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光平
(重慶市梁平區(qū)仁賢鎮(zhèn)中心小學 重慶 405200)
摘 要:在班級生活中,情感既是手段,也是目標。一方面,在管理中情感發(fā)揮著潤滑劑、推進劑的作用,積極的情感是教育目標實現的前提,它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情操,而且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促進班風的良性循環(huán)。另一方面,和諧、健康的班級情感也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和方向。我們要重視班級情感的作用,更要從和諧的高度,用真誠、友愛、快樂來凝聚班級全體成員。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 情感教育 策略研究
引言
情感教育應該時刻貫穿在自己的工作中,班主任應該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情感品質,使他們形成獨立而健全的人格,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目前,對情感教育的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尚處于起步階段,還沒有引起各方面的普遍關注與重視。班主任以及各界教育工作者面對瑣碎的工作,面對性格各異的孩子,如何更好的開展情感教育,使之達到理想的效果還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1]
一、小學班主任開展情感教育存在的問題
雖然目前很多小學班主任對情感及情感教育有一定的認識,但在情感教育的實踐過程中,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對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小學班主任由于教育觀念、社會影響、自身素質等方面的原因,對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存在一些誤解和偏見:一是認為情感教育無用,學校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傳授知識、增加能力,衡量教育成果的指標是分數、升學率,至于學生的情感因素則無足輕重。二是把情感教育簡單化,認為開展情感教育,無非是指教學有感情,對待學生要關愛等。三是認為情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在教育中無法可施。[2]
2.忽視隱性課程對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隱性課程主要是學校情境中以間接的內隱的方式呈現的課程,包括學校及班級環(huán)境、學校及班級的有關規(guī)章制度、學校和班級文化氛圍等,這些因素直接或間接地陶冶著小學生的情感,是實施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徑,但在小學的實際工作中,班主任往往更加重視課堂學科教學,而忽視了隱性課程的作用,在班級環(huán)境建設和文化建設還存在著不如人意的地方。
3.情感交流手段單一、缺乏藝術性。長期以來,班主任在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中。往往喜歡用語言直接來表示自己的態(tài)度,忽視了各種現代媒體如網絡交流工具、個人博客、短信等的情感交流手段。情感交流缺乏藝術性,不考慮學生的心理感受,例如在小學里,常常會見到班主任不顧學生的感受和自尊,當眾批評學生,其實很多時候,班主任無需太多的語言,一個眼神的暗示,一個手勢的提醒,一個體態(tài)的改變,都會讓學生引起積極的改變,達到情感交流的目的。
二、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
1.要注意心理換位,以化解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矛盾。動態(tài)觀點則將組織效能界定為組織在環(huán)境中得到有利的談判地位,借此有力地位以獲得必要的資源。有了此種能力,組織才能生存并維持其均衡。交易地位的概念表示特殊目標不能做為效能的最后評斷標準,所以這種組織效能的定義注重持續(xù)的、永不止息的行為交換過程,以爭取稀少及有價值的資源。這個觀點有兩項基本假定:1)組織是一個利用其環(huán)境的開放系統(tǒng)。2)在組織達到任何程度的規(guī)模之前,所面臨的需求已變得很復雜,因此不能用少數幾個項目來界定有意義的組織目標。這種效能的觀點有考慮組織內外的環(huán)境,即投入-過程-產出的整個循環(huán),使組織效能的意義更為擴展。小學教育這個工作領域中,有一定的教學或行政經驗,在對于任何人、事、物方面的應對經驗較豐富,對于情緒控制也相對的較能掌握;小學班主任教師在工作中因屬于扁平化組織,較容易時常面對第一線,故與家長、學生與主任接觸的機會較頻繁,時時需保持良好的情緒來面對工作中各種情境的發(fā)生。
2.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情感具有強烈的感染性。德育工作是知、情、意、行四要素組成的動態(tài)系統(tǒng)。四要素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互為補充的有機整體。其中,情感滲透了德育工作的一切領域,如高能催化劑一樣產生情感效應。因此,班主任應該用自己的積極情感去感染學生,引導他們進行積極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他們積極的情感。班主任充沛的熱情、深沉的愛定會激起學生相應的積極情感體驗,能讓學生更好地接受教師的教育和傳授的知識。相反,如果教師情感冷漠、態(tài)度生硬,就不會喚起學生接受教育的主動性和熱情,這會增大師生間的情感距離,妨礙教育教學效果。同時,班主任必須依據情感的情境性,通過客觀情境判斷學生的情感。要培養(yǎng)人們良好的情緒和情感,就應當創(chuàng)設熔爐般的情境。情感是道理能夠發(fā)揮作用的基礎和前提。師生關系融洽,講道理即便尖銳些,也能使學生接受;相反,師生關系不好,道理多么透徹,學生也可能聽不進去。要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情感,教師特別是班主任首先要具有崇高的情感。
3.以情入手,嚴格要求。班主任競值領導行為四個層面及教師情緒勞務四個層面主要是透過兩個典型因素影響組織效能四個層面,但以班主任競值領導行為四個層面“理性目標取向”、“內部過程取向”、“人群關系取向”、“開放系統(tǒng)取向”影響到組織效能四個層面“財務控管”、“顧客認同”、“內部運作”、“學習成長”。可見班主任競值領導行為愈高,則組織效能愈高。要幫助學生樹立完備的理智感,幫助學生認清無益激情產生的原因、特點和危害,提高其自我控制無益激情的能力。這就要求班主任要具有完備的理智感,能從自己和學生的思想行為中,以及主客觀的種種現象中,尋求相互的關系和聯系,對學生作出中肯的評價;還要調動學校、家庭、社會的一切積極因素,引導學生體驗、感受、理解現實世界的美與丑、善與惡、正確與錯誤;以及培養(yǎng)學生完備的理智感,引導他們利用正確的道德標準分析客觀世界,并用美好的理想同丑惡的現象作斗爭。[3]
結語
總之,對于小學班主任來說,除了要關注學生在日常學習的過程,更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通過心理健康和情感教育,來豐富教學的方式和內容,從而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甘文婷.情感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4,(06).
[2]高素芬.淺談小學班主任如何做好學生管理工作[J].學周刊,2015,(09).
[3]戴慧湘.淺議小學班主任如何展環(huán)保滲透教育[J].科技信息,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