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其軍 王志嶺
(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qū)加格達奇林業(yè)局,黑龍江 加格達奇165000)
大興安嶺林業(yè)集團公司,由于在天保工程二期實施后集團公司木材產量的大幅度減產,有大量的木材生產及相關產業(yè)人員需要轉產安置,自2009年以來開始實施撫育補貼。通過科學開展森林撫育經營,林分結構更加合理、林木個體和林分整體健康水平明顯提高,林分的水平結構和空間結構趨于合理,保留木的競爭關系得到進一步改善,樹種多樣性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和促進??偟膩碚f,通過森林撫育,應達到以下目的:
1)按經營目的調整林分組成,提高林分質量。在天然林中,樹種復雜、分布不均勻。不同樹種,不同起源的林木混生在一起,互相競爭,通過森林撫育間密留稀、間壞留好、間彎留直、間闊留針,并清理影響目的樹種生長的藤條灌木,解放被壓制生長的目的樹種林木,調整疏密度,降低非目的樹種在林內的比重,使目的樹種逐漸取得優(yōu)勢,林分質量大幅度提高。
2)降低林分密度,改善林木生長條件,縮短林木培育期限。天然幼林往往密度過大,分布不均。人工林雖按經營要求的適宜密度栽植,分布均勻,但隨著樹齡的增加,單株林木的營養(yǎng)空間縮小,出現競爭,及時撫育能使該齡級林木保留合理的經營密度,解決林分過密、過純問題,為保留木創(chuàng)造適宜的生長空間,增加了光照,樹冠能得到舒展,光合作用增強,林木生長量大幅度提高,尤其徑生長隨密度的降低而明顯提高。同時,林內透光度增加、通風條件改善,可加速林下枯落物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使林木的根系能更好地吸收養(yǎng)分與水分,有效縮短林木培育期限。
3)改善林分衛(wèi)生狀況,發(fā)揮森林多種效能。通過撫育清除林內影響目標樹健康生長的枯死木、病腐木以及風折、風倒、雪壓木等,能有效改善林分衛(wèi)生狀況,既減少病蟲害與火災發(fā)生、蔓延,又可提高保留木對自然災害的抗御能力,促進林木健康生長。同時使林下資源植物層也有較好的生長條件,可有效提高森林生物多樣性,有利于森林多種生態(tài)功能的發(fā)揮。
4)清除劣質林木,提高木材總利用量。林木在自然生長過程中,樹高和冠幅逐漸增加,林分密度不斷加大,林木之間出現競爭,開始出現自然整枝直至一部分弱勢林木枯死被淘汰,自動調整了林分密度。如不及時采取撫育措施,被淘汰的林木就因不能及時伐除利用在林內枯死、腐爛,造成資源上的浪費。通過及時撫育,可將林分中因自然稀疏被淘汰的林木及一部分有缺陷的林木如彎曲木、風折木采伐加以利用,使作業(yè)單位能在森林經營的早期獲得一部分木材,提高林分單位面積上的木材利用率和木材總利用量。
包括透光撫育、生長撫育、生態(tài)疏伐、衛(wèi)生撫育、定株撫育、景觀撫育。
1.2.1 透光撫育
在幼齡林內進行,符合下列條件的采用透光撫育:每公頃樹高30厘米以上的天然更新幼樹超過3000株,或30厘米以下的幼苗幼樹超過6000株,更新頻度超過60%,幼苗幼樹層的植被總覆蓋度80%以上。
1.2.2 生長撫育(生態(tài)疏伐)
在中齡林階段進行,采用上層撫育、下層撫育、綜合撫育等方式,伐除影響保留木生長的樹木。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進行生長撫育:郁閉度0.8以上;郁閉度0.7以上,下層目標樹幼樹較多、分布均勻;林木胸徑連年生長量明顯下降;枯立木與瀕死木數量超過林木總數30%。
1.2.3 衛(wèi)生撫育
主要對遭受病蟲害、風折、風倒、冰凍、雪壓、森林火災等災害和林內衛(wèi)生狀況較差的林分。
1.2.4 定株撫育
適用于群團狀分布的中幼齡林。對群團狀分布的中幼齡林去劣留優(yōu),清除枯死木、被壓木、病腐木,按合理經營密度進行定株撫育。
1.2.5 景觀撫育
對旅游景點周圍及主要干線公路、鐵路兩側一定范圍內的林分,采取綜合撫育措施,伐除枯死木、病腐木及影響美化效果的林木,對有美化、香化作用的灌叢、藤本,根據其形狀特點定株或叢狀保留并修剪成型。
一般分為五級木分級法和三級木分級法。
林木分級:同齡純林中的林木按其生長的優(yōu)劣和樹冠形態(tài)分為5級,各級林木的特征如下:
