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青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體征表現(xiàn)與影像學檢查在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臨床診斷價值。方法選擇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148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并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統(tǒng)計患者臨床體征情況及影像學檢查結果。結果患者臨床體征或癥狀可對腰間盤突出癥患者病情做出有效判斷,結合高分辨率CT和MRI檢查結果,可100%確診腰間盤突出癥;X射線檢查發(fā)現(xiàn)患者脊柱發(fā)生側彎,腰生理前凸消失,椎間盤病變位置狹窄,可基本將其他骨科類型疾病排除;結論通過患者臨床體征表現(xiàn)可對腰間盤突出癥做出基本判斷,將其與其他影像學檢查結果充分結合,可對疾病進行明確診斷,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jù)。
【關鍵詞】臨床體征;影像學檢查;腰間盤突出癥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2-0096-02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骨科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是引發(fā)患者腰腿酸痛的主要原因。近年來,腰椎間盤突出癥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成為影響患者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的主要疾病。我院在開展臨床診治過程中,根據(jù)患者臨床體征和癥狀表現(xiàn),結合多種影像學檢查結果,對患者進行疾病診斷,取得良好效果。為進一步討論臨床體征表現(xiàn)與影像學檢查在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臨床診斷價值,本文選擇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148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并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148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臨床資料,其中男82例,女66例,年齡27~78歲,平均年齡(54.3±5.1)歲,病程6個月~7年,所有患者均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的相關診療標準[1]。
1.2診斷方法
詳細記錄所有患者臨床體征及癥狀表現(xiàn),并進行分析。運用X射線攝取腰椎正、側位平片,必要時可進行側臥位攝取,同時及行CT掃描和MRI 檢查,排除腰椎腫瘤、結核、滑脫或骨折等有關疾病,進而對患者疾病類型做出準確判斷。
2.結果
2.1臨床體征(或癥狀)表現(xiàn)
本組患者均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腰腿酸痛、腰椎姿勢異常、腰椎活動受限等,其中部分患者腰痛范圍可由腰部向臀部及下肢蔓延,受累下肢神經支配區(qū)域感覺遲鈍(或過敏)。病程較長者可出現(xiàn)肌肉萎縮現(xiàn)象,直腿抬高試驗反映出患者膝反射及跟腱反射能力減弱,詳見表1。
2.2影像學檢查
本組148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其中X射線檢查發(fā)現(xiàn)124患者脊柱發(fā)生側彎,腰生理前凸消失,椎間盤病變位置狹窄,診斷為腰間盤突出癥,并基本將其他骨科類型疾病排除;CT掃描結果顯示,本組共有5例患者腰間盤表現(xiàn)正常,其余患者均明確診斷為腰間盤突出癥,診斷準確性達到96.6%;而MRI檢查表明,本組患者檢查結果均明確診斷患者為腰間盤突出癥,準確性達到100%。見表2。
2.3突出位置
本組148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突出位置發(fā)生在第4~5腰椎79例,發(fā)生率為53.4%;第5~第1骶椎間隙61例,發(fā)生率為41.2%;突出位置在第3~4腰椎8例,發(fā)生率為5.4%。具體結果詳見表3。
3.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病程較長,給患者生活帶來很大不便,現(xiàn)階段醫(yī)療水平并不能將之完全治愈。腰椎間盤突出癥多發(fā)于四十歲以上中老年人群,但由于工作壓力等原因,近幾年發(fā)病人群逐漸向低齡化發(fā)展。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認為,腰椎間盤突出會導致人體血流速度緩慢,加之長期坐姿不良,可引致椎動脈供血不足。當腰椎間盤受到外傷影響或發(fā)生退行性改變時,損傷處髓核將脫落出來,進而對腰椎神經構成一定壓迫,患者腰腿等處出現(xiàn)放射性疼痛[2]。通常,患者可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腰腿酸痛、腰椎姿勢異常、腰椎活動受限等,其中部分患者腰痛范圍可由腰部向臀部及下肢蔓延,受累下肢神經支配區(qū)域感覺遲鈍(或過敏)。病程較長者可出現(xiàn)肌肉萎縮現(xiàn)象,直腿抬高試驗反映出患者膝反射及跟腱反射能力減弱。
腰椎X射線檢查顯示患者脊柱發(fā)生側彎,腰生理前凸消失,椎間盤病變位置狹窄,且椎體邊緣出現(xiàn)唇妝增生。因此,可基本將其他骨科類型疾病排除,如骨性關節(jié)炎、骨折、腰椎結核等疾病;CT掃描可顯示早期腰間盤突出癥患者椎管、硬膜囊間脂肪層消失,并顯示椎管內出現(xiàn)椎間盤突出狀塊影,CT 掃描可將患者椎間盤突出情況直接顯現(xiàn)出來;MRI 檢查根據(jù)原子核磁成像原理,可分辨不同成分軟組織及液體,并觀察到患者椎間盤變性情況。但由于其成像時間較長、空間分辨率低,骨組織顯示能力較CT差。本組MRI檢查結果顯示其準確性達到100%,略高于權威文獻報道[3],考慮原因可能是本研究所選案例較少。
本研究結果顯示,本組148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24例患者通過X射線檢查確診,143例患者通過CT掃描明確診斷為腰間盤突出癥,而148例患者通過MRI檢查明確診斷患者為腰間盤突出癥。綜合148例患者臨床診斷結果,患者臨床體征(或癥狀)可對多數(shù)腰椎間盤突出癥做出準確判斷,結合X線片、CT、MRI 等檢驗設備和儀器,可對疾病進行明確診斷,進一步排除其他類型骨病,并明確病變突出位置,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jù)。但影像學檢驗也會受到不良因素的制約,臨床診斷過程中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在開展手術或保守治療前,應綜合患者臨床體征和影像學表現(xiàn),進一步減少疾病誤診和漏診現(xiàn)象。
參考文獻:
[1]趙曉鷗,李雯,白一冰.腰椎間盤突出癥射頻消融術后康復治療與常規(guī)治療療效比較[J].武警醫(yī)學,2012,23(4):302 ~304.
[2]常旭,董永鋒.CT 征象與癥狀體征不符的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原因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2,6(12):167.
[3]周俊英.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癥狀與體征特點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8( 1) :163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