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尹利群
2014,馬上開拍
文/尹利群
當你恰巧看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或想表達一份真摯而糾葛的情感,抑或只是想借此宣泄一番抑郁已久的情緒,如果這些東西讓你不吐不快,就請馬上開拍。
如果說電影是一座富麗堂皇的殿堂的話,在微電影出現(xiàn)之前,大多數人只能當幾回過客,對著華美的壁畫和昂貴的裝潢評頭論足。而微電影則在這座大殿的一角為我們開辟了一個全新的空間,給了我們自己動手DIY的可能。這多少會讓許多人夜不能寐,重新拾起對電影創(chuàng)作的向往。這種集體情緒最有力的佐證,就是當下微電影市場欣欣向榮的局面。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恐怕最大的原因就是成本。的確,相較而言,一部質量上乘的微電影所花費的資金,往往只是一部院線影片——哪怕是部爛片——的九牛一毛。然而,即便是這九牛身上的“一毛”,對于普通電影愛好者來講,依然是一筆巨資。比如曾經風靡一時的微電影《老男孩》,四十多分鐘的篇幅,總投資為70多萬。前不久,由武漢天堂映畫投拍的微電影《曇華林》,也籌集了30萬的資金。所以,當我們滿懷期望準備朝夢想啟程時,得先柴米油鹽一番算計,因為拍攝期間的頭等大事就是——省錢。
電影拍攝離不開錢,哪怕是一部只有十分鐘時長的微電影。場地、演員、設備、服裝、道具,乃至交通和盒飯,都需要花錢。好在公平之處在于,一部影片的質量或受歡迎程度與投資并不一定成正比,砸了天文數字恨不得往演員臉上貼人民幣拍出來的大片并不一定討喜,而拍攝時處處捉襟見肘的小成本制作,也未必就一定不好看。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聰明的團隊總是能想到辦法壓縮成本,免費的場地、友情出演的演員、借來的服裝道具等等,都能為劇組節(jié)約出不少的費用。在布萊恩·布朗所著的《電影攝影技巧》一書的扉頁上,寫著這么一句話:電影是一場夢。問題是,誰的夢?如果說新媒體出現(xiàn)之前,電影還只是少數人的美夢的話,那么在現(xiàn)今,電影毫無疑問地可以成為你我,成為大眾的夢——
如果你愿意,隨時可以拿起攝像機完成一部影片,而這可能只需要你投入一點點精力、時間,以及幾千塊錢。
當你動了心思,想要拍攝一部微電影時,這意味著你需要組建一個團隊,跟寫作不一樣,一個人是很難完成一部影片的。一個標準的劇組通常由制片組、導演組、攝影組、錄音組、美術組等組成,大家各司其職,分工協(xié)作。劇組的規(guī)模跟影片規(guī)模成正比,最簡單的劇組可能就兩三個人,大的劇組則可能幾百甚至上千號人。在小成本制作中,很多時候,一個人要身兼多職,既是導演又是攝影,還時不時要客串下制片。一個和諧的團隊至關重要,整天吵架的劇組是不太可能拍出優(yōu)秀的作品的。因此,節(jié)約資金的第一步就是找到幾個志同道合、踏實肯干的合作伙伴。當然,如果能找到幾個口碑與經驗俱佳的“老同志”坐鎮(zhèn),那就再好不過了。
創(chuàng)作的第一步就是撰寫劇本。在很大程度上,劇本不但決定了一部影片的好壞,還決定了它的制作成本。導演拿到一個微電影劇本之后,往往會根據實際情況對其進行修改。這里所說的“實際情況”,就包括為了節(jié)約成本而刪去或更改一些費錢又費力的場景。有些時候,將愛情的發(fā)生地設置在東方明珠頂樓,未必就比一間普通教室來的浪漫多少。這道理在生活中也常見,一枚鉆戒并不一定就比一個易拉罐拉環(huán)更易俘獲姑娘們的芳心。因此,適當地削減一些費錢、費時的戲份,并不會影響片子的質量。在一般情況下,如果你要拍攝一部三十分鐘的短片,編劇們可能會丟給你一個二十多場甚至四十場戲的本子,這其中不乏一些多余的過場,甚至一些不必要出現(xiàn)的演員。這就需要決策者去做決定,有經驗的團隊會在劇本階段就進行刪減并劃分主次,他們會清晰地知道哪幾場戲是需要花功夫的,哪幾場可以拍的簡單點。通常情況下,三十分鐘的短片,十幾場主干戲是合適的,有時候我們還需要為導演還有演員們的臨場發(fā)揮預留點空間。
