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芳
摘 要: 牛津英語教材每四個單元之后就有一個學生可以大顯身手的板塊Project。但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對這個板塊的教學與學習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導致Project板塊被閑置或擱淺,不能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本文結合陶行知的教學理念,論述Project的重要性及其在英語教學中的具體操作。
關鍵詞: 初中牛津英語 Project教學 陶行知教育理論
現(xiàn)行譯林版牛津英語教材中有一個特殊的教學板塊——Project板塊,其特殊性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第一,Project板塊不是每一單元都有,而是存在于每四個單元之后;第二,Project板塊與其他板塊不同,完全以學生活動為主體,同時兼顧知識的習得?;谶@樣的特殊性,其往往被教師們冷落,學生也不重視。其實,這一板塊恰是牛津英語教材的最亮點,它秉承了偉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教學理念,與新課改的理念“學講練”一拍即合,是前幾個單元所學知識和技能的綜合實踐運用,因而忽視不得。
筆者結合譯林版牛津英語8B的Project1,談談陶行知的教育教學理念在Project教材中的體現(xiàn),以及如何發(fā)揮其真正作用,簡要論述其在教學中的具體操作和實施方法。
1.陶行知的教育教學理念在Project的體現(xiàn)
我國偉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教學理論包括很多方面:“平民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理念、“六大解放”、“教學做合一”等。筆者就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的理念在Project板塊中的運用談談自己的想法。
所謂“生活即教育”,即強調教育教學的生活化?,F(xiàn)行譯林版牛津初中英語教材的一大顯著特點是所有話題均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如交友、校園生活、旅游、DIY、青少年的困惑等。教學時,教師可以以生活化的話題為主線,創(chuàng)設真實、生動的生活情境,有利于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運用知識、強化技能。如8B的Project1是在學生學習了家鄉(xiāng)巨變(Unit1)、國內外旅游(Unit2)、網(wǎng)上旅游(Unit3)、好的讀物(Unit4)四單元后,要求學生設計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國家的信息文件夾,這一板塊顯然與學生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旅游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的重要教學理論,他強調教師的教、學生的學應在具體的“做”中實現(xiàn),強調力避灌輸式教學,而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游戲、表演等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改變機械記憶、被動聽的方式,采用自主學習或合作探究的方式,通過體會、討論等形式學習知識,強調做中學、學中做。這一切都與新課改的理念完全吻合。Project板塊,恰是“教學做合一”的最好教材,8B的Project1要求學生對他們感興趣的國家,包括國家的占地面積、人口多少、地理狀況、語言、文化、氣候、飲食及重要節(jié)日等,通過上網(wǎng)查詢、借助工具書、通過旅行社等途徑了解這些信息后,做一個信息文件夾。不難看出,這一信息文件夾的建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其查詢資料、搜索信息及培養(yǎng)學生整合信息、合作交流的能力,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真正體現(xiàn)。
2.思想注重Project板塊的教學
在教學實踐中,Project之所以被忽視,是因為教師沒意識到Project的重要性,源于應試教育影響的根深蒂固,受“考試不考,教學費時費力做無用功”等看法和想法的左右,教學理念仍然與新課改相差甚遠或背道而馳。
Project板塊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倡導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及提高查詢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培養(yǎng)合作交流合作學習的能力,與新課改的理念完全吻合,正是陶行知先生“教學做合一”教學理念的表現(xiàn),也是“六大解放”、“生活即教育”的體現(xiàn),更是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Project板塊是新課改的創(chuàng)新。教學中重視Project勢在必行,遇到Project繞道而行,或蜻蜓點水式地教學,或對其視而不見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應該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在教學中讓其充分發(fā)揮其作用,否則,將與牛津教材編寫Project的意圖、為Project在教材中占一席之地的初衷相背離。
3.充分實踐Project板塊的教學
