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觀玉
摘 要: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力求面向全體學生,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每個學生學習英語奠定基礎。筆者基于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現狀,依據英語課程標準理念,在教學中有效利用和開發(fā)學生資源,積極嘗試“小老師”教學策略——物色人選、分級管理;創(chuàng)設條件、多層溝通;分類指導、注重實效。通過近幾年的實踐,筆者所任班級已取得不錯的實效,在全校乃至全市都有一定的影響。
關鍵詞:初中英語;“小老師”;實踐;思考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英語作為全球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之一,已經成為國際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它越來越受到全社會人們普遍的重視和關注。由于每個學生的個性存在差異,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班級整體英語水平的提高,英語教師如果忽視了這一點,沒有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沒有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去,必然會使英語教學效果降低。尤其是農村初中的英語教學,由于受環(huán)境等方面的影響,要提高英語水平顯然有一定的難度。為了使學生適應于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已成當務之急。
筆者扎根農村教育三十多年,深知農村初中生學習英語的現狀。近幾年,每年從農村轉向城鎮(zhèn)學習的學生日益增加,導致學生的英語基礎很不均衡,學習水平有很大的差異,這給英語教師的教學帶來一定的困惑。從三十多年的英語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病源”是對英語不感興趣,參與英語活動率低,而且學生懼怕教師,與教師之間有一定的距離,不敢多問,而與同學是平等的關系,可以互相探討爭辯,容易學,易掌握。記得08屆有一個學生,當時學一知識點“had better (not)do”,通過不同練習,全班50名學生就他連錯5次,筆者納悶了,讓班長去輔導他,然后編了選擇題“Youd better ____now.(A.dont go B.didnt go C.not go D.arent go)”讓他做,結果做對了,問他原因,他只回答班長是他的同學。筆者愣了一下后恍然大悟。此后,筆者大膽嘗試在教學中設立“小老師”,有效利用和開發(fā)學生資源,充分調動學生學英語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英語活動中,從而整體提高英語水平。
二、初中英語教學設立“小老師”的實踐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資源蘊藏在每個學生的生活經歷和學習體驗之中,也蘊藏在他們豐富的情感和活躍的思維之中。創(chuàng)設開放性的師生、生生互動的交流與分享平臺,能有效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并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交流學習資源。
1.物色人選,分級管理
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體驗學習英語的樂趣,體驗成功,并能使他們在學習英語中不斷進步,在教學中,筆者根據英語課標理念,堅持以學生為本,關注個體差異,優(yōu)化英語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每當接手新班級時,首要任務是充分了解學生的現有英語水平和發(fā)展需求,了解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yè)反饋、心理特征等基本信息后,有效利用和開發(fā)學生資源,在班級內先預選3位學習態(tài)度積極端正,有較強的學習能力、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樂于助人,有較強的上進心和責任心,而且對英語感興趣的“小老師”作為典范,實施一周。如10屆七(1)班的三名“小老師”,通過一周的實踐,完全能替代筆者簡單的工作——聽寫單詞、領讀、輔導等,得到教師和同學的充分肯定和表揚。試行一周后,這3位被預選的“小老師”被班級錄用,服務于班級,他們的分工為:一位負責早自修前10分鐘領讀,一位負責聽寫或默寫詞匯、句子等,一位負責并監(jiān)管課后“小老師”的輔導情況。三位“小老師”能震懾全班,只要他們一發(fā)指令,同學們都積極響應,自覺進行聽寫、輔導等學習活動。3人在同學們面前已樹立了一定的威信,而且他們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也令同學們心服口服。
