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宏文
摘 要: 教師在傳授學生知識、培養(yǎng)考試技巧的同時,還應該更加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緒、健康的心態(tài)和良好的個性,引導他們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走向健康、成功的人生。
關鍵詞: 心理;健康;引導
0 引言
案例1:學生A學習成績一直比較優(yōu)秀,學習成績位于班級前列,一??荚嚭蟪煽儧]有達到自己的期望值,二??荚嚭螅l(fā)現(xiàn)班級里原來成績不如她的同學,都超過自己,自己的成績不僅沒有太大起色,反而還下降了一些。無法接受這種現(xiàn)實,從此變得意志消沉。不求上進,一回家就看電視,玩電腦至深夜,并萌發(fā)了放棄高考的消極念頭。
案例2:學生B是一位省級示范高中學校的學生,從小學、初中到高中成績一直優(yōu)秀,基礎扎實,接受能力強,努力勤奮,按理考上一個理想的學校不成問題,但進入高三后,感到壓力倍增,焦慮不安,每到考試就感到恐慌,鬧肚子,一模,二模,三??荚囘B連失手,盡管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成績始終不能走出低谷。
上述案例,在迎考的高三學生中并不少見。有一項對高考學生的調查:近70%的考生不能正確認識高考,近58%的考生有考試焦慮,近55%的考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有人說高考的成功=平時學習知識的儲備+優(yōu)良的心理素質+考試的應試技巧。多年來我們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重視學生知識能力的提升,而對學生心理的關注和調節(jié)重視不夠,做得不好。學好知識固然重要,但如何能將實力發(fā)揮出來更加重要。高考的準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往短的說,高三總復習9個月;往長的說,高中3年,甚至從小學到高中的12年中,高考都占有很重的分量。對每一個在高考路上艱苦跋涉的學生而言,誰不想"一舉成名天下知"?誰不渴望"直掛云帆濟滄海"?隨著高考日益逼近,自己的前途,父母的期望,老師的希望等接踵而至,心理壓力由此加大,并越來越沉重。因此對考生進行考前的心理輔導、自我放松及排除過度緊張或焦慮的科學方法指導,提高迎考心理素質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無論是學校、老師,還是家庭都要給予足夠的重視。筆者作為一個高三班主任,在復習迎考的階段,時時關注學生的心理,希望能及早發(fā)現(xiàn)并甄別他們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心理問題,盡自己所能幫助他們走出心理的沼澤地。本文就高三學生心理輔導談談自己的意見。
1 引導學生積極向上,培養(yǎng)良好的積極心態(tài)是高考成功的基礎。
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曾說過:"積極的心態(tài)就是心靈的健康和營養(yǎng),這樣的心靈能吸收財富、成功、快樂和身體健康;消極的心態(tài)卻是心靈的疾病和垃圾,這樣的心靈不僅排斥財富、成功、快樂和健康,甚至會拿走生活中的一切"。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積極的心態(tài)決定了成功的85%,學生若能以積極的心態(tài)備戰(zhàn)高考,就會把枯燥、乏味的學習變成一種興趣、追求和責任,樹立起強烈的雄心或抱負,去想成功給人帶來的快樂、幸福、滿足,從而勤奮好學,頑強拼搏,自信堅強,永不放棄。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態(tài),根本問題是要學生從思想上端正對高考的認識,并調整心態(tài)。當今的社會是一個知識迅猛發(fā)展和科技日新月異的社會。在競爭激烈中,如果一個人沒有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就很難立足于社會。因此接受大學教育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這是社會的需要,也是自己發(fā)展的需要。當然我們也應該提醒學生意識到:考取大學或名牌大學不是一個人成材的唯一途徑。大學的學習只是人生中的一個階段,社會的發(fā)展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終身地學習。因此現(xiàn)在的學習是為以后的學習打基礎。要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一種強烈的自我責任感及主動投身于學習的強烈意識,以積極的心態(tài)投入到學習中。而不是僅僅為了考大學才去學習。為此,我經常利用班會、辯論會等形式組織學生開展活動,加以引導,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和情緒。
2 引導學生合理定位,保持從容心境是獲得成功的保證。