既然Project有其重要性,教學中忽視不得,那么,怎樣教學才能凸顯其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發(fā)揮其主要功能,值得每一位教師不斷探討。下面筆者就以8B的Project1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3.1立足Project板塊要求進行教學。
一般來說,Project的教學可以分為planning;preparing; producing和presenting四個部分。
3.1.1Planning
首先,教師要指導學生選定主題。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一幅世界地圖,問學生:“Which country are you interested in? Which country do you want to visit most?”雖然是學生動手的實踐環(huán)節(jié),但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忽視,教師的言簡意賅的“導”對學生的實踐起導向的作用。教師通過問題引導告訴學生,這節(jié)課的主題是談論他們感興趣的國家。緊接著,教師可以問學生:“If you want to visit the country, what do you need to learn about the country? ”引導學生談論他們最感興趣的國家的地理位置、氣候、語言、名勝、風俗、食物,等等,這些方面就是圍繞主題的若干小標題。
3.1.2Preparing
在確定了主題和小標題后,緊接著就是讓學生圍繞課題進行資料的整理收集階段。教師可以問學生:“Where can we find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 country?”鼓勵學生說出答案:圖書館、互聯(lián)網(wǎng)、旅游指南、旅行社、雜志,等等。
將學生分為五六人一組,討論如何做一個信息文件夾。教師要啟發(fā)學生在討論過程中邊討論、邊記錄、邊思考,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并讓學生明白這些想法和設計方法無對錯之分,學生毫無約束地想和做,創(chuàng)新思維、動手能力得到訓練。在進行小組成員分工的時候,教師要提醒學生:必須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分工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特個性和差異,為每個學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機會,使每個學生的潛能得以發(fā)揮,獲得成就感。比如:英語能力比較強的同學可以負責寫文章,字跡美觀的同學可以負責文件夾的書寫,有美術天賦的同學可以負責文件夾的美化,等等。
3.1.3Producing
在收集到相關信息之后,學生便要制作完成相關國家的文件夾。在這一過程中,小組成員需要討論交流,整合全組成員的資料;教師還要啟發(fā)學生怎樣使制作的文件夾有趣、美觀、圖文并茂;每一段要有一個要點,每一個要點要用事實敘述,而不是觀點性句子的使用,每一段要簡短有趣;單詞不要寫錯、語法句式務必要正確。待學生完成后,要求學生相互檢查、相互交流、相互評價,進而取長補短,完善自己的作品。
3.1.4Presenting
最后一個階段是作品的展示和交流階段。教師要求每組派一個代表展示自己組制作的好的文件夾,并要求對作品進行適當?shù)慕榻B。在各個小組作品展示完后,由大家投票選出最好的三件作品,對這些作品的組員進行獎勵,并將他們的作品張貼在班級的學習園地里。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對其他組的作品進行點評,提出改進意見,以供其他組的學生完善自己的作品。
3.2超越Project板塊教材,創(chuàng)新運用。
8BProject1的教學目標是建立一個關于國家信息的文件夾。筆者認為,教學中不妨走出教材,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學習,讓學生建立一個他們感興趣的中國城市的文件夾。
畢竟很多學生“走出國門”的機會很小,而國內旅游對他們來說比較現(xiàn)實,他們也會比較感興趣,因此,啟發(fā)他們制作一個想去旅游的中國城市并為之建一個信息文件夾是不錯的選擇,有利于學生完成。教師可以以Which city in China do you want to visit? How big is it? How many people live there? What places of interest are there?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等問題進行導引,對學生完成任務起到引導、導向的作用。
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完成文件夾的制作,通過討論、交流、動手制作、評價作品等環(huán)節(jié)的參與,充分調動其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其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高。
實踐環(huán)節(jié)和英語教學的完美整合是新課改的需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使其養(yǎng)成勤于思考、樂于探究的習慣是新課改的宗旨。Project體現(xiàn)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教學理念,恰恰迎合了新課改的總體要求,用好、上好Project更是學生能力發(fā)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薛映紅.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中學英語園地:教學指導,2012(33).
[2]董耀蓮.陶研思想下的初中英語教學[J].中學英語之友(綜合版),2010(2).
[3]陳曉文.牛津初中英語Project板塊的教學嘗試與思考.新課程學習(上),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