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秀梅
摘 要: 憤怒情緒,嚴重危害中職學生的身心健康,有時引起人際沖突,造成嚴重后果。為了幫助中職學生有效制怒,解決沖突,可設置如下四個課程:課程一:憤怒危害身心健康;課程二:憤怒情緒可能導致害人害己的嚴重后果;課程三:有效制怒的方法;課程四:團體拓展體驗。團體活動《天堂與地獄》課程的實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關鍵詞: 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 制怒方法 有效制怒
中職生正處于情緒跌宕起伏的高潮期,年少氣盛,遇事時情緒易走極端。現(xiàn)實生活中,失敗的學習經(jīng)歷、學校及社會的評價尺度、家長的指責等給他們帶來難以抹去的心靈陰影,他們對自己未來的社會定位近乎于灰色,雖然不甘心被淘汰,但與普高學生相比,又總是灰溜溜的。因此,中職生比同齡的普高生承受著更大的心理壓力,常表現(xiàn)為負性情緒,指向內(nèi),如焦慮、抑郁等,嚴重者造成對自己的折磨乃至傷害,極個別的甚至采取自殘、自虐、自殺的方式應付他們自認為無法擺脫的困境;指向外,如憤怒、沖動,往往造成對他人及社會的傷害。而負性情緒(如怨恨)積壓過度,會演變成一種很大的憤怒,往往帶有攻擊性,導致惡性循環(huán)。所以,中職學生的負性情緒,特別是憤怒情緒的疏導,已成為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一個非常重要且迫切的工作任務。筆者因為承擔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中職學生如何有效制怒、解決沖突進行了探索,和盤托出,以期拋磚引玉,共同探索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方法。
幫助學生有效制怒、解決沖突的方法主要有如下方面:(1)讓學生明白憤怒情緒會對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傷害,因憤怒產(chǎn)生的攻擊行為還會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讓學生由衷地愿意有效制怒。(2)教給學生有效制怒的方法。(3)強化學生有效制怒的情感與意志。
在心理社團的團理輔導過程中,筆者嘗試編制如下幾個課程:(1)憤怒的危害;(2)有效制怒的方法;(3)團體活動:《地獄與天堂》。課程的實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課程一:憤怒危害身心健康。
憤怒俗稱生氣,指人一旦發(fā)怒,則會在體內(nèi)產(chǎn)生“氣”,“生氣”是一個中醫(yī)名詞,動物生氣了之后,接下去是打斗,故生氣是動物打斗之前身體的準備工作,身體通過生氣調(diào)整其內(nèi)分泌,使之達到打斗時的最佳狀態(tài),動物之生氣有點像國家備戰(zhàn)一樣,當一個國家進入備戰(zhàn)狀態(tài)時,會投入大量資源,一旦戰(zhàn)爭威脅解除,這些投入的資源大多成為廢物,就像前蘇聯(lián)解體后,必須花費很大力氣銷毀各種洲際飛彈和坦克。動物的生氣和國家備戰(zhàn)相似,身體將利用和調(diào)整許多資源以備即將到來的戰(zhàn)斗,一旦狀況消失,這些調(diào)整的資源就將變成廢物,必須排出體外。所以,生氣像國家備戰(zhàn)一樣,消耗大量資源,浪費身體的血氣能量。
《黃帝內(nèi)經(jīng)·靈樞篇》對疾病的原因有一段說明:“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燥濕寒暑風雨,陰陽喜怒,飲食起居。”可見,老祖宗很早就知道生氣是疾病根源之一,是人體各種疾病產(chǎn)生的非常重要的原因,略述如下:易禿頂;怒傷肝;女性生氣易引發(fā)小葉增生或乳癌,因生悶氣會使氣在腹腔中形成中醫(yī)所謂的“橫逆”氣滯,氣滯血淤,久之,易引發(fā)小葉增生,惡變則成血癌;易引發(fā)肝熱,脾熱,陰虛火旺,失眠煩躁,痰多氣喘,甚至引發(fā)白血病,身體一直處于惡性循環(huán)之中(這段講解要求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中醫(yī)學有關知識,并深入淺出、形象生動地加以講解)。
課程二:憤怒情緒可能導致害人害己的嚴重后果。
這個課程講解可以用一些案例,如焦點訪談中的《奪命三秒鐘》,一些校園暴力事件致人死傷而自身難逃法網(wǎng)等,讓學生由衷地明白控制不了自己的憤怒情緒,采取傷害別人的行為,會給自己和他人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自己和別人的父母親承受巨大的損失和傷痛,警鐘長鳴,避免傷害,源自有效制怒。該課程的講解要求教師結合相關法律知識,比如:《未成年人保護法》、《刑法》、《民法》等。
