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源市圖書館 136200)
弘揚國學、發(fā)展國學并使國學在中華民族中得到廣泛的傳承和發(fā)揚,對于建設中國特別社會主義,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促進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現(xiàn)代公共圖書館應該積極發(fā)揮優(yōu)勢、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為國學教育與傳播貢獻自己的力量。
國學大師季羨林說:“中國可以成為一個經濟大國,也可以成為一個科技大國,但最根本的,中國還是一個文化大國。對于本民族文化的珍視是一個國家屹立千年的基石?!蔽覈母镩_放三十余年來,經濟社會取得了飛速發(fā)展和進步,文化建設也取得了豐碩成果。從鄧小平同志提出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到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tài)五位一體的戰(zhàn)略體系,文化建設一直以來都被放到同經濟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加以推進和發(fā)展??梢哉f,經濟社會的發(fā)展離不開文化的繁榮與支撐。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自己獨立的文化體系做為根基和靈魂,不管她的經濟發(fā)展如何快速,最終也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也就是國學大師所說的文化是一個國家屹立千年的基石。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為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兼國學院院長紀寶成則說:“當下我們社會上出現(xiàn)的急功近利、物欲橫流、金錢至上、道德淪喪的現(xiàn)象,以及人們精神生活的相對貧乏,這些都與傳統(tǒng)文化的斷層、缺位有很大關系?!币虼?,從這種意義上說,弘揚國學對于社會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具有重大意義,也是實現(xiàn)偉大中國夢重要精神保障。
不管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公共圖書館,還是現(xiàn)代數字化的公共圖書館,都是以藏書多、涉列內容廣、涵蓋體系全而著稱的。在公共圖書館里,來自各行各業(yè)讀者,都可以找到自己想要尋找的文化食糧。從國學的基本內容來看,國學可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劃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但以經、子部為重,尤傾向于經部。從這一點來看,公共圖書館藏書幾乎囊括所有國學內容,而個人和民間組織收藏甚至一些大學圖書館的館藏力量也無法和公共圖書館相比。由此可見,公共圖書館在國學教育中的資源優(yōu)勢是顯而易見的。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先生說:“一個人的精神啟蒙,往往始于傳統(tǒng)經典的滋養(yǎng)?!北M管隨著社會發(fā)展,公共圖書館書在服務功能上已經悄然走上了由傳統(tǒng)的閱讀向現(xiàn)代信息技術實現(xiàn)轉變的道路,但在根本上,公共圖書館仍然不可能擺脫為讀者提閱讀資和場地及各種服務的本質功能?,F(xiàn)代公共圖書館的安靜整潔的環(huán)境、優(yōu)質到位的服務和良好閱讀氛圍,都成為吸引大批讀者的獨特優(yōu)勢,這一點無論是個人讀書和社會組織的閱讀行為都無法和公共圖書館形成明顯的對抗。同時,隨著公共圖書館環(huán)境和技術條件的不斷完善,也為在圖書館開展良好的學術交流成為可能,并且在當前大力倡導厲行節(jié)儉、大興文明之風的形勢下,公共圖書館的學術交流活動,不僅可以大大降低以往的學術會議成本,還可以成為一種風尚,從而更加具有獨特吸引力。
公共圖書館應當結合多年服務讀者基礎上,通過對讀者人群眾進行科學分類,提供有針對性地相關服務,使讀者在圖書館的國學閱讀和學習中更有成效。比如,針對中小學生讀者可以側重提供《弟子規(guī)》、《新版三字經注釋》等易學易懂、易于閱讀和記憶的國學內容為重點,為其提供咨詢、推薦,并可適時開展國學閱讀比賽、演講比賽、心得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促進國學閱讀的廣泛深入開展。對于中青年讀者或是國學研究人員,可提供專業(yè)書籍服務,通過開展學術交流活動,進一步增進國學研究的普及,促進國學的廣泛傳播。
作為知識文化傳播的主陣地,公共圖書館在進入全媒體時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的挑戰(zhàn)。就其服務社會功能來看,也要隨著時代發(fā)展進行必要的轉型,而在服務國學教育上首先要實現(xiàn)服務意識的轉變。一是實現(xiàn)由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的轉變。要徹底轉變以往公共圖書館在讀者接待、圖書購入和場館建設等方面存在的以我為主的觀念。從場館建設、完善功能、圖書購入與注錄以及服務讀者方面,樹立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按照不同層次讀者的需求來設計相關的服務措施。二是要實現(xiàn)資源共享的理念。改變以往公共圖書館以館藏建設為核心的靜態(tài)理念,充分運用網絡平臺,實現(xiàn)與各地、各級圖書館資源共享,更好的為讀者,特別是國學教育方面的讀者提供更好的全方位的服務。同時,還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做好國學教育活動的宣傳工作,進一步增強公共圖書館的影響力。
一是建立社會化網絡信息綜合服務體系,實現(xiàn)公共圖書館與其他信息服務機構之間的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知共享,達到“一館編目,多館共享”,提高讀者利用虛擬館藏的知識信息能力。二是建立網絡導航系統(tǒng),編制學科、專業(yè)和專題網絡檢索工具、網絡檢索指南等,充當讀者的“信息導航員”,實現(xiàn)網絡信息導航的價值最大化。如國家圖書館2009年開始推出“掌上國圖”資源建設和“掌上國圖”移動服務,及時為讀者提供在線講座、在線展覽、在線閱讀、書刊推介、討論預告等服務,是國內業(yè)界第一嘗試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優(yōu)化服務手段的圖書館。
要徹底解決當前公共圖書館,特別是地市級、縣級公共圖書館在人才隊伍建設上存在的斷層問題,建立起人才梯次發(fā)展模式,通過社會招考等方式將專業(yè)人才吸引到圖書館工作第一線,建立一支能夠應對經濟社會發(fā)展形勢的圖書館人才隊伍,提升圖書館的軟實力。同時,還要通過專職培訓、業(yè)界內業(yè)務交流等形式,進一步提高現(xiàn)有隊伍人員的能力和素質,特別是要突出對國學方面知識的培訓,使每個公共圖書館工作人員都能成為國學教育中的行家里手,更好為不同層面的讀者提供周到、細致、優(yōu)質的服務,來促進國學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宋定國.《國學縱橫》.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數圖工程》.數字圖書館新媒體服務.
[3]曾娟.論全媒體時代數字圖書館讀者服務優(yōu)化 圖書館界(2014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