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HAMED ELSAYED IBRAHIM ABDOU
摘 要:穆罕默德?伊克巴爾是現代著名伊斯蘭哲學家、社會活動家兼詩人,其宗教及哲學思想深受阿富汗尼的影響,主張用伊斯蘭教義來解決社會現實問題和哲學問題;另外,伊克巴爾將伊斯蘭文化、東方文化同西方文化相結合提出了“自我”哲學、“永生論”哲學等思想??傊?,伊克巴爾的哲學、政治、宗教思想對整個伊斯蘭民族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伊克巴爾;阿富汗尼;泛伊斯蘭主義;哲學思想
一、伊克巴爾的生平
穆罕默德?伊克巴爾是現代著名伊斯蘭哲學家、社會活動家兼詩人。1877年11月9日,出生于巴基斯坦西亞爾科特城的一個宗教家庭里,他的父親努爾?穆罕默德是一名宗教人士。受其家庭傳統(tǒng)及父母的影響,伊克巴爾秉承了密契主義傾向。本來打算送伊克巴爾到清真寺學經學的父親后來因其友宗教學者毛拉維?米爾?賀散的勸說,將天資聰慧思的伊克巴爾送入了公立學校。中學畢業(yè)后伊克巴爾進入了拉合爾旁遮普大學專攻哲學、文學,直到1899年順利獲得了碩士學位。之后在1905年伊克巴爾又到英國劍橋大學和德國慕尼黑大學學習哲學和法律,并且獲得了慕尼黑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08年伊克巴爾加入了拉合爾律師公會。1911年在拉合爾公立學院擔任哲學、英國文學教授。1930年12月伊克巴爾擔任“全印穆斯林聯盟”阿拉哈巴德年會主席,在年會上伊克巴爾正式提出穆斯林應以合法之準則建造一個新型社會系統(tǒng)結構的主張。1922年,英國授予穆罕默德?伊克巴爾為爵士。1938年,伊克巴爾病逝于拉合爾。建國后他的誕辰被定為”伊克巴爾日”,伊克巴爾本人被尊稱為“巴基斯坦之父”。
由于哲學及宗教思想的沉淀,因此伊克巴爾的詩可謂是字字珠璣、針砭時弊?!蹲晕业拿孛堋贰ⅰ恶勱牭拟徛暋罚鯛柖颊Z,1924年)、《新濕婆廟》等都是其代表作,里面既有關于“自我”哲學思想的闡釋,也有關于反抗剝削和壓迫的號召,更有關于民族和宗教感情的呼喚。他的哲學思想多是以詩歌的形式闡述的,因而他詩歌中所富有的思想,讓整個民族都為之沸騰。
二、哲馬魯丁?阿富汗尼對伊克巴爾的影響
哲馬魯丁?阿富汗尼為了促進穆斯林民族的覺醒和伊斯蘭民族文化的復興奮斗了終生,他的泛伊斯蘭主義思想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然包括伊克巴爾。此外,伊克巴爾在宗教哲學思想上也受到了阿富汗尼的影響。
第一,在政治思想上,伊克巴爾基于阿富汗尼泛伊斯蘭主義的思想基礎上提出了一個新的泛伊斯蘭主義觀點?!胺阂了固m主義從阿富汗尼的“哈里法框架”中提煉而出,鮮明而準確地向穆斯林民族主義發(fā)展,在南亞主要表現在于伊克巴爾穆斯林民族主義,他認為泛伊斯蘭政治的哈里法制度不達時宜,是一種迂腐的觀念,但他還是堅持認為基于共同信仰之上的全世界穆斯林團結有著積極意義。伊克巴爾指出,未來穆斯林民族大家庭必須以民族主義為基礎,因為它既不是要重建世界性的大哈里法國,也不是狹隘的民族政治實體”[1]。在伊克巴爾看來,泛伊斯蘭主義雖然有效,然而哈里發(fā)制不免與實際不符,泛伊斯蘭組織的形式應該是一種疏松的、自由協會式的國家聯盟。
第二,在宗教思想及理性主義方面。二人的思想的根本原則都來自于《古蘭經》和伊斯蘭教義,認為理性知識和宗教之間并沒有無法逾越的鴻溝。穆罕默德?阿滿?薩菲寫了一本題為《阿富汗尼思想對伊克巴爾哲學的影響》的書,介紹了阿富汗尼對伊克巴爾哲學思想的影響。在宗教哲學二人認為宗教與哲學沒有對立的關系,宗教是哲學所要沉思和體驗的一種實在。人是萬物之靈,是真主的選民;人是真主的代治者,是萬物之長;人具備個性自由,這是真主所賜予的。
第三,在現代主義思想方面。二人主張運用《古蘭經》和伊斯蘭教教義來解決社會現實問題和哲學問題。并且,一面批判伊斯蘭教中的形式主義、教條主義和宿命論,一面以理性主義來重新注釋《古蘭經》和伊斯蘭教教義。他從現代主義精神出發(fā)對伊斯蘭教的現代問題重新進行深思熟慮并將伊斯蘭教和《古蘭經》關于人與世界的觀點與現階段的科學結合起來[2]。在“創(chuàng)制之門關閉說”問題上,伊克巴爾跟阿富汗尼一致保持反對的立場,他提倡重啟創(chuàng)制門,尤其是對新生的事情。