Ⅰ級—優(yōu)勢木。樹高和直徑最大,樹冠很大,且伸出一般林冠之上。
Ⅱ級—亞優(yōu)勢木。樹高略次于Ⅰ級,樹冠向四周發(fā)育,在大小上次于Ⅰ級木。
Ⅲ級—中等木。生長尚好,但樹高、直徑較前兩級林木為差,樹冠較窄,位于林冠的中層,樹干的圓滿度較Ⅰ、Ⅱ級木為大。
Ⅳ級—被壓木。樹高和直徑生長都非常落后,樹冠受擠壓,通常都是小徑木。被壓木又可分為a、b兩個亞級,其中,Ⅳa級木指樹冠較窄,側方被壓,但枝條在主干上分布均勻,樹冠能伸入林冠層中;Ⅳb級木是樹冠偏生,只有樹冠的頂部才伸入林冠層,側方和上方均受壓制。
Ⅴ級—瀕死木。完全位于林冠下層,生長極落后,又可分為兩個亞級,其中Ⅴa級木是生長極落后的瀕死木;Ⅴb級木指枯死木。
從林木分級法中可以看出,林分主要林冠層是由Ⅰ、Ⅱ、Ⅲ級木組成,Ⅳ、Ⅴ級木則組成從屬林冠層。隨著林分的生長,林木株數逐漸減少,主要減少的是Ⅳ、Ⅴ級木。而主林冠層中的林木株數也會減少,是由高生長級下降到低生長級的結果。一般來說,在未經人工管理的同齡純林內,林木由低生長級向高生長級過度的情況很少。林木分級法的優(yōu)點是簡便易行,可作為控制撫育采伐強度的依據。其缺點是,只注意林木的大小,沒有考慮到樹干的形質缺陷。
五級林木分級法適合于同齡林。對于異齡林的林木分級有一個特點,就是既要考慮成年樹,又要考慮幼樹。一般異齡林用三級木分級法,將林分內的林木分為優(yōu)良木、有益木和有害木。根據林木個體性質的優(yōu)劣及其在林分中的作用,培育優(yōu)良木,保留有益木,采伐有害木。
優(yōu)良木:是目的樹種。指生長旺盛、樹干通直圓滿、自然整枝良好、樹冠發(fā)育正常,有培育前途的林木。撫育時應加以保留并為其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
有益木:有利于促進優(yōu)良木生長發(fā)育、自然整枝和對土壤起保護和改良作用,及伐除后可能出現林窗或林中空地的林木。也叫輔助木。撫育時一般都應保留。
有害木(砍伐木):林分中的枯立木、病腐木、被壓木、彎曲木、多頭木、霸王樹、枝椏粗大、樹干尖削度大的林木,以及妨礙優(yōu)良木與有益木生長的林木。撫育時一般全部砍伐。
2.2.1 透光撫育
主要是調整林分密度和組成,伐除影響目的樹種生長的高大草本植物、灌木、藤本植物、霸王樹與上層殘留木。保證目的樹種在林分內占據穩(wěn)定優(yōu)勢,同時伐除目的樹種中生長過密時發(fā)育不良的林木。針葉林要注意保留一定比例的楊、樺等闊葉樹,闊葉林要注意保留針葉樹,以形成針闊混交林。
2.2.2 生長撫育(生態(tài)疏伐)
伐除生長不良、無培養(yǎng)前途的林木,調整樹種組成與林分密度,加速保留木的生長與培育良好干形,縮短工藝成熟期。
2.2.3 衛(wèi)生撫育
在不適宜以上兩種撫育的林分內進行,清除折、彎、倒、病、腐、枯、死木和被壓木等生態(tài)功能降低的林木,以及影響保留木生長的灌木。
2.2.4 定株撫育
在經火燒、過度采伐等自然災害或人為不合理經營所形成的郁閉度0.6的群團狀分布的天然幼、中齡林中,對叢狀萌生的闊葉樹或過密生長的針葉樹分次定株,并將影響目標樹健康生長的枯死木、被壓木、病腐木等清除。
2.2.5 景觀撫育
景觀林撫育是以美化環(huán)境為目的,主要是使林分群體小環(huán)境的美化,同時保證生長林木以足夠的營養(yǎng)空間,提高景觀林分的穩(wěn)定性。在滿足中幼齡林撫育作業(yè)要求的基礎上,特殊要求如下:
對有礙觀賞的折、彎、倒、病、腐、枯、死木及藤條灌木、老伐樁等,都需進行清除。
撫育采伐剩余物、林中倒木、枝椏等全部運出作業(yè)場地,并清理干凈,嚴禁火燒處理,有利用價值的進行綜合利用。
林中空地中的灌叢可成群團狀保留,冠幅直徑保留3-4米,間距為4-5米。
對具有美化或香化作用的灌木、藤本要根據其形狀等特點定株、叢狀保留并修剪成型;同時要保留具有經濟價值的越橘、榛子等灌木。
主要采伐林冠下層生長落后,徑級較小的林木、瀕死木和枯立木。采伐木確定:采用克拉夫特的5級分級法。根據采伐強度:
弱度間伐:伐除Ⅳ、Ⅴ級木;中度間伐:伐除Ⅳ、Ⅴ級木和部分Ⅲ級木;強度間伐:伐除Ⅳ、Ⅴ級木,大部分Ⅲ級木和部分Ⅱ、Ⅰ級木。適用于單層純林。
采伐對象:主要是林冠上層的林木。林木分級:優(yōu)良木、有益木和有害木(采伐木)適用林分:混交林、異齡林和闊葉林。
綜合下層疏伐和上層疏伐的優(yōu)點。
適用林分:混交林、復層異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