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是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當代作家梁衡通過描寫富有夏季特征的景物,表現(xiàn)了夏季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對夏季的熱愛、對勞動人民的贊美洋溢在字里行間。我在南通市語文學科基地活動中執(zhí)教《夏》這篇課文時,抓住朗讀、賞析、比較三個環(huán)節(jié),取得了意外的教學效果。
一.朗讀
朗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能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nèi)容。教學《夏》這篇散文時,我抓住朗讀這一主線,讓同學們在朗讀中感知課文、理清思路,在朗讀中讀出節(jié)奏、領悟情感。
1.聽讀、跟讀理清思路。我設計了這樣三個思考題:(1)作者筆下的夏有什么特征?(2)作者是通過哪些方面的描寫來表現(xiàn)這一特征的?(3)作者對夏有怎樣的感情?圍繞這三個問題,同學們在聽讀、跟讀中,通過勾畫、圈點,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很快理清了文章總—分—總的思路。
2.聽讀、跟讀領悟情感。這篇課文篇幅不長,但作者對這個充滿活力的夏天的由衷贊美貫穿全文。同樣我在聽讀與跟讀、精讀與賞讀中讓同學們來感受文本體現(xiàn)著的感情。如讀第三小節(jié)時,同學們都認為讀這一段應按照平緩—跳躍—歡快—充滿激情的語氣來讀。于是在抑揚頓挫的集體朗讀中,同學們不僅感受到了文章的音韻之美,更是在朗讀中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3.深入朗讀,理解主旨?!耙磺芯罢Z皆情語”,文章托物言志,前文寫景其實就是為了卒章顯志,于是乎同學們在深入的朗讀中,一直貫穿著這種激情奔放情感,本文的主旨也就了然于心。
二.賞析
能學會對文章中詞語和句子進行辨析、賞析,是提高學生遣詞造句能力的重要手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能體味和推敲重要詞語或句子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梁衡《夏》一文,有很多生動形象的、富有抒情性的詞語或句子,教學中可以通過對這些詞語或句子的賞析來深化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
1.賞析文中富有形象化的詞語或短句,調(diào)動學生品詞析句的能力。文中有許多用得精當、準確的動詞、短句。如在描寫棉苗、高粱、玉米、瓜秧時,分別用了“挑”、“舉”、“匍匐”這些動詞,分析時我通過情緒渲染,輔以動作表演,讓學生在觀賞中理解,在理解中感受到了棉苗均勻有力的喘息、高粱玉米搖頭晃腦的喜悅、瓜秧腰肢抖動的神氣。文中還有很多的短句,它們簡潔明快,鏗鏘有力,感染力強,會使人感覺到農(nóng)活的繁忙和農(nóng)民勞動的緊張。
2.賞析文中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提高運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描寫的能力。語文教學在課堂上除了讓學生經(jīng)歷情感體驗外,文本所具有的表達、修辭、句式的魅力同樣不可小覷?!断摹芬晃恼怯辛嗽S多的精彩描寫,才使我們仿佛置身于一個節(jié)奏明快、色彩鮮明的旋律之中。如“太陽烘烤著一片金黃的大地,麥浪翻滾著,撲打著遠處的山、天上的云,撲打著公路上的汽車,像海浪涌著一艘艘的艦船”,這里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麥浪比喻成洶涌的海浪,把在公路上行駛的汽車比喻成一艘艘的艦船,非常生動地寫出了麥子的面積之大、長勢之盛、氣勢之烈,充分展示了夏天熱烈的色彩,表現(xiàn)了作者對這種火熱生活的向往之情。
3.賞析文中富有抒情性的句子,激發(fā)學生內(nèi)心的感情波濤。抒情、議論性的句子在文中往往有畫龍點睛、深化主題的作用?!断摹愤@篇文章正是這些議論、抒情的句子不斷地為突出文章主旨推波助瀾。例如“那春天的靈秀之氣經(jīng)過半年的積蓄,這時已釀成了一種磅礴之勢,在田野上滾動,在天地間升騰”,生動展示了從春到夏景物的變化,突出了夏熱烈的氣勢?!斑@時她們已經(jīng)不是在春風微雨中細滋慢長,而是在暑氣的蒸騰下,蓬蓬勃發(fā),向秋的終點作著最后的沖刺”,寫出了夏季農(nóng)作物旺盛的長勢和向著收獲的終點沖刺的激情。這些句子很好地為下文“她們的肩上挑著夏秋兩季”、“我卻要大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作了蓄勢,突出了主旨。
三.比較
比較閱讀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進行比較閱讀,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yǎng)學生理解與遷移的能力。比較時既可以從選材的角度,也可以從寫作的角度進行?!断摹诽骄俊ぞ毩暼每勺鳛楸竟?jié)課的比較閱讀內(nèi)容。教學時我設計了這樣兩個問題:(1)課文與這首詩分別給我們描繪了哪些畫面?(2)它們表達的感情有什么不同?在比較中同學們進一步理解了這篇文本的內(nèi)涵。
《夏》是一篇自讀課文,教學中抓住朗讀—賞析—比較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不僅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更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習慣與能力。
顧云軍,語文教師,現(xiàn)居江蘇海門。責任編校:李發(fā)舜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