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毓春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國九年義務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力途徑。在初中思想品德的課堂上,教師可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全面、科學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在領略知識的同時,逐漸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思想素質。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0-042-01
思想品德是初中學習的重要學科,更是初中學生健康成長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初中思想品德課作為初中課程體系中的德育學科,對其掌握的程度,將直接關系學生的品德、態(tài)度甚至價值觀的培養(yǎng)。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接受信息過程中的認知因素,更要關注學生接受信息過程中的興趣、學習方式、情感體驗以及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使學生的品德也能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以下是筆者幾點看法。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保障
興趣是學習積極參與學習的好老師,是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潛在動力和前提,是構成學習動機中最現(xiàn)實、最活躍的成分,對于促進學習效果、智力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及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有著重要作用。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促使學生極大地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進而積極、主動地進行知識的探索,提高學習效率。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教學方式,力求最大限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形成持續(xù)學習的內在驅動力。例如,在學習“承擔對社會的責任”這部分知識時,我就事先在網上搜集了幾段視頻,要求學生仔細觀看、認真思考,并對其中主人公應當承擔的責任進行歸納與總結。這樣一來,就將學習的主動權充分交到了學生手中,有利于充分激發(fā)其學習的興趣以及積極性。其次,在教學中,要做到先易后難,善于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如七年級的入學教育,可以從學生進校后的第一印象和最初感受談起,然后引導學生去進一步觀察、了解整個學校,幫助學生怎么樣去適應新的環(huán)境等等,讓學生感覺到思想品德是一門既好學又好玩的學科。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漸漸的認識思想品德,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以后的教學中能有一個良好的興趣基礎。
二、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已不能在是傳統(tǒng)的“滿堂灌”的教學,而應是遵從課改的意愿,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出教師指導者、參與者和組織者的作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F(xiàn)在的思想品德教學,很多知識都可以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絕大多數(shù)都來源于學生生活,所以很多的知識都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去體會、感悟,由學生自己探究的知識既容易理解又記得牢。例如,在教學《伸出你的手》一課時,我就先帶著學生到當?shù)氐囊恍┨厥鈱W校去實踐,組織學生與殘疾人交流、幫助殘疾人做事等活動,讓他們體會到了關愛他人收獲的是幸福,同時也讓他們感受到關愛他人還得講究藝術。這樣一來,學生就不會對“關愛別人,幸福自己”“關愛是金”“關愛他人是一門藝術”等知識感到疑惑了。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親身感受身邊的一些事,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發(fā)揮,教學效率得到保障。
三.積極引導學生“多動”
思想品德學科不像其它學科那樣,有做不完的練習和作業(yè)。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因為作業(yè)少而忽略學生的“動”,而應積極引導學生動腦、動口和動手,讓學生將這三者有效的結合起來,提高教學效率。○1引導學生動腦。即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對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比校、抽象、概括。教師可以用恰當?shù)摹皢栴}”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使他們于“無疑”處生“疑難”,產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維向新的廣度和深度發(fā)展?!?引導學生動口。即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對學習中的問題敢于陳述己見,展開討論,以開拓思路、活躍氣氛。實際上,學生準備發(fā)言的過程,也就是思考、運用、鞏固、拓寬教材知識的過程。教師要善于抓住教學中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問題”,及時組織討論。如講到我國的公有制經濟時,聯(lián)系黨的十六大的精神,結合我國股份制經濟的發(fā)展,討論和領會“公有制經濟的實現(xiàn)形式可以多樣化”的理論含義等。這樣,既啟發(fā)了學生思維,又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3引導學生動口。即鼓勵學生勤做學習筆記,寫預習提綱,編制試題,動手解答,以鞏固知識、加深理解。所謂“不動墨筆不讀書”。教師要在課前安排預習,課堂督促筆記,課后布置適當?shù)木毩?,根據教材內容,要求學生自己編寫試題,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教學中,只有學生讓學生真正的“動”起來,教學效率才能得到實質性的提高。
四、積極引導學生實踐
知識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特別是思想品德,它和人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教學中,教師在搞好課堂教學的同時,還應積極引導學生去實踐。政治概念和原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點,學生直接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只有理論結合實際,讓理論回到它賴以升華的事實中去,學生才能通過對具體、形象、生動的感性材料的分析,正確的理解和準確的把握理論所概括的內容。例如,在學習“法律就在我們身邊”時,我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向街頭進行廣泛的問卷調查和研究。這樣一來,不但讓學生感受到原來思想品德知識就存在與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與我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使他們徹底拋棄“思想品德只是一門需要死記硬背下來應付教師、應付考試的無用科目”等不良想法的同時,更能使學生通過身邊的人和事,加深對教材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也真正的明白法律就在我們身邊。
思想品德是一門很實用的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把課程知識傳授給學生,更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需求,把教學的內容和實際的生活真正結合起來,發(fā)揮思想品德真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肖遠軍.教育評價原理及應用.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
[2] 朱明光.思想品德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endprint