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查理大帝(742-814年)是中古前期西歐新興封建主階級最著名的軍事家與政治家。作為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的君主,他實行了一系列的措施來促進法蘭克王國封建制度的確立和發(fā)展,以文化政策的影響更為廣大,并開創(chuàng)了“加洛林文藝復興”,也被譽為“歐洲的第一次覺醒”。加洛林文藝復興的出現(xiàn)是藝術之林盛開的一朵奇葩,為文明的傳播與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查理大帝;加洛林文藝復興;文化政策
一、查理大帝的文化政策
查理大帝深知文化的滲透,精神和心理的征服才是最長久的,而要治理好國家,文化素質方面的培養(yǎng)和提高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查理針對當時法蘭克落后的文化狀況,在學校、語言文字和藝術方面進行了革新。
1、學校教育
在加洛林帝國不斷的擴張中,查理深刻的認識到需要用文化的傳播和整合把帝國黏合在一起。由于受學者阿爾庫因等的勸告和影響,查理在他的帝國,到處興辦教育。由高級神職人員起帶頭作用,宮廷大臣要在本地建立學校,擴大受教育的范圍,招收貴族子弟和自由民的子弟,還有仆役的子弟,并把當時各種最有才智的人召進宮來教育民眾。查理極力的推動著教育的發(fā)展,曾在8世紀末頒布《論教育書》的律令。主張發(fā)展修道院文化,同時宣布各地的主教和修道院必須負起責任,教育“上帝賦予學習能力的人”,789年頒布了《大誥》,命令每一所修道院及主教的教區(qū)要提供學校。查理大帝注重學校教育,同時他也建立了聲望;確立了賢明的君主和支持思想活動間的互惠關系,對歐洲的思想生命有著莫大的貢獻。
2、語言和文字方面
在羅馬帝國建立時,拉丁語隨著羅馬帝國的軍隊和官吏的足跡傳播到帝國各地。但到羅馬帝國崩潰后,各地的通俗拉丁語因融合了自己本民族的語言,彼此的差別越來越大。面對著語言上的混亂,查理大帝就在語言和文字上進行了改革。他提倡使用拉丁語和本民族的語言,這樣便能豐富詞匯。查理還用自己的語言命名了各個月份。同時,他還給十二種風命了名。語言上形成了規(guī)范,而由于西歐各民族都習用跟口語完全不同的拉丁文,所以沒有形成自己的文字。查理大帝深知文字的改革勢在必行,在阿爾昆等人的努力下對字體進行了改革,最終的結果是文字仍以拉丁文字母為基礎,在書寫時,每個字句的開頭字母要大寫,結尾用句號。并且在短句與短句之間要有空隙分隔,這樣寫出的文字清晰,這種優(yōu)美的文字被稱為“加洛林小草體”。這種字體與現(xiàn)代字體相似,書寫容易、簡單易學,為歐洲文字的發(fā)展作了重要鋪墊。
3、藝術領域方面
加洛林文藝復興在藝術方面同文化方面的經歷一樣,都經歷了復興和改革。在藝術領域的成就主要體現(xiàn)在建筑、雕刻、壁畫及手抄本彩飾畫等方面。在建筑上,查理推崇古羅馬巴西利式建筑,并開創(chuàng)了羅馬式建筑風格的時代。在加洛林文藝復興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8世紀末建筑的亞琛皇宮,它是由石方建成,王宮的布局合理,裝飾上將整座王宮襯托的宏偉壯麗。查理在位期間,建造了16個大教堂、230多個寺廟,因此不難看出,加洛林文藝復興時期在建筑上所取的成就對中世紀的建筑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雕刻上,主要是對建筑物進行雕刻,并以此來裝飾建筑物。在查理時期,主要出現(xiàn)的就是用大量裝飾性灰泥制作的敘事性浮雕,但這種浮雕遺留下來的甚少,不易保存。除這種浮雕外,還出現(xiàn)了一種象牙雕刻,這種雕刻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其流傳的象牙藝術品很是精美,這種雕刻藝術的出現(xiàn)為其他象牙雕刻品的產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壁畫上,加洛林王朝的壁畫主要就是繪畫的形式,繪制一些舊約和新約故事中的場景。以此來向人們推崇一些圣經故事,傳播基督教文化思想。從以上的幾個藝術方面無不體現(xiàn)加洛林文藝復興時期的盛況,也體現(xiàn)了當時社會各方面的發(fā)展和進步。
二、加洛林文藝復興的影響
加洛林文藝復興被稱為“歐洲的第一次覺醒”。查理將文化進行了整合,學習讀寫拉丁文,而古典拉丁文的弊端又成為了他們學習的最大障礙。面對這種情況,查理大帝下令對拉丁文進行改革。在阿爾古因及其學生的努力下,出現(xiàn)了用大寫字母作為一個句子的開頭,句點作為結尾結束的書寫方式。改變了書寫習慣。同時,加洛林小楷書寫體經過圖爾向外延展擴散,形成了一種字體優(yōu)美清晰的加洛林小寫字體,這種字體整齊秀麗,簡便易學,用其撰寫《圣經》典籍,流傳至今。所以說查理在意識形態(tài)和教育上,加洛林王朝對歐洲的統(tǒng)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威爾?杜蘭指出:“出戰(zhàn)爭外,查理大帝是我們所知自哥特式人狄奧里多以后歐洲最開明的君主?!盵1]因此可以看出查理大帝是個有雄才大略的國王。雖然這次文藝復興是短暫的,但它把古典文化、基督教文化和日耳曼文化進行了整合,成為了西歐中世紀文化的先驅,為下一次文藝復興的發(fā)現(xiàn)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加洛林文藝復興是的法蘭克整個國家融入了歐洲。而歐洲也開始接受了蠻族的文化和習俗,文化的融合便促使了法蘭克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同時文化也得到了延續(xù)和繼承。由此可以知道,沒有加洛林文藝復興也便沒有了古典文化的延續(xù)。加洛林文藝復興是歐洲覺醒的開端。同時它也是歐洲文化得以發(fā)展延續(xù)的基礎。它的出現(xiàn)使得統(tǒng)治得到了鞏固和加強。
注釋:
[1]加亞爾.歐洲史[M].蔡鴻濱、桂裕芳,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5.
參考文獻:
[1]劉建軍.查理大帝與“加洛林文藝復興[J].復旦大學學報,2008,(11):8.
[2]加亞爾.歐洲史[M].蔡鴻濱、桂裕芳,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貝蒂,約翰遜,賴斯博德.西方文明遺產[M]. 9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4]王忠文.查理曼大帝與羅馬帝國[J].綏化師專學報,2002,22(9):51-52.
作者簡介:欒兆靖(1987-), 女, 現(xiàn)為遼寧大學歷史學院2012級中國近現(xiàn)代史專業(yè)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