學生都有想表現自己、實現自我的心理需求,有很多學生想當“小老師”,躍躍欲試。抓住這一心理特點,筆者進行心理疏導,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鼓勵他們當“小老師”,結果有三分之二的學生踴躍報名,還有幾位性格內向的學生處于矛盾中,但在這種濃厚的學習氛圍中,個性內向的學生也被帶動起來,主動要求當“小老師”。筆者將班級分成十幾個組(已被班級錄用的3位也編入組,雙重角色),每組3人,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風格、情趣特長等因素,合理組建,達到能力互補、性別互補、性格互補,分別為優(yōu)等生1人,中等生1人,后進生1人,每個組的優(yōu)等生為該組的負責人,優(yōu)等生→中等生→后進生→優(yōu)等生,分層次將每天的學習任務進行領讀、聽寫、疑難解答、糾錯等,后進生學會后在優(yōu)等生處驗證,這樣人人都是“小老師”,都有機會體驗成功的喜悅。
2.創(chuàng)設條件,多層溝通
學生有各自的個性和特征。為了使每位“小老師”之間能達成協(xié)議,相互合作,便于更好地開展工作,筆者運用英語課程標準原理,充分了解學生不同的學習經歷、學習水平和學習風格,尊重學生的個體特點,充分發(fā)掘學生的不同潛能,與學生建立真誠、理解和信任的關系,為他們創(chuàng)設條件,多層溝通,提供更加廣闊的思維空間和自主發(fā)展空間?!靶±蠋煛苯M建后,先由筆者給每組負責的十幾位“小老師”召開座談會,說明有關事項和要求,如“小老師”的職責、利弊、內容及任務的布置等。然后再由他們牽頭分組召開座談會,討論并落實有關內容,如計劃、目標、職責、任務等,并向全班宣讀“小老師”的職責和任務等,要求大家積極合作。要求“小老師”不得利用職權,任意刁難同學。同時要求班主任配合,在學生座位的安排上盡可能給“小老師”提供方便,創(chuàng)設積極有利的學習環(huán)境,有利于他們在操作時能采取就近原則,給他們的學習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他們可以隨時輔導、學習,交流學習經驗。
在操作過程中,“小老師”自然會碰到許多大小不一的麻煩。一開始,教師要對他們明察暗訪、悉心觀察,洞察他們的一切情況,獲取相關信息,通過多種方法幫助他們,發(fā)現問題時馬上溝通解決,與他們分析原因,總結得失,積累經驗,把工作做得更到位。如2013學年九(3)班一男生,他個性內向,不愛學習,整天沒精打采,他的“小老師”是位很有責任心的女生,但他就是不領情,還惡語傷人?!靶±蠋煛睙o法開展工作,還嚴重影響了其他“小老師”的工作積極性。筆者也知道這個學生的問題很棘手,但必須解決,否則“小老師”這個名稱會因為他而在這個班級里夭折的。筆者想方設法接近他,與他多次耐心溝通,要求家長和班主任配合,軟硬兼施,最后他的心理防線被攻破了,事情就解決了一大半。從此,每天都能看到他主動配合“小老師”并能完成基本的任務。又如2012學年八(3)班有一“小老師”,他主要負責全班的詞匯聽寫等,但他的癖好是話多,有點盛氣凌人,同學們都不服他,給他的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筆者鼓勵他與同學交心,建立真誠的友誼,以誠相待,以理服人。經過自己的努力和同學們的幫助,他最終改變了形象,同學們開始認可他了,他在同學們中的威信與日俱增,雙方也越來越默契了。
其次,在課外充分利用教室后面的黑板報,設置一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練習,每周一練,內容豐富,有學生的易錯題,有語法題等。如動詞填空,先寫上動詞填空的四大法寶或其他一些固定搭配:①看主語是動作的執(zhí)行者還是承受者。②根據時間,確定時態(tài)。③根據主語確定所填的動詞。④聯系上下文。⑤固定搭配:mind doing,spend doing,would like to do,practice doing等,然后刊出練習:①He_________(get) up at 6 every morning.②Look!What __________they_________(do)?③Last night she__________(go) to the library.④Lily isnt here.She_______(go) to the library. ⑤Dont keep me______(wait)so long.⑥I spend as much time as I can _______(read) English every day.讓學生動手,互相探討,互幫互學,取長補短,學生興趣很大,積極性很高。
