由于學生一般都在17-18歲,興趣愛好趨于穩(wěn)定、集中,已不滿足被動的形式,更熱衷開放、活潑、主動參與的鍛煉。然而職業(yè)學校的體育教學至今仍拘囿于普通中學的教學模式,體育課是按“教學大綱”、“計劃”授課的,具有嚴格的計劃性和約束性,教師只能按部就班地組織教學,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學生鍛煉的熱情和興趣。同時體育教學與專業(yè)實踐相脫離,這種做法嚴重地阻礙了學校的體育教學,也影響了培養(yǎng)全面合格的應用型技術人才的目標。學校應把體育與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結合起來,根據(jù)不同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開發(fā)相應體育課程,使體育融入職教實踐課程體系。
3 職業(yè)學校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的實施策略
3.1 體育教師要心里有學生;關注全體,尊重差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每一名老師都要把學生看成是一個發(fā)展的人、獨特的人和具有獨立意義的人,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教學中,在備課時就要對學生的情況了然于胸,更重要的是在課堂教學中予以體現(xiàn),讓每一名學生享受到有效的教學。課堂教學活動不僅是教師行為,更是學生的行為,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2 教學內容要適宜
目前的中專學生大部分缺少吃苦耐勞精神。大多數(shù)學生不愿意參加社會和家庭中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勞動,反而迷戀于游戲廳、網吧等場所。要使學生對體育課保持深厚的興趣和期待心理,就必須靠教師對體育課的精心策劃。若死板地按教學大綱來上課,就易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產生厭倦的心理。應在遵循《大綱》的基礎上,結合學生運動基礎,知識水平,生理,心理特點更新和選擇適合學生品味的教材內容和練習方法。如健美操,球類,游戲類項目學生興趣較濃厚,應把這些內容組合起來靈活地引入課堂。
3.3 體育教師以教學目標為導向,引發(fā)學生探究,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
追求教學實效,鼓勵學生學業(yè)求助的行為,引發(fā)并處理學生的先前經驗和直覺,鼓勵學生提出有深度、開放性的問題,并且鼓勵學生相互回答,充分展開高層次的思維過程,做到有條理、有根據(jù)、批判性地思考,反省性地思考,力爭做到流暢性、獨到性、深刻性、敏捷性、精進性的有機統(tǒng)一。師生關系融洽,生活的主角在課堂中的得到充分體現(xiàn),生活的創(chuàng)意推動著我們的教學。
3.4 教學方法要科學
不同的體育教學內容具有不同的特點,傳授這些具體的內容,要求采用與其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根據(jù)學生的職業(yè)勞動特點、興趣、愛好與特長,曾采用如下教學方法:
1、集分結合。在體育課堂上教師集中一段時間講授理論知識和練習規(guī)范,然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游戲形式進行應用。如,在講授身體平衡技能知識后,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單腿站立、單腿跳躍、單腿跳接力等比賽,把“教”與“玩”結合起來。
2、課間穿插。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適當穿插一些趣味游戲,活躍體育課程氣氛。刺激學生的運動神經的活躍。如,在教授體操課時,可在課間放一段歡快的樂曲,讓學生們嘗試按著音樂節(jié)拍以舞蹈形式做體操,在隊列練習時,穿插一些花樣。這些都能使枯燥、緊張的體育課變得生動、輕松,具有吸引力,提高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
3、體育教師通過變化場地器材,提高課堂的有效教學,場地器材的變化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師需要積極地整合與設計場地與器材。,如學校斜坡,臺階等將學校的硬件設施合理的引入到體育課堂將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如校園操場上,體育教師常因上課班級多,學生人數(shù)多,場地小,教材難以取舍??v觀校園,墻柱多,只能因地制宜,根據(jù)高、中、低的活動能力安排場地,作為低年級常顧及小場地,如何讓他們也能跑起來,“活”起來,利用小場地發(fā)揮大作用呢?校園的墻柱很多,小同學的躲閃能力較差,為了避免碰撞墻柱,奔跑游戲“抓人”在方法上稍作改變,若同學的手觸到墻柱(當作鐵),則不能抓,未得到救援也不能離開,分小組同時進行,“摸鐵”游戲孕育而生,學生的躲閃能力、跑的能力得到提高。
3.5 .師生關系要和諧
教師要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中教師是講授者,要精講多練,真正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是引導者要提高學生自覺、自練、自控能力,養(yǎng)成“會學”、“善學”的習慣。師生之間關系要融洽,,友好相處,達成互動。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夠使學生產生增力情緒,增力情緒又能提高學習效果。教師在課堂上朝氣蓬勃的面貌、民主的作風、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熱情友好的語言都是創(chuàng)造良好氣氛的重要條件。
4 結論
綜上所述,體育教學中有效課堂的構建,蘊含著諸多因素,從教學目標到教學內容,從教學組織到教學方法,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體育教師在搞好本專業(yè)的同時,還要捕捉多方面體育信息,加強多方面的知識學習,充實自己,積極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注重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這樣,有效課堂就會形成。
參考文獻
[1]陳天石.體育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J].學校體育改革與發(fā)展,2000 ,(4).
[2]毛振明,趙立,潘紹偉.學校體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