物色演員有些時候是與劇本修改同時進行的。演員的片酬永遠是劇組一筆不小的開支。所以想辦法尋找到友情出演的演員是最有效的省錢辦法之一。事實上,這并不見得有多困難,絕大多數學生作品的演員都是免費的。你周圍的朋友、親戚,都有可能成為你片子里的主角或者群眾演員。所以在平時,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表演天賦。需要指出的是,這里講的“表演天賦”跟舞臺上小品演員夸張的表演還略有不同,恰當的解釋應該為:他們能在鏡頭面前展露出自然的放松的狀態(tài)。有些人一面對鏡頭就臉紅耳熱、渾身僵硬,另外一些人則恰好相反,鏡頭里邊他們的表情和動作顯得非常自然和逼真,這就是好的演員。如果遇見了,就別錯過。此外,不要忽視學生群體。表演或其他藝術學院的學生們總是希望有機會展現(xiàn)一下自己的演技,這對他們來講也是一個不錯的鍛煉機會。因此,如果你對演員的片酬問題一籌莫展的時候,大可以去和這幫學生坦誠地聊一聊,通常你都會得到滿意的答復。制造聲勢是招募演員的一個不錯技巧,你煞有其事地舉辦了一個演員選拔大賽,會比在背地里默默地尋找要來的實際得多,事實上,置辦這么一個“大賽”并不需要多大成本。很多時候,你只需要在人來人往的地方支起個臺子,然后掛上一道橫幅,僅此而已。而且這還有一個好處,你可以有選擇的空間和權力。在有些時候,通過朋友關系找到的演員,即便不是百分百滿意,也有可能礙于情面將就著用了。而通過大賽選拔,你就有充分的時間去思考,哪些人合適,哪個人最好,考慮好了再打電話。
在很大程度上,場地是個不小的問題,它不僅僅是個讓情節(jié)發(fā)生的空間,它還涉及交通、燈光、拍攝時長等一系列問題。有經驗的制片能夠從容地在各種場地與各色人群周旋,以獲得在這些場所拍攝的權力。朋友的家里、酒吧、咖啡廳、餐館以及一些室外的場地,都是不錯的選擇。對于小成本微電影而言,在場地上的花費應該慎之又慎。制片組有時候只需要動動嘴皮子,就能夠找到理想的免費場地,因為很多商業(yè)場所也需要宣傳。與經費一樣,場地的多少并不能決定影片的質量,有些影片需要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場地,而有些影片則在一兩個地方就可全部完成。比如辛·艾利斯在
2004年的驚艷之作《超市夜未眠》,幾乎所有的劇情都發(fā)生在一個超市里;2005年獨得八十五項大獎的西班牙短片《十分鐘》,場景僅僅只有兩個;徐錚2011年導演的微電影《一部佳作的誕生》,99%的戲都發(fā)生在一個空房間。顯然,場景越少,拍攝起來就越容易,至少劇組不需要帶著一大堆設備跑來跑去。如果劇組有經驗豐富的美術,那就事半功倍了,他們往往能在一個空間搭出多個場景,這樣將極大地提高拍攝的效率。