三、伊克巴爾的主要思想
伊克巴爾的主要思想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伊克巴爾認為哲學的總目標就是回歸重修伊斯蘭教的宗教思想及教義。宗教是理性、倫理、宗教領悟的組合體,通過《古蘭經》和伊斯蘭最基本的教義教旨可以來解決社會上的矛盾以及哲學問題。寰宇的本質是一種無拘無束的締造,真主的屬性蘊含兩個部分即“直覺漸悟”與“理性意識”?!爸庇X漸悟”意為真主的實質,例如統(tǒng)一性、實際性等等;而“理性意識”旨在闡釋真主的各種能力,例如獨創(chuàng)、萬能、認知等。直覺是認識真主存在的唯一途徑,通過直覺,就會感知真主始終與我們同在。真主具備無盡的可能性,因此其創(chuàng)造性也是無盡的。關于認知,真主包羅萬象,一應俱全,真主就是認知的主體與客體[3]。
第二,其獨特的思想體現在于下面的兩點:
(1)對“自我”的認知;
伊克巴爾批駁所有頑固正統(tǒng)觀念和偶像崇拜,并且反對蘇菲主義的思想,其思想觀念的關鍵詞即為“自我”?!白晕摇?,即一個人對自身存在的體驗,組成自身的一切都是自我認知的內容,它囊括一個人通過履歷、內省以及他人建議逐漸加強對自身的認知。伊克巴爾對“自我”賦予了絕對的科學化并且嘗試對“自我”做出周密、理性以及系統(tǒng)化的認知。首先,“自我”是真實沒有任何虛假成分存在的,對“自我”的肯定毋庸置疑,并且指出了自己的見解:“自我”存在于世界只與生命體合二為一是殘缺的,猶如色彩斑斕的蝴蝶折斷了它的翅膀,“自我”需要一個更貼切、更均衡、趨于完美的唯一的合一體。但不得不說,如若想構成一個完美的合一體,的確是較為困難的,因為它的合一體輕而易舉便會被破壞,忽視任何一個細節(jié)都會讓這個合一體進入墳墓[4]。
(2)伊克巴爾的“永生論”
在伊克巴爾看來“永生”是人類的永恒,而不是某一個體的存在叫做“永生”。 “永生論”的主要觀點包括:是由“個體”進化到“自我”的“永生”、持續(xù)進取挺拔的“永生”以及生命形態(tài)發(fā)生、發(fā)展演變的“永生”[5]。他還反對循環(huán)論和終點論,既不贊成終而復始、一塵不變的循環(huán),也不贊成天堂和地獄是人的終點。他認為可以在“永生”與“事實”之間劃上等號,將“撲朔迷離”、“空幻”、“混沌”從“永生”之中剔除出去,蕓蕓眾生都需要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實現“永生”。
在伊克巴爾看來,實現自己的“永生”便是實現了“自我”的“永生”,二者是兩個能讓天秤平衡的砝碼。伊克巴爾引導我們實現“永生”的途徑就是深化“自我”。持續(xù)的深化“自我”到一定境界,死亡便不足以為懼,堅持完好,從而得到“永生”。
注釋:
[1]潘志平. 泛伊斯蘭主義簡論[J]. 西北民族研究,2004, 02:20-30+85.
[2]沙宗平.伊斯蘭哲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115-118.
[3]沙宗平.伊斯蘭哲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113-117.
[4]雷武鈴.自我?宿命與不朽——伊克巴爾研究 [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99-100.
[5]雷武鈴.自我?宿命與不朽——伊克巴爾研究 [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111-114.
參考文獻:
[1]潘志平. 泛伊斯蘭主義簡論[J]. 西北民族研究,2004,02:20-30+85.
[2]沙宗平.伊斯蘭哲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113-118.
[3]雷武鈴.自我?宿命與不朽——伊克巴爾研究 [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99-114.
作者簡介:MOHAMED ELSAYED IBRAHIM ABDOU (1985-),男,埃及人,蘭州大學2012級哲學留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