高三的學生大多數(shù)都有升學的愿望,都想通過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往往會出現(xiàn)這幾種情況:一是認識到考上大學,特別是名牌大學對自己的未來具有重要的意義。他們學習刻苦,勤奮努力,心氣很高,喜歡和別人比較,平時事事追求完美,對自己提出能力范圍以外的目標。而目標過高,容易產生心理負擔過重,導致緊張和焦慮的情緒,最終對自己失去信心并絕望。一位高三學生寫到:"我期待著讓高考來檢驗十二年的成績,期待豐富多彩、令人向往的大學生活……但在我心中,卻總有沉沉的壓力和隱隱的不安,每當迎來又一個早晨,我總是對自己說,要努力,要相信自己??墒敲慨斠鼓唤蹬R,面對著堆疊的練習,我不禁要問,我能行嗎?高三難,高三苦。"二是自我評價過低。這類學生往往由于成績不理想,當長期辛勞得不到回報時,往往會因此失去學習的興趣與信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陷入極度悲觀焦慮中,個別學生甚至會做出極端事情。對自己缺乏信心,不敢為自己擬定高一點的目標,不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不敢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導致痛失成功的機會,使自己遺憾。
心理學研究認為,一個人成功的概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己對目標期望的強度,過強或過弱的動機水平都不利于學生達到目標。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對自己作出全面細致的分析,結合學生平時的學習狀態(tài)和成績水平,客觀評價,認真分析學生的優(yōu)勢與劣勢,和學生共同商量討論,依此提出適合學生的合理期望目標。這樣才能使學生保持從容的心境,獲得成功。
3 當好"心理輔導員",教會學生把握情緒,學會自我調控是科學的方法
高三備考對每一個參加高考學生來說都是一段特殊的經歷,面臨的競爭和壓力是可想而知的。高三學生中有一半以上存在一些心理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疏導,不但不能以一種健康的心態(tài)去復習備考,發(fā)揮有效的水平。因此,老師要當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員,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及時疏導。老師要細心捕捉他們情緒波動的信息,平時關注他們的一言一行,從各種細節(jié)中了解他們的心理變化。要盡快地和學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關系。一般容易產生心理問題的學生往往比較敏感,不是通過一、兩次談心就能完成,而是通過長時間老師與學生交往,用老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讓學生感到老師是可以信賴的,使他們能夠"聽其言,信其道"。要做到與學生共情,從學生的角度去感受,對話不能居高臨下,要平等的共同探討,力求在探討中自主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心理問題的輔導不完全等同于思想教育,教師要學習一些相關的心理學知識,要能夠甄別、判斷各種心理問題,學會一些心理調節(jié)的方法,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調節(jié)緊張的情緒,在緊張的環(huán)境中放松情緒,學會把握情緒,自我調控。
4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和諧愉悅的氛圍是筑起健康的心理家園
良好的班集體,融洽的師生、生生關系,對個體能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凝聚力,會增強其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相反,疏遠集體、忽視集體,缺乏人際關系的溝通,會使學生在遇到困難時情緒低落,心理疲勞。因此在復習階段,學生更要關心班集體活動,越是緊張越要放松。要幫助學生進行健康的人格和情感的訓練,培養(yǎng)競爭與合作的積極心態(tài),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需要。圍繞復習應開展一些主題班會活動、節(jié)日活動等,展示班級良好的精神面貌,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這樣學生才能有健康心理去迎接高考挑戰(zhàn)。良好的班集體,和諧的師生關系,親密的同伴不僅能溫暖學生,慰濟疲憊的心,還能使學生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如何關心他人,幫助他人,培養(yǎng)良好的個性,筑起和諧愉悅的精神家園。
高三班主任工作的親身經歷使我深刻感受到:在傳授學生知識、培養(yǎng)考試技巧的同時,還應該更加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要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緒和健康平和的心態(tài)。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我們認識到這一點,并努力把這項工作做好,將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
參考文獻:
[1]王勤.談談告訴考生心理疲勞的表現(xiàn)、成因與對策《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0-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