當劇本、演員和場地都落實以后,接下來就是拍攝。首要的問題是用什么設備拍。事實證明,單反相機足可以擔此重任。佳能5D系列相機就曾在微電影拍攝上大放異彩。單反與微電影相見恨晚,廉價、輕便、上手快、還可更換鏡頭,而且在色彩和景深的表現(xiàn)上也十分突出,這些特點讓單反相機在拍攝微電影時顯得游刃有余。雖然在對焦上會讓攝影師遇到點麻煩,但是從業(yè)內的反應來看,大家似乎也比較容易地就接受了偶爾跑焦的畫面。相比十萬級全畫幅數碼攝像機,兩三萬就能入手的單反相機顯然極具親和力。對于新手來講,在片場收音往往會比拍攝更容易出問題。因為相對于畫面來講,聲音在大多數情況下處于被忽略的地位。很多劇組甚至直接用攝像機機麥進行錄音,得到的結果是極其糟糕的,光靠后期蹩腳的配音顯然是行不通的,這將嚴重影響片子的質量。因此,盡管經費緊張,如果要拍出比較有質量的微電影,仍有必要配置一套哪怕最簡單的收音設備:槍式話筒、防風罩、話筒桿。事實上,它們并不昂貴,一套RODE的槍式話筒兩千多塊就能買到。如果依舊嫌貴,五六百塊的國產話筒,效果也湊合。
此外,為劇組配備一個斯坦尼康(即攝影機穩(wěn)定器),絕對是個明智的做法。相比笨重的軌道和搖臂,且不說價格上的優(yōu)勢,斯坦尼康的便攜性和自由度絕對會讓你在片場尖叫。當然,前提是你能足夠熟練地使用它?!八藕颉币慌_搖臂或者軌道,組裝、拆卸、搬運,需要多名工人。而斯坦尼康,一個人就能搞定,而且現(xiàn)在三四千的價格就能夠買到一部性能不錯的。燈光也是必不可少的設備,通常來講,一些簡單的燈具就能滿足拍攝需要。為劇組配置幾盞低功率的聚光燈或者紅頭燈,就基本能勝任一般場景的照明工作。必要時,幾盞臺燈也能打出不錯的氛圍。當然,別忘記買柔光紙、色溫紙、黑卡、膠帶、木夾以及電工手套之類的小東西。如果你是白手起家,正野心勃勃地想完成自己第一部作品,搞到這些設備的最好辦法就是租借,不行就去租賃,按天計價。一定規(guī)模的影視公司通常都有設備租賃的業(yè)務,當然也有專門從事這一行的公司,所以你基本不用擔心會租不到機器。而且只要合理制定拍攝計劃,設備的租賃費用就不至于太高。
相比拍攝,小成本制作的后期剪輯基本上不費什么錢,不像好萊塢大片那樣需要合成炫酷的特效,你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前期完成的。一臺配置稍高一點的電腦,安裝一套非編軟件,就是一個剪輯工作站。通常只需要剪輯師一個人埋頭苦干個五六天,完成粗剪、混音、精剪、調色、加字幕等一系列工作,一部微電影就正式誕生了。
拍攝微電影跟打仗一個道理,想要得到一個滿意的結果,就得占據天時地利人和。在這個用手機就能拍出影視作品的時代,資金再也不是阻擋我們進入電影殿堂的絆腳石,只要合理地規(guī)劃和安排,就一定能有所收獲。組建團隊、優(yōu)化劇本、挑選演員、租借設備、拍攝統(tǒng)籌等等,都是彈性非常巨大的工作,往高了做,需要籌集上億的資金,往低處做,幾千塊一樣能完成。所以,當你恰巧看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或者想表達一份真摯而糾葛的情感,再抑或只是想借此宣泄一番抑郁已久的情緒,如果這些東西讓你不吐不快,就請丟掉各種各樣的顧慮,邀上一幫朋友,去拍一部屬于自己的微電影吧。
好的統(tǒng)籌會讓劇組更加具有效率,這意味著,可以少花點錢。演員檔期、場所信息、設備調度、服化道的安排,都需要一個有經驗的統(tǒng)籌來統(tǒng)一協(xié)調。劇組再小,五臟俱全,要保證一個團隊有條不紊地運行,需要讓每一位成員都明白自己在何時何地該干何事。一份合格的統(tǒng)籌表應包含演員人數、出演場數、場地數量、單場服裝、道具種類和數量等方面的內容。開拍前,從導演、攝影到演員,人手一份詳細的統(tǒng)籌表,以確保拍攝的進度和效率。導演依照統(tǒng)籌表里的信息,盤算好當天的拍攝計劃,演員們則會從中看到自己到達片場的時間、服裝、妝容以及表演內容,道具師和美術師則會根據統(tǒng)籌表安排好場景、設備和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