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仲丹
人到晚年,曾國藩也算是事業(yè)有成,功拜侯爵,成為天下第一名臣,但身上的病也更多更重了。除原有的癬病“依然故我”之外,又新添了“說話一多就口干,舌頭發(fā)澀”的毛病。此外,還有眩暈癥,發(fā)起病來“頭若墜淵,足如高舉,房屋、床帳旋轉(zhuǎn)震動”。更不幸的是,到60歲那年,他又患上了嚴重的眼病。
早在幾年前,曾國藩就覺得自己老眼昏花,看東西模糊,尤其是在讀書時,“看字常如隔霧”,總覺得這是“衰老之常態(tài)”,并不把它當回事。有一天,他偶然用手擋住左眼,突然發(fā)現(xiàn)眼前一片漆黑,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右眼已經(jīng)失明了。他立刻叫長子曾紀澤來看,紀澤告訴他,他的右眼珠已經(jīng)變色。
曾大人得了眼病,下屬們紛紛推薦眼科名醫(yī)來診治。這些醫(yī)生在檢查后開了不同的藥方,有的主張補陰,有的主張補陽,到了“紛紛聚訟”的地步,使得曾國藩不敢“輕于服藥”。但不治也不行,左眼視力也在明顯減退,眼睛不但畏懼燈光,有時甚至“若昏迷不能識一字”。
不愿服藥就只能試試其他方法。先是老友黎竹送來《光明經(jīng)咒》,全文只有104字,說是誦讀萬遍眼睛就可復明。曾國藩當天就誦讀了幾十遍,以后又每天誦讀不已,不用說,效果全無。不久,在蘇州當官的丁日昌以重金買到一種叫“空青”的治眼神藥,專門派人送到曾府?!翱涨唷睂嶋H上是塊黑石頭,有雞蛋大小,里面有液體,搖晃時有水聲,以它鉆孔瀝水滴眼。據(jù)說,一塊“空青”可以治好七八個盲人,可結(jié)果是連他這樣的半盲人也沒治好。
很快又有人給他帶來一個好消息,說是在山東有個治眼病的專家。此人家里很有錢,眼病患者到他家后給予飲食藥餌,治愈后送回,不收分文。但問題是不清楚此人的姓名,或許姓李,或許姓張;此人在什么地方也弄不清,或許在高密,或許在莒州。曾國藩聽到這一消息后,立即給山東巡撫丁寶楨寫信,請他代為查訪這個神醫(yī)的下落。這下可苦了丁寶楨,他到哪兒去找這個活神仙?
此后還有不少人向曾國藩推薦治眼病的偏方,他也有選擇地嘗試了一些。比如,每天黎明未起時,以兩手掌根摩擦到極熱時,蘸上舌尖的唾液,閉目擦“九九八十一”下。還有個當守備的軍官,自稱會道家內(nèi)功,能運氣為他治眼病。運氣時要與曾國藩對坐,每天堅持,對坐滿“三七二十一”天必有療效。曾國藩就與他每日對坐,直到第二十一天的期限滿了后才發(fā)現(xiàn)“目光毫無效驗”。在屢試醫(yī)治無效后,他決定不再治療。
就在眼力越來越不濟的情況下,曾國藩卻越來越多地看書。他在給兒子的家書中稱,自己最近在“船轎中看書稍多”,感到“目光似更昏蒙”。之所以要這樣做,主要是因為自己在學術上百無一成,想在老年時補救一二,但眼力又不行,實在讓人為難。他感慨地教導兩個兒子:你們兄弟倆要在50歲前把應看的書看完,不要像我這樣老大傷悔!
選自《歷史學家茶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