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強度、高泵送距離混凝土的主要控制指標是強度和可泵性。文中通過粉煤灰-硅灰摻和料替代粉煤灰-礦粉摻和料來配置混凝土,有效改善了混凝土的可泵性,并保證了混凝土的強度,特別是早期強度,使得工程施工順利進行。
關鍵詞:強度;可泵性;硅灰
隨著建筑行業(yè)的發(fā)展,混凝土泵送高度越來越大,強度提高,黏度增大,造成泵送施工困難,給整個施工澆筑過程帶來一系列技術難題。
1 工程概況
牛欄江特大橋是國家高速公路G85昭通至會澤段的控制性工程之一。主橋上部構造為102m+190m+102m三跨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剛構箱梁。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55,主箱梁0~2號段內(nèi)摻聚丙烯纖維,泵送最大高度超過130m。
2 配合比設計
2.1 原材料
P·O52.5水泥、 F類Ⅰ級粉煤灰、S 95級礦粉、5mm~25mm連續(xù)級配碎石、細度模數(shù)2.9河砂、飲用水、高性能聚羧酸減水劑。
2.2 配合比初步設計
(1)水膠比W/B:混凝土配置強度為64.9MPa,該混凝土用掛籃懸臂澆筑。根據(jù)施工工藝和施工工期安排,要求混凝土7d強度要達到設計強度的100%,結合以往工程實踐經(jīng)驗,選擇水膠比0.27~0.29。
(2)用水量和膠材用量:根據(jù)《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參照C60高性能泵送混凝土膠材總量不宜大于530kg/m3,礦物摻和料不宜小于膠材總量的20%。選取用水量140 kg/m3,膠材總量在(483~518)kg/m3之間,粉煤灰、礦粉占膠材總量的20%,摻配比例為4:6。
(3)砂率:根據(jù)《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泵送混凝土砂率宜控制在35%~45%范圍內(nèi),選取砂率為40%。
(4)外加劑摻量:由于泵送高度超過100m,設計坍落度為200mm±20mm,外加劑摻量依據(jù)混凝土試拌確定為膠凝材料總量的1.45%。
(5)根據(jù)以上配合比設計參數(shù)值,按照水膠比0.27、0.28、0.29,混凝土原材用量(kg/m3)水泥:粉煤灰:礦粉:砂子:碎石:水:外加劑依次為
(a)415:41:62:769:1153:140:7.51;
(b)400:40:60:776:1164:140:7.25;
(c)386:39:58:783:1174:140:7.00。
所測得坍落度190mm~200mm,擴展度550mm~560mm,1h坍落度經(jīng)時損失5mm~10mm,3次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基本一致; 7d和28d抗壓強度(MPa)依次為(a)60.3、71.0;(b)56.4、68.6;(c)53.3、64.8。
根據(jù)以上試驗結果,選取(b)水膠比為0.28的配合比作為理論配合比。
2.3 配合比驗證
根據(jù)《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及施工設計說明,對選定配合比進行強度驗證和試泵。6次強度試驗驗證7d 和28d抗壓強度均滿足施工及配置強度要求,但在試泵過程中發(fā)現(xiàn)泵壓上升較快,泵送出口泌水較多,特別是在添加聚丙烯纖維后泌水情況進一步加大。對泵送出口混凝土進行取樣,7d抗壓強度僅為49.3MPa,經(jīng)分析原因為混凝土在高壓泵送過程中泌水較多,帶走部分水泥漿液,造成實際水泥用量減少,強度下降。
3 配合比優(yōu)化
3.1 原材料更換
經(jīng)過更換原材料生產(chǎn)廠家及配合比微調(diào),均未有效改善其可泵性能。經(jīng)查閱相關高泵送混凝土資料,決定采用硅灰替代礦粉進行配合比設計。
3.2 新配合比設計
根據(jù)《公路工程混凝土結構防腐蝕技術規(guī)范》,耐久性混凝土硅灰摻量一般不超過膠材總量的8%,而硅灰推薦用量一般為5%~10%,故硅灰摻量取5%。同時為了降低因此帶來的早期水化熱增大和混凝土開裂風險,將粉煤灰摻量提高到15%,新配合比中粉煤灰、硅灰摻量為(d)78:26;(e)75:25;(f)72:24,其余材料比例不變。
所測得坍落度210mm~220mm,擴展度600mm~610mm,1h坍落度經(jīng)時損失0~5mm,3次混凝土拌合物性能也基本一致;7d和28d抗壓強度(MPa)依次為(d)61.4、69.6;(e)58.6、66.0;(f)54.8、63.4。
根據(jù)以上試驗結果,選?。╡)水膠比為0.28的配合比作為新理論配合比。
3.3 新配合比驗證
同樣對選定配合比進行強度驗證和試泵。6次強度試驗驗證7d 和28d抗壓強度均滿足施工及配置強度要求,試泵過程中泵壓保持穩(wěn)定,泵送連續(xù)流暢,添加聚丙烯纖維后也泵送順利。對泵送出口混凝土進行取樣,抗壓結果也滿足要求。確認配合比為水泥:粉煤灰:硅灰:砂子:碎石:水:外加劑=400:75:25:776:1164:140:7.25。
4 原因分析
在泵送混凝土施工中,硅灰由于比表面積較大,是礦粉和粉煤灰的40倍之多,可吸附混凝土中大量自由水而減少泌水,減少自由水在集料界面上的聚集,從而提高混凝土的強度和改善混凝土的可泵性。礦粉顆粒表面呈多棱面狀,改善和易性方面不如粉煤灰的微珠效應,使得混凝土粘聚性增大,保水性差,容易泌水。從而在高距離泵送混凝土時泵壓增大,泌水量較多,造成施工澆筑困難。
5 結語
在本工程實例中,在礦粉-粉煤灰雙摻混凝土不能滿足施工需要時,采用硅灰-粉煤灰雙摻達到了預期目的。粉煤灰、礦粉、硅灰作為混凝土摻和料,在工程應用中各有其優(yōu)缺點,應根據(jù)實際施工環(huán)境、工藝及耐久性要求等,選擇合適的礦物摻和料和摻配比例,進行優(yōu)勢互補。
參考文獻:
[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S].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公路工程混凝土結構防腐蝕技術規(guī)范[S].2006.
[3]楊勝江.水泥及摻合料對混凝土可泵性的影響試驗[J].低溫建筑技術,2013,08(14).
[4]李林威.硅灰對混凝土耐久性的影響[J].湖南農(nóng)機,2012(09):259.
作者簡介:杜博淵(1983-),男,陜西西安人,工程師,研究方向:工程試驗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