再次,“小老師”要求組員準備一本糾錯本(如圖),把每天作業(yè)中錯誤的內容摘下來,匯編在一起,裝訂成錯題集本,左邊是錯題,右邊備注欄是錯題分析。課后與教師、同學一起探討、鞏固。通過不斷強化,使正確的解題思路在大腦中形成深刻印象。一周后筆者把學生的易錯題集中在一張練習上,要求在15分鐘內獨立完成,加以鞏固。
難能可貴的是,“小老師”能根據教材內容,編寫難度不一的練習,以基礎題為主,如選擇題、單詞拼寫、中譯英、填空等切合教學內容,切合學生實際,分別在組內完成或組際交換并加以輔導(如圖所示)。
第三,“小老師”勤查筆記。做好筆記是學好英語的前提。一個人要想在聽課的同時記好筆記,必須要跟上教師的講課思路,把注意力集中到講課的內容上,如果只聽不記,則注意力會分散到學習以外的其他方面,因此做筆記有助于指引并穩(wěn)定學生的注意力。做筆記的過程是一個積極思考的過程,它可以調動眼、耳、腦、手一起活動,促使學生多種知覺方式的綜合交融,促進對課堂講授內容的理解,它可以累積資料,拓寬新知,加強記憶,溫故知新,提高學習興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小老師”要求組內同學作好筆記,記錄每堂課的知識點、每單元的好詞好句等,每周五檢查筆記摘錄情況,每天必須留有10分鐘的時間讀筆記本。確實,小小的筆記本在學生的學習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取得進步奠定了基礎。
三、成果與反思
在英語教學中設立“小老師”,讓學生有積極學習的心態(tài),人人參與,人人體驗成功,讓學生體會到講一遍比聽一遍要強十倍。它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樂趣,使學生樹立了信心,同時也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有用的學習策略和合作精神,在能力上有了一定的提升。同時,學生學會了如何關懷和幫助他人、評價他人,即學會承認他人的優(yōu)點,容忍他人的缺點,虛心向他人學習,聽取他人的意見,使每一成員都融入到了集體中,增強了集體意識。
實踐證明,初中英語教學設“小老師”效果好,學生成績提高快,因為“小老師”在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溫故而知新”。首先,在心理上他很自信,有成功感,有自我實現的價值觀,更重要的是真正學會了“會學”。通過“小老師”的實踐,筆者所教班級與同年級班級相比較,各項成果遙遙領先。
第一,學生在能力上存在很大的差異。本班學生有較強的組織能力、說服力和交際能力。在一年一度市舉行的口語競賽中,班級學生搶著報名,踴躍參加。學校舉行的各類英語競賽,本班獲獎最多。
第二,學生學習積極性高,自覺性強,學習習慣良好?!靶±蠋煛边M行輔導時,學生能自覺服從其指令,積極參與,有力培養(yǎng)了自己的學習能力,受到學校領導和教師的一致好評。
第三,在歷年來的中考和市命題的考試中成績優(yōu)異,居富陽市前茅。本班級與同年級其他班級相比較,成績遙遙領先。
當然,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也碰到各種各樣的困惑:
第一,筆者對極少數學生缺乏耐心,對他們失去信心,甚至有時會產生放棄他們的念頭。如班級中總有個別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夠端正,不管筆者用什么方法去教育、去感化,他們都無動于衷。又如也有個別學生學習態(tài)度端正,但對學習英語失去信心,在整個英語學習過程中他們看不到自己在進步,體驗不到學習英語的樂趣,沒有獲得學習英語的成功感受。
第二,有三分之二的學生是外來民工子弟生,他們的英語基礎不一,相對來講較薄弱,給“小老師”的輔導帶來一定困難。
第三,“小老師”的輔導時間問題。有時由于輔導時間不合理,影響其他學科作業(yè)的及時完成,造成其他學科教師對他們產生埋怨或有偏見,使他們失去信心,產生恐懼的心理。
鑒于以上困惑,我們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積累經驗,逐步改善并提高,與其他學科協(xié)調,合理安排時間,使“小老師”充滿信心。嘗試用各種方法,使學生克服困難,對學習英語產生興趣,從而使他們在原有的英語水平上有明顯的進步。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胡春洞,王才仁.外語教育心理學[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3]胡春洞,英語學習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