前面的課程講完了,筆者一般會問學生:“是什么東西給這些當事人帶來了這么多身心傷害呢?”學生一般都會異口同聲地說:“生氣?!惫P者一般會問學生:“我們要不要學習如何控制和轉化自己憤怒的情緒,讓它對我們有所幫助呢?”學生一般都會說:“老師,我們總是忍不住要生氣,怎么辦?”也有學生問:“老師,憤怒怎么還會對我們有所幫助呢?”對于這些問題,筆者一般會說:“欲詳情,請聽下回分解。”把課程引向下一部分。
課程三:有效制怒的方法。
這部分內(nèi)容一般是教師先提問學生,當他們?nèi)滩蛔∩鷼鈺r,是如何處理的,后由老師分析、歸納和總結,一般有如下幾種方法。
(一)理智調(diào)控:包括冷靜克制,理性思考,遇事三思而后行,換位思考等,對這幾個方法宜做講解,最好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講解。如插入佛陀與惡人的故事:釋迦牟尼佛在旅途中碰到一個不喜歡他的人,連續(xù)幾天,那個人一路上跟著佛陀,用盡各種方法污蔑他、謾罵他,最后,佛陀轉身和藹地對那個人說:“若有人送你一份禮物,但你拒絕接受,那么這份禮物歸誰呢?”那個人回答:“屬于送禮的那個人。”佛陀笑著說:“沒錯,如果我不接受你的謾罵,那你不就是在罵自己嗎?”那個人無可奈何,摸摸鼻子走了。
(二)轉移調(diào)控:包括轉移環(huán)境、轉移注意力、轉移事件等。如當自己憤怒時,先行離開讓自己生氣的場所,或出去郊游,親近大自然等。
(三)適度宣泄并適當放松:包括傾訴法、運動法、哭泣法、沖熱水澡、深呼吸等,如擊打沙包或枕頭,到無人的地方大喊等。
(四)溝通協(xié)調(diào),解決沖突,實現(xiàn)雙贏。有的沖突是由誤會引起的,宜以溝通,最終諒解,而不是把問題憋在心里,最后達到雙贏的目的??刹迦牍适拢呼~與漁竿:在沙漠里,有兩個饑餓難當?shù)娜说玫揭粋€老者的贈予,甲得到一根漁竿,乙得到一簍鮮活的肥魚,于是,他們分道揚鑣。甲得到魚后趕快生氣煮魚,狼吞虎咽,不久魚吃光了,他也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乙提著魚竿艱難地向海邊行進,但饑餓難當,用盡最后一絲力氣撒手人間。后來,又有兩個饑餓的人同樣得到老者贈予的一根漁竿和一簍肥魚,但他們沒有分道揚鑣,而是商定一起去找大海。他們每次只煮一條魚,經(jīng)過遙遠的跋涉,終于來到蔚藍的海邊,開始以捕魚為生的生活,后來他們分別有了自己的家和妻兒,有了自己的漁船,生活幸福安康。
(五)改變思維。這種調(diào)節(jié)方法的核心觀點是個人對一件事情產(chǎn)生的情緒不是由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我們對這個事件的解釋引起的。因此,改變我們對這件事的態(tài)度和看法,就會改變自己的心情狀態(tài)。
(六)主動尋求心理援助:每個人都可能有心理問題,當我們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困惑時,請走進心理咨詢室。
課程四:團體拓展體驗。
活動《天堂與地獄》:
活動目的:幫助學生理解助人即自助的道理,形成關注別人、為別人著想的心態(tài),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心理傾向。
活動準備:(1)學生每四個人為一組,每組中間一張桌子,桌上一盤小石子;(2)每個學生一雙筷子,每人面前一個紙盒。
活動要求:每個人用筷子夾石子時,手臂手腕不能彎曲,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看誰紙盒中的小石子多。
活動做完了,請學生討論如何讓自己盒子里的小石子最多,學生討論后一致回答,只有自己夾給別人,別人夾給自己,才能使盒子里的小石子最多。
教師總結時,先對學生的答案表示贊許,為學生講一個故事《天堂與地獄》:一個人問上帝:“為什么人死后總想上天堂,不想下地獄,到底天堂跟地獄有什么區(qū)別?”上帝領著這個人到地獄,他看到地獄的人都瘦骨嶙峋,他們都用一個特別的勺子喝粥,勺子的把很長,勺子的頭很小,盛出的粥都撒在地上,一點也喝不上,最后桶里沒粥了,大家互相抱怨,互相憎恨,上帝告訴這個人,這就是地獄。上帝把這個人領到天堂,他發(fā)現(xiàn)天堂的人一個個都長得胖乎乎的,笑逐顏開。他們用的是同樣的勺子,吃的是同樣的粥,但是他們把粥盛出來喂別人,你喂我,我喂你,結果大家都吃到粥。上帝告訴這個人,這就是天堂。
結論:天堂地獄是人自己造成的,上帝給人的條件都是一樣的,人要合作,實現(xiàn)雙贏,才能創(chuàng)造幸福的生活。
參考文獻:
[1]俞國良主編.心理健康.高等教育出版社.
[2]俞國良,李媛主編.心理健康教學參考書.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