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麗芝 (浙江省金華市青少年宮 321000)
關(guān)注留守兒童及民工子女是當下的一個社會熱點。近些年,從全國各地來金華的外來務工人員越來越多,這些新金華人為我們這座城市的經(jīng)濟建設和發(fā)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相對于城市孩子,農(nóng)村孩子的暑期生活會單調(diào)許多,特別是很多留守兒童,長期和父母分離,他們的暑期生活怎么過?不少在城里打工的父母們,都準備把留在老家讀書的孩子接來團聚。但孩子來到我們這個城市,如何讓他們過一個難忘的、快樂的、有意思的暑假,成了這些家長的當務之急,也是我們這些校外教育工作者必須思考的問題。
眾所周知,青少年宮作為校外教育的主陣地,由于運作方式、服務模式存在一些誤區(qū),其服務的對象基本局限于城市的青少年,廣大城市邊緣社區(qū)和農(nóng)村孩子很少有接受校外教育的機會。青少年宮校外教育服務的普及程度還很低,遠遠沒有形成公平、均等的發(fā)展格局。對于留守兒童、民工子女及農(nóng)村青少年而言,還處于一個極端不公平的狀態(tài)。在當前追求教育公平的大環(huán)境下,作為公共投入為主的青少年宮,該怎樣實現(xiàn)其基本服務的公益化?均等化?需要從哪方面去努力?我們立足現(xiàn)狀,以公平均衡為理念,完善青少年宮的服務功能,拓展農(nóng)村、社區(qū)的服務陣地,嘗試新的服務模式,在青少年宮公益服務方面進行有效地實踐探索。
根據(jù)這一社會熱點和現(xiàn)狀,我們運用青少年宮完備設施、優(yōu)良的師資、優(yōu)越的區(qū)域,我們利用現(xiàn)有的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為留守兒童及民工子女提供了一些公益活動。
1.為留守兒童及民工子女推出了豐富多彩的免費興趣培訓。我們各培訓班為留守兒童及民工子女提供免費專業(yè)培訓名額500個,其中包括5歲以上圍棋啟蒙,6歲以上的美術(shù)、書法、舞蹈、語言和古箏、電子琴、笛子、葫蘆絲培訓;1~6年級的文學、思維,小記者、美術(shù)、硬筆書法、口才、聲樂、器樂等培訓。積極地為留守兒童和民工子女提供更多的平臺和學習的機會,希望他們通過參加這些興趣培訓,開拓視野,增長才藝,使這些青少年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在無人照顧的情況下學會獨立生活和學習。
2.為留守兒童及民工子女策劃了系列主題活動。我們精心策劃并實施了我們一起長大——慶六·一“喜迎全國少代會”手拉手現(xiàn)場展示活動、“爭當四好少年”四格漫畫、游覽科技館、火腿博覽館、默香酥餅廠、“手拉手找朋友”、歡樂城堡鬧翻天游園等活動。使他們更加廣泛地接觸外界社會,更多的了解金華、融入金華,感知黨和政府對他們的關(guān)愛,了解金華的民風民俗,讓更多的留守兒童、民工子女能和城市里的其他小朋友一樣共度一個快樂的暑假時光。
3.為留守兒童及民工子女開放公益小書。公益小書房是以14歲以下兒童為對象的閱讀平臺,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公益小書房的“公益性”作用,也為了惠及更多的孩子,尤其是平日閱讀書籍有困難的留守兒童、民工子女,豐富他們的暑期生活,小書房特在暑期舉辦“公益小書房面向民工子弟開放月”活動、“閱讀童年,收獲夢想”——圖畫書(繪本)導讀、“走進童詩世界·童年最快樂”主題活動。使他們在書中增長知識,分享快樂。
4.為留守兒童及民工子女開展自救自護一日營。針對留守兒童和民工子女獨自在家頻頻發(fā)生溺水、觸電、車禍等一系列安全事故,為孩子們特別開設的安全自救自護教育,以增強他們的安全意識和自護、自助、自救的能力。引導青少年、兒童學習并宣傳自救自護知識,幫助留守兒童及民工子女掌握自救自護技能。積極倡導全社會形成預防未成年人意外傷害的社會干預機制,關(guān)注留守兒童及民工子女健康成長。
5.為留守兒童及民工子女開展科技一日營。針對許多留守兒童和民工子女在學習和生活中不自信的狀態(tài),組織他們參觀了浙江省科技館、博物館。體驗探秘地球、宇宙遨游、海底巡禮、材料世界、信息萬象、生命奇觀、能源之光、智慧結(jié)晶(機器人)、基礎科學和少兒科技園等十大展區(qū),100個展項、300多件展品,既有數(shù)、理化、天、地、生等基礎科學原理內(nèi)容,又涉及生命科學、環(huán)境科學、材料科學、航天技術(shù)、能源技術(shù)、信息技術(shù)等十幾個學科領域知識。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樹立人生夢想,自強不息,勇于奮進的精神
通過“我們一起成長”公益系列活動與興趣教育培訓活動的開展,增強了廣大留守兒童、民工子弟的自信心和安全自護的意識,從而使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安全自護的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同時,也給在金華的留守兒童、民工子女帶去了更多的關(guān)懷,給他們的暑期生活畫上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和美好的記憶。
“我們一起成長”公益系列活動的開展,在社會上引起了較大的反響,金華電視臺《少兒零距離》、金華日報、金華晚報對本次活動進行了多次專題報道,從活動開始前的活動預告、征集報名到各個活動開展的活動新聞稿,共計12次。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社會各界對弱勢群體的關(guān)注及對活動的支持,青少年宮作為校外教育活動場所為社會弱勢群體開展公益活動,準確把握了在教育改革中的地位,堅持了青少年宮的特色優(yōu)勢,發(fā)揮好了獨特的育人功能;準確把握了在公共服務和社會組織改革發(fā)展中的定位,堅持公益性原則,提供優(yōu)質(zhì)公共服務,樹立了良好形象。
本次公益活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活動效果,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僅僅象今年這樣的活動,還遠遠不足以滿足廣大留守兒童、民工子女的需求。
通過這次活動組織,我們也進一步的了解到,廣大留守兒童、民工子女更多的困難:比如有些孩子,他已經(jīng)選擇了我們的某個培訓班,但是由于居住地離青少年宮比較遠,家里沒人接送的原因,最后孩子只能放棄這次學習的機會,沒有參加興趣培訓活動。由此可見,我們設計的活動,還是有較大的局限性,根據(jù)這些情況,我們在今后設計的活動中,要更多的考慮這些實際問題。同時我們也認識到孩子的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活動,需要長抓不懈。
參加本次公益活動的留守兒童、民工子女共有480余名,對于金華整個城市來說,這些孩子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也就是說,我們的活動范圍還不夠廣,參與活動的人數(shù)還不夠多,受眾面還不夠廣。
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紅。青少年宮為廣大青少年的公共服務、均等化服務,特別是對弱勢群體的服務,必須走抱團發(fā)展之路,整合社會其他校外服務機構(gòu)的力量,發(fā)動整個社會都來獻愛心,逐漸形成以青少年宮為主陣地,各類校外服務機構(gòu)齊頭并進,共同做好青少年的公益活動。
總之,作為校外教育的我們要不斷完善公益服務,豐富文化教育的活動形式和途徑,加強活動的計劃性,進一步提高活動的科學性和時效性,交流經(jīng)驗、探索規(guī)律、樹立典型、營造品牌,開創(chuàng)公益教育活動的新思路、新方法。為更多的留守兒童、民工子女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